考研前有什么变化?

考研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大家都很紧张的准备考试。如何利用好暑假的最后一段时间至关重要,考研复习的方法有很多。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文章中介绍的“2020考研7大变化”,希望能帮到朋友们。

一、关注七大变化

第一个“变”:报名人数增加了。

近年来,考研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考研人数为1.7万人,2019年考研人数为290万人,四年间增加了1.2万人,但招生人数并没有明显增加,相比五年前的57万人和2065438+。同时,所有预测都表明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将增加300万,但据报道20年后考研招生人数也将增加。今年很多高校的非全日制院校都扩招了,这似乎是一种趋势,这似乎既是压力也是机遇。

第二个“变”:应届毕业生数量稳定,往届毕业生数量在增加。

大一新生可以参加升学班和夏令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实际参加统考的人数。但考研失败后,二战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战考研的毕业生有所增加。

考研人数的增加带来了什么?答案是:影响考研成功率。前几年二战、三战的同学,下一年有一些经验和一些教训,使得他们在考研上有一定的优势,也给新生的考研带来一些冲击。

第三个“变”:硕士数量增加,已经超过硕士数量。

“十二五”以来,教育部提出积极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招生名额倾斜,扩大专业硕士规模是自然趋势。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的不断增加,免试生越来越多,更多的学生选择硕士研究生,导致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逐渐减少,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不断增加,竞争更加激烈。我们所处的环境很多学校招的硕士比硕士多,所以硕士之间的竞争无疑是在增加的。申请硕士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和擅长,了解本专业硕士和硕士的培养差异,硕士和硕士在目标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差异,学费奖学金等因素,调查后再决定申请硕士还是硕士。

第四个“变”:政治纲领更新。

政治大纲已经更新。面对这个新的政治大纲,很多考生都表示:真的很难。然而,每年的政治变化对大一新生来说其实没什么不同。对于二战、三战的考生,更要关注细节的变化,不要再按照以前的思路去思考,要根据考试大纲的变化进行思想上的改变。

第五个“变”:不同专业考试难度的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工科专业的招生比和竞争比相对于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来说比较低,但招生人数却不低。国家线对工科也相对友好,分数低于其他主要学科。而法律、管理、医学等其他专业的考研难度持续增加,即使调剂也很难。

第六个“变”:免试生比例持续增加。

随着研究生招生制度的逐步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科研院所对招收的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尤其是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教育部规定免试入学学生比例不得超过50%,但学校为了获得更多优质资源,一般会招收其中的近一半。有的学校录取率超过50%,也就是说统考剩下的名额少了。但是对于一开始就保持优秀的同学来说,是更大的机会,更多的机会。所以,大学伊始,请让自己保持优秀!

第七个“变”:国家线参考值下降。

国家线参考价值下降从今年的调剂趋势来看,国家线对于调剂的参考价值不大,因为除了34所独立院校,其他学校虽然按照国家线,但也会根据招生情况自行设定复试线,大部分都高于国家线。所以国家线只是你有资格调剂的最低标准线,但如果只是过了国家线,调剂的可能性很小。

二、三大挑战!

1,考研复试线普遍提高。北京大学等20所知名高校公布2019考研复试线创新高。

2.免检比例相对提高。985高校名额越来越多,挤压考研名额。

3、认真备考才能赢。考研和高考不一样,几乎都是考生自己的事情。特别是知识的准备和学习,要以收到所选报纸的大学和专业为重点。

三,四次机会!

1,招生单位要落实安全保密责任制,严禁出现试题错装、泄密等任何事件。2、阅卷时,应多人封闭评分,保证客观准确。3、自主命题时,招生单位应严格保密,不应简单上交。4、在复试环节,招生单位要择优录取,不应按照单位、行业、地区、学校级别类别限制招生人数。

以上是“2020考研7大变化,只有做好准备,才能应对所有变化”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朋友有所帮助。更多考研专业信息在考研指南频道!

如果你对考研有疑问,不知道考研中心的内容怎么总结,不了解考研报名的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