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历史哲学考研

黑格尔(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开创的运动的顶峰。虽然他经常批评康德,但如果没有康德的理论体系,他的体系就永远不会形成。黑格尔的影响力现在逐渐下降,但一直很大,而且不局限于德国,也不主要在德国。19世纪末,美国和英国的一流学院派哲学家大多是黑格尔派。在纯粹哲学的范围之外,许多新教神学家也采纳了他的理论,他的历史哲学对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马克思年轻时是黑格尔的弟子,他在完整的理论体系中保留了一些重要的黑格尔式的特征。即使(在我看来)黑格尔的理论几乎全是错的,但由于他是某种哲学的最佳代表,这种哲学在别人看来并不那么一致和包罗万象,所以他仍然保持着不仅仅是历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人生大事不多。年轻时,他对神秘主义非常狂热,他后来的见解可以看作是对他起初认为是神秘的见解的合理化。他先在耶拿大学做Privatdozent(无薪讲师)——他提到他在耶拿战役前一天在耶拿写了《精神现象学》——然后在纽伦堡大学做Privatdozent,后来在海德堡大学做教授(1816-188)。晚年,他是普鲁士的爱国者和国家的忠诚仆人,享有公认的哲学声誉;但在青年时代,他鄙视普鲁士,钦佩拿破仑,甚至为法军在耶拿的胜利欢欣鼓舞。

黑格尔的哲学很难,我认为他是所有伟大哲学家中最难理解的。在详细讨论之前,先对他的哲学做个大概的概述可能会有帮助。

由于早年对神秘主义的兴趣,他保留了一个信念,即分离是不现实的;在他看来,世界并不是一些固体单元的整合体,无论是原子还是灵魂,都是彼此完全独立的。

有限事物在表象上的自立,在他看来是一种错觉;他认为除了整体,没有什么是完全真实的。但他并没有把整个身体想象成一个简单的实体,而是一种我们应该称之为有机体的复合系统。在这方面,他不同于巴门尼德和斯宾诺莎。似乎组成世界的看似分离的事物,并不单纯是一种幻觉;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是现实的,因为他们似乎真的知道每一个都是整体的一个方面,而它的现实就在于这个方面。有了这种观点,我当然不相信时空本身的实在性,因为时空如果被认为是完全实在的,必然是离散的、多重的。这一切,起初一定是他心中的一种神秘的“顿悟”;他在书中提出的理性的精炼产物一定是后来才出现的。

黑格尔断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但是当他这样说的时候,他的“现实的”这个词并没有经验主义者的意思。他承认,甚至强调,经验主义者所做的一切事实都是不合理的,而且一定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实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从而改变它的外表和性格,才能看出它的合理性。然而,把现实和理性等同起来,必然会导致某种自满,这与“存在的一切都是正义的”这一信念是分不开的。

复杂的总体性,黑格尔称之为“绝对的”。“绝对”是精神上的;斯宾诺莎认为所有的人不仅具有思维的属性,而且具有广泛性的属性,这种观点已经被拒绝。

黑格尔在两个方面不同于其他曾经持有略微相似的形而上学观点的人。一点是强调逻辑:黑格尔认为“现实”的本质可以从唯一的不得自相矛盾的考虑中推导出来。另一个显著特点(与第一点密切相关)是被称为辩证法的三维运动。他最重要的著作是《两个逻辑》,这是正确理解他对其他问题的观点所不可或缺的基础。

逻辑按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和一般的逻辑完全是两码事。他的观点是,任何一个普通的谓词,如果被视为限制了“实在”的整体,都是自相矛盾的。我们不妨引用巴门尼德的理论,唯一真正的“一”是球形的,作为一个表面的例子。任何东西没有边界都不可能是球形的,除非外面有东西(至少是虚拟空间),否则只能有边界。所以,假设整个宇宙都是球形的,是自相矛盾的。(如果进行非欧几何,对这个论证不可能有异议,但这个论证作为说明性的例子是有用的。)

或者,我们再举一个更肤浅的例子——太肤浅了,远不是黑格尔会用的。你可以说嘉俊是大叔,没有明显矛盾;但如果你想说宇宙是个大叔,那你就为难了。所谓叔叔就是有侄子的人,侄子就是和叔叔分开的人;所以,大叔不会“真实”所有。

这个例子也可以用来说明辩证法,辩证法是由题、对偶、组合构成的。首先我们说“真的是大叔”。这就是“话题”。但是叔叔的存在,隐含着侄子的存在。既然除了“绝对”之外什么都不真的存在,现在又保证侄子的存在,那就只好一直说“绝对侄子”了。这是一个“对立面”。但这与“绝对”是我舅舅的观点有着同样的缺陷;所以我们被迫采取这种观点:“绝对”是伯侄关系的全部。这是一个“合题”。但是这个题目还是不完整,因为一个人只有有一个姐姐作为侄子的妈妈,他才能成为叔叔。因此,我们被迫扩大我们的宇宙,以包括姐妹,甚至姐夫。主张这样就可以不断地驱使我们从任何一个关于“绝对”的谓词,只靠逻辑的力量,就达到辩证法的最终结论,这就是所谓的“绝对观念”。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实际真实的,除非是关于整个“真实”。

这个基本假设在传统逻辑中是有依据的,传统逻辑假设每个命题都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根据这种观点,所有的事实都意味着某物具有某种性质。所以可以看出,“关系”不会是真实的,因为关系涉及的不是一件事而是?两个?事情。“叔叔”是一种关系,一个人可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叔叔。这种场合,从实证的角度来看,这个人并没有因为是大叔而受到影响;如果我们把“素质”这个词理解为不考虑他与他人和事物的关系而描述自己所必须的东西,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他以前没有的素质。主谓逻辑能够避免这种困难的唯一方法是,说这个事实不仅是叔侄的本性,也是所有叔侄的本性。因为除了“整体”之外的一切事物都与外部事物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由此可见,关于个别事物,没有什么可以是完全真实的。其实只有“整体”才是真的。这可以从下面的事实直接推导出来:“A和B是二”不是主谓命题,所以基于传统逻辑,不会有这样的命题。所以世界上没有两个事物,所以被视为一个统一体的“整体”是真实的。

上述讨论并没有被黑格尔清楚地描述,而是隐含在他的体系中,以及其他许多形而上学体系中。

他从正面、负面、综合三个方面分析事情。黑格尔辩证方法的几个例子可能会使这种方法更容易理解。在他的逻辑论证之初,他假定“它是绝对纯粹的”;我们假设这只是。它是纯净的,没有添加任何质量。但是没有任何质量的东西是没有的;于是我们达到了对立面:“绝对是虚无”。从这个题目和对偶到题目:“有”和“无”的统一就是“变”,所以是绝对的变。当然这个也不行,因为有些东西变了就会变。这样,我们对“现实”的看法是通过不断纠正以前的错误而发展起来的,而这些错误都是由于不恰当地抽象了某种被限制或束缚的东西,好像它可以是全部。“有限事物的界限不仅来自外界;它自己的本性是它被扬弃的原因,它由自己的作用变成了它的对立面。”

根据黑格尔的观点,过程对于理解结果至关重要。辩证法的每一个较后的阶段都包含所有先前的阶段,就好像在一个解决方案中一样;这些阶段都没有?完了?完全取代,但给它一个适当的位置,作为整体中的一个因素。所以不经过辩证法的各个阶段是不可能达到真理的。

认知作为一个整体,有一个三元运动。认知始于感官知觉,在感官知觉中只有对对象的意识。然后,通过对感觉的怀疑和批判,知识成为纯粹的主体。最后达到自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主客体没有区别。所以,自我意识是认知的最高形式。当然,在黑格尔的体系中一定是这样,因为最高的一种理解一定是对“绝对”的理解。既然“绝对”是“全部”,那么除了它自己之外,它就没有什么可知道的了。

按照黑格尔的观点,在最好的思维中,思想变得通畅和谐。真理和谬误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截然相反;没有什么是完全虚假的,而且?我吗?凡是孩子能知道的,都不完全是真的。“我们可以有点错误地了解对方”;当我们把绝对真理归因于一些孤立的知识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比如“凯撒出生在哪里?”这个问题有一个直截了当的答案,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的,但在哲学意义上不是。根据哲学,“真理是一切”,而没有任何部分?十个?分道理。

黑格尔说:“理性是对一切现实的自觉确信。”这并不是说分开的人都是现实;就他的分离而言,他不是很真实,但他的真实在于他对整个“真实”的参与随着我们变得更加理性,这种参与也相应增加。

《逻辑学》结尾提到的“绝对理念”是类似亚里士多德的“上帝”的东西。绝对观念是思考自己的思想。很明显,“绝对”除了自身,不能思考任何东西,因为除了对“现实”狭隘错误的理解方式,没有别的东西。按照他的说法,“精神”是唯一的现实,它的思想通过自我意识反映在它自身中。定义“绝对理念”的实际词汇非常晦涩难懂。巴雷斯翻译过来的理念的统一就是理念的概念,以理念本身为对象,从这个概念出发,客观世界就是一个理念——在这个客观世界里,一切规定都是统一的。)德文原文比较难懂。

但是,问题的本质并没有黑格尔说的那么复杂。绝对观念是带有纯粹思想的纯粹思想。这就是上帝古往今来的所作所为——他真的是一个教授眼中的上帝。他接着说,“那么这种统一是?绝对的吗?对,然后呢?全部?部门?什么事?真的吗?理智,想想自己的想法。”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奇妙特征,这是他的哲学与柏拉图、普罗提诺或斯宾诺莎的哲学之间的区别。虽然终极现实是永恒的,时间也不过是我们看不到整体而产生的幻觉,但时间的过程与纯逻辑的辩证过程密切相关。事实上,世界历史总是经历了从中国的“纯粹存在”(关于中国,黑格尔除了它的存在之外对它一无所知)到“绝对观念”的各种范畴,而且似乎绝对观念在普鲁士国家即使没有完全实现,也差不多实现了。按照黑格尔自己的形而上学,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世界历史的辩证法会有各种变化。然而,这是他在历史哲学中的论点。这是一个有趣的论点,它使人类事务中的各种变化统一起来,变得有意义。这个论点和其他历史理论是一样的。看似合理,却需要歪曲事实,相当无知。黑格尔和马克思以及他之后的斯宾格勒一样,两者都有资格。奇怪的是,一个据说是宇宙性的过程实际上发生在我们的星球上,而且大部分发生在地中海附近。

而且,如果“现实”是永恒的,那么就没有理由说这个过程的后一部分体现了比前一部分更高的范畴——除非人们真的采取了这样一种亵渎神明的假设,即宇宙正在逐渐学习黑格尔的哲学。

根据黑格尔的观点,时间的进程是从伦理和逻辑意义上的不完美到更完美。的确,在他看来,这两种意义其实并不可区分,因为逻辑的完美在于一个密集的整体,没有高低不平的边缘和独立的部分,而是像人体,或者更像理性的精神,形成一个各部分相互依存、都一起趋向单一目标的有机体;这也构成了伦理学的完善。原文中的几段引语就能说明黑格尔的理论:“理念就像灵魂的引导者,真正是各民族和世界的领袖的梅尤里;精神,也就是引导者的理性的必然的意志,是世界历史上各种事件的导演,从来都是。根据精神的这种引导作用来理解精神,是我们当前工作的目的。"

“哲学为观察历史带来的唯一思想是简单的‘理性’概念;即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也就是说,世界历史因此显示了一个合理的过程。这种信念和洞察力是历史本身范围内的一种假设。在哲学领域,它不是假设。哲学上是用思辨的知识证明理性——这里不研究宇宙和上帝的关系,只用这个名词就够了——是吗?什么都没有?极限?武力?量,太真实了?身体;它属于所有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什么都没有?极限?苏?材料和?什么都没有?极限?外形?类型——也就是驱动内容的东西。理性是普遍的吗?真实的?体。”

“这种‘想法’或‘理由’,是吗?真的吗?真实的,是吗?从来没有?恒定,绝对?什么事?武力?的存在;它出现在世界上,除了它和它的荣耀之外,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出现——这是在哲学上已经得到证明的论点,在这里被视为得到证实。”

“知性和意识意志的世界不是托付给偶然性的,而是必须表现为自我认识的概念。”

“这是一场正义的争夺吗?我知道结果,因为我已经详细检查了整个领域。”以上引文均摘自《历史哲学导论》。

精神和精神发展的过程是历史哲学的真正对象。我们可以通过与它的对立面,即物质的比较来理解精神的本质。物质的本质是重量;精神的本质是自由。物质在其自身之外,而精神在其自身之内有一个中心。“精神是一种自足的存在。”如果这个不清楚,下面的定义可能更能说明问题:“但精神是什么?它是“一”,它是它自己的统一的无限,它是纯粹的同一性,这个同一性把它自己从它自己中分离出来,作为它自己的另一个东西,与* * *‘自有’和‘自有’相对立。"

在精神的历史发展中,有三个主要阶段:东方人、希腊人和罗马人以及德国人。“世界历史是对不受约束的自然意志的训练,使其服从普遍原则,并赋予其主观自由。

东方只知道过去,只知道今天?只有?一个?自由;希腊和罗马世界知道有些人是自由的;日耳曼世界知道吗?被谁?什么事?自由。“人们总是认为民主可能是一个适当的政权,所有者是自由的,但它不是。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也属于一部分人的自由阶段,而专制政治属于唯一者的自由阶段。君?主啊?制度属于所有者自由的阶段。这与黑格尔使用的“自由”一词的极其奇怪的含义是分不开的。在他看来,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认同);但他总喜欢把这句话倒过来,认为只要有法律,就有自由。

因此,在他看来,“自由”无非是指服从法律的权利。

可想而知,在“精神”在地球上的发展中,他把最高的角色分配给了德国人。“日耳曼精神是新世界的精神。新世界的目的是实现绝对真理,作为自由的无限自决——以它自己的绝对形式本身作为它的旨趣?那又怎样?种自由。”这是一种美妙的自由。这种自由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去集中营。这种自由并不意味着民主,也不意味着出版自由,或任何常见的自由主义口号,黑格尔鄙视。当精神把法则强加给自己时,它就可以自由地去做。从我们世俗的角度来看,似乎加在法律上的“精神”是君主体现的,而加在法律上的“精神”是他的臣民体现的。但是从“绝对”的观点来看,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区别,就像所有其他的区别一样,是一种错觉。即使君主把有自由思想的臣民扔进监狱,自己决定仍然是一种精神自由。黑格尔称赞卢梭区分了公意和全体人民的意志。想必君主体现的是公意,而议会多数只是体现了全体的意志。多么方便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