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文学流派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
钱理群,男,1939,四川重庆人,祖籍浙江杭州。1978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尧尧先生、严家炎先生学习现代文学,1981文学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博士生导师,现已退休。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关注“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与黄子平、陈平原于1985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著有《论20世纪中国文学》,引起学术界强烈反响。与吴福辉、温儒敏合作撰写了文学史专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被国家教委选为1997高校现代文学史教材。还有《寻找灵魂》、《周作人传》、《论周作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中国文学史插图》、《精神炼狱――中国现代文学从五四到抗战的历程》和《名著重读》。陈平原于65438年至0954年出生于广东潮州。1987北京大学毕业,文学博士,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20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召集人,中国通俗文学学会会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海德堡大学、伦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省立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工作。近年来关注的主题包括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和中国散文、现代中国学术和形象研究。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中国有突出贡献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作品奖第一、二、三届(1995,1998,2002),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统称1999),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统称2001)。先后出版《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转变》、《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历代侠士的梦想》、《小说史:理论与实践》、《陈平原小说史随笔》、《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老北大的故事》、《中国文化通史》?《散文与小说》《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中国大学十讲》《触摸历史》《走进五四》等著作30余部。另外,由于学术民间的追求,1991-2000与朋友合作编辑了《书生》,从2001开始,编辑了学术文集《现代中国》。黄子平,1949,广东梅县人。获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编辑,中文系讲师。曾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芝加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芝加哥心理学研究所、东京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等地参观学习。他现为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他的主要作品有《沉思的老树的精神》、《文学的意义》、《幸存者的文学》和《革命》?历史?小说,边缘阅读等。
这三个人写了一本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谈》:
文化视角:/GB/paper 41/1/class 004100003/hwz 3309 . htm
艺术思维:/GB/paper 41/1/class 00410003/hwz 3311 .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