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
根据当地煤矿生产、经营和灾害情况,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和系统安全管理理论,并吸收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有四种途径:本质安全型员工、本质安全型煤矿机械设备、本质安全型煤矿工作环境和本质安全型煤矿管理。煤矿井下生产系统是一个由人-机-环境-管理组成的空间极其复杂的灾害系统。其中,人、环境、机械和管理因素存在,瓦斯、煤尘、水灾、火灾、顶板和机电事故是灾害的主要形式。这些事故发生的机理各不相同,但造成它们的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随时随地造成各种灾难。通过研究煤矿井下灾害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影响煤矿安全的因素,建立了本质安全型煤矿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煤矿本质安全综合评价的AHP-模糊数学模型。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利用该指标体系和AHP-fuzzy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得出的具体煤矿本质安全评价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只要掌握了均衡理论和煤矿事故发生的机理,实现人员无失误、环境无隐患、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就能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