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学生高考只进普通大学,研究生却能进名校?

我以前就是这样的学生。

我的大学是双非大学,考研的时候考上了双一流大学。我的专业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A(A+类只有两所大学)。说实话,对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大学生来说,能考上这样的学校读研,是一个小小的逆袭。

我相信有很多和我一样经历的非二本院校的同学。那么,为什么有很多学生高考考不上好大学,考研却能考上名校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高考失常或填报志愿错误。

不可否认,有些同学在面对人生第一次大考高考时,会因为紧张等原因出现异常。毕竟整个社会都把高考看得太重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真的压力很大。

有些同学可能因为报志愿次数高没被录取,从而滑到了普通学校,而我又不愿意复读,于是进入了普通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

以上两类学生本身就很强。高考中的失误会让他们考研时更加坚定,也有能力冲击好大学,在高考中回归梦想。

我高中的时候,有个女的,尖子生,在班里排名前两位。她每次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按照正常的成绩排名,她考上一所985大学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她高考发挥严重失常,整个高中都没出现过。她在班里只排了12,最后连211的大学都出不了。于是她毅然选择复读,第二年正常发挥,考上了985大学继续深造。

我的一个同学是大学里的复读生。高考第一年,想报211,没被录取。普通学校不愿意上,我选择复读。第二年,我继续冲击这所学校。结果复读后成绩不如第一年,只好接受双非双书的命运。而且他的分数是我们专业最高的。他考研时坚决不去211,最后去了一所中学985。

第二,有些学校研究生招生的竞争力小于高考。

总说考研的含金量比高考低。比如清华北大就有鄙视链。清北的本科生鄙视考研时考上清北的研究生。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第一学位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高考考上清华北大等985、211等名校的同学,高中时都很努力,都是学校里的“人才”。

确实有些大学考研的时候会比高考竞争小。毕竟考研期间的竞争比高考时小很多。主要原因包括:

考研的时候,大家都是针对某个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目标对手。考研复试有一定的“可操作”空间,这也被认为是考研公平性不如高考的一个方面。高考基本要考六门课,考研只需要三四门。很多同学高考不理想,就是因为精力分配不合理。考研专业课大多由学校自主提出,难度不一,通常比高考难度小。

第三,大学加倍努力

这类学生属于“知耻而后勇”的类型,我就是这样。

我高考没考好,考上了普通的双非,但我不甘心只从这样的学校毕业就结束学业。而且,从这样的学校毕业后,我一定要找一份不如名校毕业生的工作。所以,要想获得真才实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只能在大学期间努力,考研时更加努力复习。

我从进大学就有考研的目标,所以大学前三年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和奋斗。基础课,比如英语,数学,从大一开始就打好了基础。当然,专业课只能集中在几门重点课上,剩下的时间,你得享受你的大学时光,看课外书,参加校内外的社会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要只看一时的成败。高考后进入普通大学,不代表我不够优秀,只是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暂时落后。但是我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在弯道中追上超车,从而在下一阶段领先。

高考是让学生在老师和家长为你铺好的轨道上前进。对于一些聪明的孩子来说,只需要“低头努力”就能成功。考研的决定和经历,是很多人第一次认真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既是一个“低头”的过程,也是一个“抬头”的过程。这时候的成功,就是他们掌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