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大学吗?

1.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大学吗?重庆教育学院是一所本科大学,是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学校。是重庆市培养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的主要基地。

二。重庆教育学院简介重庆教育学院是一所多科性地方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创建于1954年3月,为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培训学校,6月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1973。1984年7月,原重庆第一师范、重庆第二师范、重庆第三师范合并组建重庆教育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建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做优教师教育,强化非教师教育,积极培育“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的办学特色,努力推进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融合发展,形成了面向基础教育和重庆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定位。经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批准联合实施“产教融合“十三五”规划项目,100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之一,教育部“云-数融合科教创新”工程首批试点院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重庆市首批转型试点院校 并与教育部规划建设中心合作建设了全国首家儿童研究所,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学校有学府大道和南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2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21.7万元,9个实验实训中心下辖94个实验实训室。到2065年底,438+0,023,800本纸质书(到2065年9月30日,438+0,094,700本纸质书)。

坚持服务地方,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学校围绕教育、信息、商业、文化、健康等重庆五大重点产业服务领域布局。本科专业29个,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围绕教育服务、健康服务、商业服务三大领域,打造以“服务0~12岁儿童成长”为特色的专业集群,大力推进师范与非师范融合、多学科协同发展。获批1个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2个重庆市重点培育学科;重庆一流专业培养项目2个;重庆有1个专业群,重庆有6个专业群。

坚持质量立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不断深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师范与非师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政企合作,一、二、三班协同的“一中心、两融合、两协作”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资源1课程、市级精品视频11课程,获得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市级一等奖1。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近年来,学生获得1001项国家级和市级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304项。近三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比重庆市高校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左右。

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重建以来,学校边引进边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整体素质过硬、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61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6.58%。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85.02%;双师型教师占24.76%。全国优秀教师2名,模范教师1名,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重庆市教书育人模范2名,重庆市先进工作者2名,重庆市名师1名,重庆市优秀教师1名,重庆市师德建设标兵1名,重庆市优秀女园艺师654330名。

坚持研究型办学,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依托学校资源禀赋和社会发展需求,以教育学特色专业群建设为重点,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以“服务0~12岁儿童成长”为重点,提升学校的社会贡献和影响力。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合作建设全国首个儿童成长综合科研平台——儿童研究所,设立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和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功能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儿童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启智众创空间等一批研发平台。重建以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自考和社科基金、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50项;公开出版专著60部,编辑翻译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954篇;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5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重庆市发展研究奖3项。

坚持开放办学,深化合作办学局面。以推进产教融合为导向,以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任务和成果等合作教育为手段,积极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先后建成国际学院、中兴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与凤凰传媒、沛悦航空、中兴通讯等公司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与美国、英国、意大利、韩国、泰国及港台地区的26所教育机构和院校开展了交流与合作。与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研生产服务,签订195合作协议;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221实践实训基地。

6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形成了“自强不息、精益求精”的校训精神和“自强不息、创新求实”的校风品格。面向* * * * * *,学校将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全面落实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重庆市提出的“两个点”定位、“两个地方”、“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和体系,深入推进应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