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习了半年,疲劳期看不了书。我该怎么办?
之所以把“心态”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我们知道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过度放松是不规范的行为。
四处游荡,时间一去不复返,到了快要考试的时候,发现自己学过的知识还没有学到,和其他同学拉开了相当大的距离,更增加了自己的烦恼。
所以,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甚至比学习更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底。你可以问问自己:到底要不要考上目标院校?你有多希望被目标院校录取?
辅导书在于本质,不在于丰富。
很多同学有疑问,用哪本辅导书,哪本教材好?这个时候大家其实已经复习了一段时间了,但是还是有同学会怀疑自己选的教材是不是最合适的,这个要看自己的能力,难度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其实应该不仅有选择教材的标准,还有具体的推荐,这里就不赘述了。
同时要提醒大家,辅导资料不多,但精。一两本教材就够了,但是一定要反复看,吃透了就好。应该有个测试本,市面上差不多,差别不大。选择一两本模拟题目的书,不要太多。
当然,选题目的书,一定要翻看后面的分析。你能理解,看着舒服,才是最适合你的。
学习知识是为了做题,做题是为了掌握知识。
学习之初,要把知识和试题结合起来,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更快的掌握知识,二是可以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以防不需要学习知识,或者还是思维陈旧。
同时要明确基础阶段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为了考试。做题的时候要细致规范,力求把题中包含的知识点全部复习一遍,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必要的知识。
你可以这样想:同一个知识点,做7题。然后你就按照上面的方法复习七遍知识。当然,不要凑数。你在15分钟内做了7道类似的题,其实等于2道题。
简单起步,逐步升级。
学习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习的基本规律,所以学起来简单有效。这个就不多展开了。
认真研究简单题,经常练习复杂题。
简单的问题很容易被忽略甚至鄙视。基础阶段要认真对待的就是这些简单的问题。
原因有二:一是简单,干扰小,可以理清思路;二是简单,甚至简单到只有一个知识点,非常有利于知识的复习和理解。
一般来说,复杂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甚至还包括阅读等其他陷阱。这样的题接近考试,应该算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所以对于复杂的题,我建议你可以在基础阶段适当的做一下,就当是阶段学习的一个整体测试。
复习的节奏在于连续性,而不在于突进。
因为学校有课程,大家备考的时间相对较少,而且因为其他事情的干扰,可能一天甚至几天都无法有效复习。其实这样的节奏不好,学习也不要受凉。
所以建议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最好做的详细一点。可以根据知识模块安排学习进度,争取一下子只做5分钟,复习一些模块内容,有效促进复习进度。
优先考虑试题,遵循命题人的思路。
在这个阶段,大家都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试题上,除非你的老师给你提供模拟题。考题的不断练习,提炼了命题人的思路,把握了历年考试的规律。模拟题是写模拟题的人的思维。两者不一致怎么办?(当然,没有人一定要说自己的模拟题和命题人的想法不一致。启蒙教育)。
有同学说试题少。但是真的少吗?不,那要看你怎么用了逻辑题的数量是1500,但是你要知道每道题可能有5个选项!你研究过吗?
复习的效果在于手,不在于眼。
俗话说,“好记性胜过烂文笔。”学习的时候,拿起笔,写下来,记住知识是从手指进入大脑的。写作比阅读慢得多,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头脑有时间消化它,并尽可能多地记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