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有必要“反向考研”吗

反向考研是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不是理性的表现,而是某些“非理性”现象在更大范围内的表现。

所谓反向考研,是指“双一流”高校的本科生被“双非”高校录取的情况,被形容为“向下考试”的“逆流”(扬子晚报)。

乐观的观点认为,盲目追求“双一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合理选择“双非专业”高校的优势或特色专业,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就像一些大学生辍学去高职,或者一个考生以高分报考职业院校,这些极端个别的案例并不能说明考生和家长已经变得越来越“理性”,也很难说明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双非大学特色的发展已经。

事实更有可能是,根深蒂固的学历证书和愈演愈烈的“出身论”正在导致当前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教育内卷,进入重点大学深造的意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反向考研”的背后,是“我一定要考研”的强烈意志和“即使是双非高校也要考”的无奈选择。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越来越容易,硕士、博士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加。在这种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学历的重心明显上移。地方高校大量本科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是不争的事实。考研可以提高自己的学历,增加自己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

这正变得像高中生参加大学考试一样普遍或自然。目前博士后也要扩招,很多高校明确将“博士后”经历作为招聘教师的条件,这将进一步强化学历的内卷化和学历的贬值。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定要考研”。对于相当一部分考生来说,考上重点大学或者比本科学校好的更高层次的大学是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