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届毕业生如何回原籍?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有700多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超过1万大学生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对于非大一的学生来说,在大城市找工作、落户特别难,尤其是在北京,几乎不可能。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整中心通过Tencent.com对就业人口(1124)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8.5%的人认为应打破往届毕业生落户限制。92.8%的人期望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在落户问题上应该一视同仁。
往届学生落户有多难?
湖南某大学2008级研究生张茜(化名)毕业后应聘到在京外企工作,但户口只能留在湖南。最近公司安排她出国出差,需要户口本办理护照。为此,她特意请了几天假,跑了湖南和北京。
张茜的麻烦在“北漂”中并不少见。调查显示,33.1%的人认同“户口问题不解决会带来很多不便”。
与这些相比,也许更大的问题在于无法安定下来所带来的盲视感和漂泊感。调查中,28.3%的人认为解决户口可以获得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感,14.9%的人认为解决户口比高薪福利待遇更能吸引人才。
大学毕业找不到能解决当地户口的单位,你会怎么办?34.2%的人表示会把户口迁到老家;25.0%的人会把户口留在事业单位所在的集体户口两年;20.0%的人会留下来不想注册;14.6%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有10.3%的人表示会去另一个城市就业。
《2007年北京市大学生户口和档案滞留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自2003年以来,约有3万名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9.5%,因户口仍不符合留京条件两年以上而留在北京,其中近一半为女生。
北京某高校户籍科王老师说,一般情况下,学生毕业后都要把学校集体户口迁出。对于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学校也建议他们迁出学校集体户口,自己解决接收户口和档案的问题。
王老师坦言,虽然原则上规定非京籍大学生毕业后可以留在学校集体户两年。但户口留在学校的,不允许再转出。以后要办什么手续,不能借户籍卡,反而耽误事。而且,毕业后留在学校的户口,几乎没有一个最终转为北京户口的。
在北京市海淀区人事局的官网上,记者发现了很多询问非应届毕业生能否落户的消息,得到的回答大多是“不能”或者一句话,“北京市现行毕业生政策的接收范围仅为符合进京条件的应届毕业生。”记者随即致电该办公室,工作人员对非应届外地毕业生来京工作的落户政策表示不清楚。
48%的人认为应该打破国企、大企业、中小企业、私企之间的差别化户口政策。
对于非应届毕业生落户门槛,在调查中,38.2%的人认为阻碍了地区间人才的合理流动,28.0%的人认为会增加很多制度成本,26.0%的人认为不利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阻碍往届毕业生就业。也有13.8%的人表示,这一限制有助于解决大城市的人才集聚问题,引导往届毕业生合理到中小城市就业。
其实早在1999,浙江省宁波市就制定了无门槛就业政策,即先落户后就业。今年,江苏省也决定取消全省落户限制,重庆、上海、天津也出台政策,使非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未来几年内获得当地户口成为可能。四个直辖市中,只有北京没有放开非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刘耳朵教授认为,这是因为北京是政治中心,考虑的重点会有所不同。比如北京居民需要南水北调,放开户口压力太大。未来两到三年,应该会有相应的政策来缓解这个问题。如果现在全部放开对往届毕业生的限制,积压的往届毕业生会争相落户,对应届大学生就业影响很大。
调查显示,47.1%的人表示“没有必要区分应届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人为设置障碍有失公平”,42.0%的人主张“逐步放开往届毕业生落户政策,促进非应届毕业生尽快在当地就业”。如何逐渐放下?26.8%的人表示可以对已在中小企业找到工作并自主创业的往届毕业生给予优惠,22.6%的人认为应优先考虑参加西部计划等有特殊贡献的往届毕业生。
调查中,仍有48.0%的人认为应打破国企、大企业、中小企业、私企差别化的户籍政策,合理引导就业。对此,刘二多表示,其他城市没有区别,但就北京而言,只要每年有进京名额,就只能优先将指标分配到最重要的岗位,比如大型国企、事业单位。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骏表示,十七大后,养老、医疗、社保都提出要全民化,教育问题也逐步解决。如今,户籍的差异已经被日益淡化。如果把户籍当成稀缺资源,其实是在强化户籍的概念和边界。
刘二多强调,取消户口不是取消“户口”二字,而是把户口的附加福利降到零。对于现在还难以开放户口的大城市来说,如果政府愿意在这方面做出努力,主动消除户口的额外福利,那么逐步缩小户口与户口差别的过程不会太长。
在调查中,44.6%的人表示,如果不解决户口,他们可以享受与当地公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因此是否有户口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