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教育的定义?

(一)“教育”的词源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中国,一般认为“教育”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孟子?敬业中的“育天下英才,得三乐”这句话。但这两个词在当时没有确定的含义,只是分别指“教”或“育”。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教,上施,下效”:“育,养,使之好”。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理论中,与“教”相伴的“学”字居多。在古代,“教”主要是指“教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学”主要是指“孩子在屋内学习相关知识”。“教”和“学”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件事、同一项活动,“教”和“学”是统一的。所以我们把“教”和“学”的词源作为中国文化背景下“教育”的词源。

19年底,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广开民智,提倡学而优则仕。有留日学生把“教育”和“教育学”这两个词翻译成日语来指代当时“促进学习”的活动和理论。从此,“教育”一词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和“学”,成为中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型的语言学标志。

2.西方“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西方,“教育”被拉丁语教育分为英语教育、法语教育和德语erziehung,其中拉丁语e的意思是“出去”,educare的意思是“引导”。

是“引出来”的意思,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隐藏在人们身上的某种东西,从一种潜在的状态引导到现实的状态。

(二)教育的定义

1.中国对“教育”的代表性定义

(1)中庸:“天命即自然,率真即道,修养即教”。

(2)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做人。–;学会做一个现代人。人身体不好就活不下去或者活得没意思,所以要给他们各种运动。没有几个看家本领,你养活不了自己,你要给他各种智育。虽然所有其他教育事务都很复杂,但目的总是在于学会做人。”

(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4)孙希庭:“教育是人的发展的价值极限。”

(5)中国大百科全书&;Middot教育卷:“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

2.西方“教育”的代表性定义

(1)柏拉图:“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对以后生活的训练,可以使人变得善良,行为高尚”,“我们可以断言,教育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可以把知识装进空虚的头脑,仿佛可以把视野装进盲人的眼睛”,教育是一种“心灵的转向”。

(2)夸美纽斯:“我们已经知道知识、美德和虔诚的种子生于我们,但实际的知识、美德和虔诚并不是这样给予我们的。这应该从祈祷、教育和行动中获得。.....其实一个人只有经过适当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

(3)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就是启发和教导那些自我觉醒的、有思想的、有理性的生物,自觉地、自觉地、完美地表达内在的规律,即上帝的精神,并指出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方法。”“教育的目的是显示对责任、纯洁、完美的忠诚,因此是一种神圣的生活。”

(4)裴斯泰洛齐:“一切人类教育都是以自己的方式促进自然本性发展的艺术。”“教育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

(5)斯潘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教育可以看作是完善一个有机体的结构并使之适合于生物的过程。”“教育是为未来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

(6)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转化”。

(7)巴格莱:“我们把社会进化定义为积累和提炼人类知识的渐进过程。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教育就是传递这些知识的过程,或者说教育就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恒不朽价值的那一部分的过程。”

(8)斯普林格:“教育是一个文化过程。”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人们对“教育”的定义和方法有不同的看法,其原因不仅在于个人观点的差异,还在于文化背景、哲学基础、阶级立场和各自特定时代的精神的差异。所以往往不愿意得到一个普遍认同的教育定义。但也可以看出,人们一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定义“教育”,一个是社会角度,一个是个体角度。前者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将“教育”视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分配或承担一定的社会功能,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后者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需求的满足、心理素质的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这两个定义从不同侧面揭示了音乐教育活动的一些本质属性,对理解教育活动有一定的价值。但这两种定义也有各自的缺陷,对一方的过分强调往往导致现实中对另一方的忽视。所以,在定义“教育”的时候,要兼顾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至于具体怎么表达,因人而异。

猎考考研网

如果你对考研有疑问,不知道考研中心的内容怎么总结,不了解考研报名的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