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时光荏苒,忙碌而充实的工作即将结束。你给自己做好职业规划了吗?请规划好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应该怎么写职业规划?以下是我搜集的五份大学生职业规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如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时髦的话题。很多大学都开设相关课程或者专题报告和讲座,网上也有很多炒作。职业生涯规划一度成为大学毕业生最关心的热点之一。然而,许多大学毕业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对其意义、程序和具体技巧认识不足。因此,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漠不关心,或无所适从,或使规划流于形式,或不顾主客观条件,以自己的兴趣“规划”,这将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应有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的结合。他们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量、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和权衡其兴趣、爱好、能力和特点,结合时代特点并根据其职业倾向确定最佳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有效安排。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根据自己的资历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制定职业规划,规划未来,拟定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合理可行的职业发展方向。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职业活动会伴随我们大半辈子,成功的职业可以实现完美的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意义重大。
第一,职业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提升个人实力。
一份有效的职业规划会:①引导你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理想;④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⑤引导你展望与现实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寻或发现新的或潜在的职业机会;⑥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你的职业目标和理想。
第二,职业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提高成功的几率。
职业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能盲目“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挫折都是因为职业规划不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老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第三,职业规划可以提高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激烈的竞争无处不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十分突出,尤其是中国入世后。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然而,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并不先坐下来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而是拿着简历到处跑着申请工作,总希望能找到一份运气好的好工作。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最后感叹招聘单位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感叹我的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些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他们认为知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是找到理想工作的关键。他们认为职业规划纯粹是纸上谈兵,简直是浪费时间。有时间的话,不妨多去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其实,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后,再把自己的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做好职业规划,一定要按照职业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1,自我评价
也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建立在对自身条件和相关环境充分而正确的认识基础上。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价,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知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那就是搞清楚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在很多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等。
2.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是职业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长远的目标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才能实现。在确立长期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综合考虑,使之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更直接,这也是长期目标的组成部分。
3.环境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还应充分了解和认识相关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和变化,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和局限。了解本专业和行业的地位、情况和发展趋势。
4.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寻求职业目标与自身潜力以及主客观条件的最佳匹配。好的职业定位是建立在一个人最优秀的天赋、最优秀的性格、最大的兴趣和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之上的。在职业定位的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等等。职业定位要注意:①根据客观实际,考虑个人、社会、单位的关系;(2)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性,选择条件更适合、更符合自身特长、更感兴趣、能够通过努力快速胜任、有前途的职业;3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完美的职业;(4)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大学生职业规划2。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在这个工作岗位饱和、工作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竞争激烈、就业人口不断上升、人才极度匮乏导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社会,生存似乎不再那么容易。这是一个警钟,是我们反思的时候了。从现在开始,我会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做一个职业规划,从而更好的适应生活,适应这个社会。适者生存是这个游戏永恒的规则。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远大目标的人才能看得更远。
一.自我分析
我是一名大二学生。虽然我没有学长学姐那么有阅历和成熟,但也没有大一那么新鲜、陌生、好奇和不知所措。至少我在这个学校学到了一些生活和学习的东西,对所学的专业课有了更好的理解,所以我不能像大一那样有规律地过两年多的美好大学生活。我是一个开朗的女孩,爱说话。一个小时不让我说话,我就难受。我也喜欢认识不同的人,每天都不一样。同时,我也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我的理性总能战胜我的情绪。我不会让任何事情影响我的计划,尽管我总是对一些小事感到困惑。连身边的人都觉得我太理性,不感性,不现实。不过我觉得这可能是我的优势,因为有些职业需要我的素质,不能太感情用事。我还是一个有毅力的人。只要我决定要做的事情,我就一定会去做。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不管要付出多少,除非是我不想要的东西。感觉自己整体上还是很开朗的,但是在陌生人面前会害羞紧张。我觉得这样不好,会影响我以后的发展。同学也说,真实的我和我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差别很大。我出生在一个条件一般的家庭,这就决定了我不可能像某些条件特别好的人一样,不付出任何努力就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我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得到我想要的一切。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有些人追求别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当他们得到了一生追求的东西,别人却失去了与生俱来的东西。”所以,我认为,自己努力得到的,才是自己的。但不像那些贫困山区的学生,我只能靠自己获得一切,家里无法给他们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我可以在父母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给自己创造更好的条件,也就是一个发展的平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努力改善自身劣势,提高自身能力,比如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身能力,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至于外界的环境因素,我要时刻关注,从而调整自己的计划,改善自己的现状,让自己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只要把自己武装到最好,就不用害怕外界环境的不利,因为无论什么情况都需要人才。让自己鹤立鸡群就不用担心被淘汰了。
我的第一份职业当然是助产士。..
我是一个很理性的女孩。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都会理性对待,而不是对自己的第一感觉或者自己的冲动掉以轻心。而是会认真考虑和这个问题相关的很多方面,尽可能全面深入的考虑,比较一下,看哪一个最好,最有利,然后自己做出处理这个问题的决定。并且有相当的责任感。对病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生活负责。..
我的第二职业是地铁管理圈。..
目前正在了解他的专业情况。..
二、我的能力和理想职业的素质要求差距有多远?
1,我的文字表达能力还有一定差距。
2.缺乏语言表达和人情世故。
3.在逻辑思维方式和法律知识的深度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动手能力有待加强。
三、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制定详细的三年行动计划。
作为一名大二学生,我只有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即将面临就业或者考研的非常阶段,所以我要充分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对过去的大一生活毫无留恋之感。把握现在和未来最重要。做好未来生活的规划尤为重要。具体方案如下:
1.大二:大二时间很紧,不能浪费时间。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拓展。
2.实习期间:必须遵守纪律,勤奋好学,积极听话。
3.实习结束后: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是一个关键时期。我想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说我选择考研,所以今年我会把全部精力放在考研上。
结束语
我已经完成了职业规划。虽然用语言表达很简单,但付诸行动却非常困难。然而,我们必须继续下去,因为如果我们想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我们必须经历这一切。路线设计好了,现在就看我怎么走了。反正我说了,不达目的不罢休。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基本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发展过程,职业选择不是面临求职时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发展过程。相应地,职业咨询应该贯穿人的一生。二、职业发展和人的身心发展一样,可以分为几个连续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点和职业发展任务。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前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就会影响到后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导致最终的职业选择出现障碍。相应地,学校职业生涯辅导应贯穿教育教学始终。随着职业咨询理论的不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成为大学生在校教育的一部分。许多高校在职业咨询和就业服务方面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引导大学生自我评价,确定职业目标。如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学校教育和就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有很多职业指导机构,有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做性格测试,看孩子适合什么职业。在很多西方国家,他们的职业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尤其是进入大学以后,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比如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社会实践等。,他们非常重视学生社会工作经验的积累,每隔一段时间就邀请各行各业的人来学校介绍他们的工作;学校还定期组织一系列模拟实践活动,14岁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外打工,积累宝贵的流动资金。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时期:
(1)大一:收集资料。
学术方面:与辅导员一起规划学习课程;参与小组项目或研究。
就业:在就业中心登记,了解就业中心的资源,与就业辅导员取得联系;通过测试和问卷,了解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和职业选择;与大四学生或院系了解不同专业及相关职业;学会写简历,找暑期实习。
社会活动:参加社团或俱乐部活动;闲暇时间,和朋友在一起。
(2)大二:探索职业选择。
学术方面:选择专业前了解各专业的信息;主动结识一些老师教授;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加强使用电脑的能力。
工作选择:与职业顾问一起评估和确定职业目标;更新和修改你的简历;发展专业技能,做与职业目标相关的实习或研究项目;暑期实习。
社会活动:加入或组织协会或俱乐部;加入学校运动队;认识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
(3)大学三年级:获取经验。
学术方面:选择学习其他专业或双学位,扩大职业选择;参加行业研讨会;成为行业的学生会员;加强使用电脑的能力。
选择工作:与职业顾问见面,确定兴趣、目标和价值观;准备考研或工作,关注考研信息和讲座;准备校园招聘;参加实习招聘会;关注就业中心的实习和工作机会。
社会活动:参加社团或俱乐部活动;业余时间,多陪陪朋友。
(4)大学大四:做决定。
学术方面:积极结识一些老师教授,最
选择专业后,报考研究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加强使用电脑的能力。
求职:分析总结四年来获得的经验,确认强项和技能,以及与职业相关的价值观;更新简历,参加就业技能和面试技能的培训;练习应用技能,进行模拟视频面试;与亲戚、朋友、老师建立关系,抓住就业机会;参与校园招聘,关注校外招聘信息。
大学生职业规划第四条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一个人进入大学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动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很可能是你人生中最后一个可以花大部分时间学习的阶段,也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有很高的可塑性,不断修正自己的阶段。更有可能的是,最后一次你能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学会如何以一种相对宽容的方式行事。如何利用好人生这么重要的阶段?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计划,这个计划越早越有价值。
1,高一,参加学校各种活动,涉猎各种领域,听课多了,顺利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尤其是心理过渡,重在体验各种未知的事物,以此来把握自己的性格和兴趣。
2.到了二年级,你必须对你的整个大学和职业生涯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大学活动只稳步参与其中一项,开始广泛学习,尝试做兼职。
3.初三上学期,你可以继续兼职,或者担任学生干部/或者继续参加大学里的某项活动,但是这个时候记住一定要做一些深度,不能维持在表面的层次。而且初三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心智成熟,思维能力发达,足以博览群书。初三下学期准备考研或就业,最好从初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就业的最佳准备期是大三下学期,关于就业技巧和心态调整的一系列知识在这个时候是最合适的。第三学期不再过多参与无关的活动。
4.大四上学期进入考研集中复习或就业阶段;大四争取下学期实习机会或者试用期,大学生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至此,阅读应该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思考也成为了我们拥有的一种能力。你要用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社会经验去找一份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
90后大学生是当今大学生的主体,他们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学校和家长关注的焦点。90后大学生具有明显的特点,他们在行为、情感、思维和认知上追求自我实现,适应能力强,愿意接受和追求新事物,但与现实有强烈的冲突,在职业理想、目标、规划和学习动机上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调查了南通地区大学生的职业理想目标,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提供理论依据。
一,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特点及目标规划和定位
1.理想取向和职业理想目标
目标是职业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学生对理想的理解程度较高,达到90%以上,但个人职业理想目标的确立程度不高,不同年级之间略有差异,这与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对职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教师的引导、说教和质疑、同龄人的帮助以及其他教育渠道的推动有关。大四学生的职业目标高于其他年级,这与他们离校时对就业的认识加深有关。在预期职业倾向方面,各年级学生都期望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占比超过50%,希望得到稳定的工作和高收入作为回报,希望实现自身价值。
2.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的调查。
明确的理想、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有助于找到人生的最佳定位,激发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调查发现,大四学生倾向于努力学习,但大四学生尤其是大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持无所谓态度的比例高达23.44%。在学习动机方面,大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找到好工作的比例为78.13%,大三学生为50%以上,反映了各年级学生功利主义的心理特征。调查还发现,当前大学生的科研热情较低。
3.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储备。
在大学阶段,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做好职业储备,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据调查,大三学生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大四学生,但总体需要仍然较低。在积累人脉方面,大四学生比大三学生更需要。在发展兴趣能力方面,大三学生的需求比例明显高于大四学生,这与学生自身能力有关。在积累社会经验方面,各年级学生的需求差异不大,都有积极积累社会经验的期望。在职业储备方面,学生普遍认为要获取社会经验和知识,尤其是专科生。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需要更多的钱和人脉。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大部分学生普遍认为应该依靠自己,大三学生的希望值高于大四学生。整体还指望靠父母,其次是亲戚朋友。
二、影响大学生职业理想目标及其转化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1.基础教育是功利的,学生的目标容易模糊。
目前基础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但缺乏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使得高考功利化。大学初期,理想无法与现实完全吻合,大一新生容易对理想产生迷茫。其次,新生从基础教育老师指挥棒下的观众变成自己的指挥棒,角色的快速转换让学生无法立即适应。第三,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不高,社会自我和身体自我不协调,从而表现出对职业理想信念的模糊性。
2.大学生缺乏自我教育和学习动力。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但目前大学生自我意识和教育薄弱,适应能力差,导致他们的学习和人际交往不适应大学生活,无法建立清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定位。理想的丧失和学习的必要性加剧了学生的苦恼,缺乏自信,引起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对未来的担忧[1]。另外,高校强调灌输和说教,学生被封闭在“象牙塔”里,忽视了自我主体性的作用。在素质培养方面,学生积极情感和健全人格培养不够,大学生对自我教育的意义认识不深,存在潜在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不能协调转化,造成大学生学习的被动性。
3.竞争环境不和谐,产生功利思想。
目前就业压力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有些岗位伴随着一些利益关系的选择。这种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社会上或多或少被夸大,在大学生中蔓延,导致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被挫伤,助长了学风厌学和关系风的蔓延。在这种影响下,一些大学将自己的学习目的定位为个人利益的实现,过于关注个人利益的得失,而不去思考集体和他人的利益,造成个人奉献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弱的错位。在学习方向上,体现了目标的偏差和狭隘的学习动机[2]。此外,一些学生过于投入各种活动,片面追求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更大收获。
4.理想职业教育环节薄弱,定位不清。
目前,高校理想教育定位不够明确,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的重要性强调不够。在教育过程中,高校过于依赖辅导员。在日常繁琐的事务中,辅导员缺乏深入研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理论的精力。甚至其他渠道也往往强调和灌输既定的规范知识,忽视大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在职业规划教育方面,课程设置不系统,执行不到位。学校往往根据要求开展几次模拟招聘会,组织几次就业讲座,宣传就业政策,发放传单等形式,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推荐的实际效果并不乐观,没有达到预期目标[3]。
三、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理想、规划职业目标的对策建议。
1.把握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黄金期,科学引导。
职业理想教育是科学合理的职业设计的动力。大学初期,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加强,学会摆脱对老师、父母等长辈的过多依赖,尝试独立面对社会,独立处理问题。因此,职业理想教育应抓住大学生思想意识交替的黄金时期,引导高校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并根据大学生接触社会的经历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让学生积极理性地探索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行职业规划。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知识储备、能力和接触社会的提高,对社会人才需求和理想职业规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育引导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达到主客观和社会现实的有机统一。
2.创新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教学方法,知行合一。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定期授课,摆脱空洞说教和教条灌输。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统一升华的动态过程。一方面,它增加了师生多方面、多层次的互动,实现师生教育的双主体性;另一方面,它为学生提供了锤炼和体验的情境机会,创造了真实的或重复的情境和呈现或再现的机会,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和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产生意义,是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成长的不可替代的自发过程[4]。
3.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为了自身的成功和发展而订立的心理契约,是对美好未来的承诺[5]。教育者需要引导大学生从对职业规划的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规划行为。首先,根据不同阶段和年级,分层次进行分类辅导,遵循其职业理想发展和调整过程的规律性,从而重新认识职业世界和职业自我。其次,结合大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知识储备、性格、家庭文化背景等因素,运用弗兰克·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和霍兰德的类型理论,提供针对性的辅导,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特点、优势和不足。第三,引导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并持续实施。
4.抓好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提高学习动力。
动机是动力的来源,不同的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思维方式、心理因素、热情、耐力等等。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理想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在学业上的刻苦和执着,在事业上的努力和追求卓越。相反,虽然你只能保持一时的热情,但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你很容易放弃,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动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教育者的动机往往会出现不一致和反复。因此,要不断把理想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心里有触动,真正听到、走进心里,并转化为实际行动。社会是复杂的,会随之改变。只有在正确的理想目标指导下,才能帮助大学生不断调整自己,保持不断奋斗的动力。大学生在崇高理想的激励下,能够自觉地把祖国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结合起来,把人生理想、事业理想和社会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自己的梦想,探索创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动力、自觉性和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