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指南:如何日常护理PICC导尿管?
日常患者应注意保持导尿管的清洁和干燥。当发现贴膜卷曲、松散、膜下出汗、穿刺点出血、红肿等情况时。,即使还没到换药的时候,也要及时去医院换药。
每7天更换一次正压接头和冲洗导管可以避免导管堵塞,包括脉冲冲洗和正压密封。一般冲洗用无菌溶液为生理盐水,封管用无菌溶液为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封导管必须使用10 ml以上的注射器,封导管时小于10 ml的注射器容易造成导管损伤或破裂。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PICC导管多为医用高级硅胶材料,质地柔软。避免用剪刀等尖锐物体接触导管,避免拉扯导管,将手臂放在导管旁,避免剧烈活动,这样导管就不会断裂。
导管因特殊原因断裂,在体外断裂的,要妥善固定体外导管,断端绝对不能滑入。注意不要让空气进入导管,密封好去医院。
如果导管断端已经进入体内,不要做剧烈运动,收紧上臂,避免导管越滑越深进入心脏,立即就医。
平时要注意保持导尿管薄膜固定好。如有问题,要及时换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导管固定的辅助产品。还要注意避免拉扯导管,避免导管侧肢体剧烈活动。
但由于手臂的活动,体内固定导管的长度有时会发生微小的变化,患者会发现导管暴露的长度似乎与开始时有所不同。如果改的长度不大,一般没有问题。患者可等待下次换药时携带PICC手册(记录导管放置信息)。换药护士看完可以判断导管是在体内还是体外,然后做出相应的处理。
禁止将脱离的部分再次送入静脉。固定后,去医院就医。如果体内剩余部分超过35 cm,可以拍胸部x光,确认导管的末端位置,继续使用。如果小于30厘米,需要拔除或按外周静脉输液处理。
按压穿刺点防止出血,将拆下的PICC导管拿给医生,请医护人员判断PICC导管是否完整。
不可以。患者在24小时内不要在手臂上用力过猛,以免穿刺点出血,而应做适当的手腕和手指运动,如握拳,以促进血液循环。如果静脉情况不佳或反复调整穿刺,可在10 cm的穿刺点进行湿热敷,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然后可沿静脉应用希罗妥,促进热敷效果,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48小时后,病人可以做一般的日常工作,如扫地、洗碗等。,但活动范围要控制。导管旁的手臂不适合做大幅度削肩运动,游泳,打乒乓球网球,做引体向上,举哑铃等。,从而避免手臂的体力活动。
对于平时喜欢打牌的患者,注意穿刺侧的导管,是否有褶皱或折痕。
插上PICC后可以选择花洒,但是泡澡和泡泡浴绝对不行!
在洗澡之前,你应该做好准备。先在管子上下10cm处裹上保鲜膜3-4周,然后用胶带将保鲜膜上下封好,封好后再洗澡。
冬天洗澡时间长,保鲜膜里蒸汽多。洗澡前要放一条小毛巾包在穿刺部位周围,再包好保鲜膜。洗完澡后,要检查贴膜在水中是否松动,如果松动,要及时去医院更换。
不能,以免因压力过大而损坏导管或造成导管堵塞。但是,如果你选择一个带袖带和仪器的电子血压计,你可以测量PICC侧。
携带PICC导管不影响ct和磁振检查。但目前使用的导管一般都是非耐高压PICC,所以PICC导管不能用于高压注射泵推进造影剂,否则导管会因不能耐受高压而损坏或断裂。
PICC既能减轻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又能避免化疗药物对周围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同时具有护理方便、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解决了肿瘤患者治疗周期长、化疗药物对静脉和局部组织的损伤等问题,对保证患者配合治疗、完成化疗方案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原文来自知乎PICC日常护理——如何保护这条独一无二的“生命线”(1)
抗癌指南:你为什么需要PICC导尿管?
抗癌指南:化疗会有什么副作用?
其他内容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