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导师交流技巧。
1,感言——摸清导师的性格和底线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向以前的兄弟姐妹“取经”。老师的遗产传承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与导师相处的经验。比如导师习惯早睡或晚睡,听学生汇报学习进度时什么更重要,论文写作中哪些雷区千万不能碰等等。有前辈“排雷”的经验,可以事半功倍。
再者,在与导师的相处中要尽可能的观察老师的言行,总结导师对学生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策略,在日常学习中提升自己。
2、摆正位置——想清楚最重要的师生关系。
之前有个博士抱怨说觉得没办法和导师做朋友。这恰恰是不正视师生关系的表现。虽然很多年轻导师喜欢自称“朋友”导师,或者有些年轻女导师是女弟子的“闺蜜”导师,但无论什么类型,本质的师生关系都没有改变。韩愈说得好:一个老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正确的定位是:你是来跟导师学习知识的,你要完成学业,写论文,发论文,然后毕业。这是主线,其他都是支线,没必要庸人自扰。
3.双赢思维——降低导师自带难度。
同理心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导师其实很忙,带学生只占他们生活的一小部分。导师要搞学术,带学生,上课,申请资金,出差,带实习等。如果导师还兼任行政职务,那就有没完没了的会议,没完没了的公文。更不用说导师的家事导师很忙。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减少导师与我们沟通的难度?
多关注自己研究领域的动态;论文写的很认真,导师指出的问题尽量不犯第二次错误;如果不明白问题,自己去查文献试试。如果还是解决不了,那就去问问同学兄弟姐妹。如果还是解决不了,再去问导师。
如何向导师提问也是很有讲究的。不能只是抛出问题,还要向导师传达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程度,以及你无法突破的瓶颈;不要拖延,导师布置的任务及时完成,完成后及时汇报。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要100%的专注。
大家肯定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我给导师发论文,他只改了几个错别字和几个病句就退回来了?我不想让我的导师给我改这些。这些简单的我可以自己改。我想让导师帮我解决我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导师的想法也很简单,连格式、错别字、病句这种小问题都消除不了,肯定还有一大堆其他问题。导师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一步步推进的。因此,我们必须尽力杜绝我们向导师展示的内容中的小错误。
哪个导师不想带省事的学生?初高中老师更喜欢懂事、聪明、学习好的学生,不就是因为难带吗?人是一种惰性动物,自然奉行尽可能省力的原则。增强导师自带的动力,减少自带的阻力,让他和导师沟通顺畅,在良性互动下自然学到更多。
天下家教千千万万,本质还是普通人。其实,如果你已经掌握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系列自如技巧,那么和导师的交流也不过如此。了解对方的喜好和特点,认清双方的关系,然后为双方做出高效的决策,基本可以解决和导师沟通的问题。你再也不用像个“学术孤儿”、“论文孤儿”一样,也不用和导师联系、交流、见面,也不用每次上线都回复导师“嗯/好/知道了/谢谢/打扰你了”。
我希望你们都能与导师有效沟通,学术水平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