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张小勇:清华毕业当保安,学习真的没用吗?这不是浪费人才吗?
一切都低人一等,唯有读书高。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这些话被无数的穷孩子奉为座右铭,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对他们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90年代,一个小县城出现了一个清华的大学生,这是全村人的骄傲。人们会认为这个清华学生将来会是一个为国家做出贡献、大有作为的人才。
张小勇就是这样一个被选中的儿子。1991以长沙县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学习生物科学与技术。
进入大学后,他不敢懈怠。在校期间组建课题组,毕业后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
从65438到0996,当他从清华大学毕业,走出清华的大门时,他满怀憧憬,决心穿上白大褂,在实验室里做科研。
但是后来,谁也没有想到,命运又重演了。毕业20多年,他只能回老家做保安。这其中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
从技术部转到客服部。
张小勇毕业时,国家实行双轨制,一是国家分配,二是自主创业。当时,张小勇倾向于全国发行,但发行地并不是他理想的工作地点。
于是,他放弃了国家分配的名额,选择了广州的一家中外合资日化企业。他打算在这里发展自己的专业,认真做研究。
但事实失败了,他被从产品研发部调到了客服部。后来他才知道,公司的产品研发部门大多在国外。
没有办法。虽然他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但这和他的专业有关,做好应该不会太差。他最终选择继续在客服部工作五年。
父亲病重,回老家照顾。
天有不测风云。张小勇30岁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一件事。父亲被查出尿毒症,需要长期透析,必然需要人照顾。
于是他去和工作的公司沟通,试图调到长沙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人,但是公司拒绝了他的申请。此外,张小勇不太喜欢客户服务工作,所以他决定辞职。
回到家乡后,为了谋生,张小勇选择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他经常要出去跑业务,很辛苦。自从他毕业后,他从未参加过同学聚会。他害怕同学问起他的工作,不知道怎么回答。张小勇曾经去北京看望他的朋友。他谎称自己是家乡的中产阶级房地产工人。
从卖东西到做保安。
长时间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奔波,让他觉得很累。经营企业消耗了张小勇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这让他觉得工作和家庭照顾之间没有平衡。于是他辞掉了工作,开始在小区做保安。
一个清华毕业的天之骄子,无奈之下,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保安。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在经历了多次找工作的挫折后,张小勇也认清了现实。
现在,他已经56岁了,每天除了上班,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亲人。在他的照顾下,老人的身体逐渐好转,孩子也逐渐长大,心态也变得平和了。在他看来,他并不是无能,只是在梦想与现实碰撞的时候,他选择了安于现状。
我们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这个梦就像一束光。当光照进现实,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环境,以及我们离梦想有多远。
每个年轻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在人们眼里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但却是最适合他的。那些官员权贵,未必幸福,但他们乐观向上,遵从自己的内心,安于得失,淡泊成败,勇往直前。
虽然张小勇没有在工作中展示他的才华,但他在家庭中获得了幸福,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怎样才能让这样的事件不再发生?
另一方面,随着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大城市倾斜,小县城生贵子越来越难。即使高校采取相关政策,给小县城的贫困生机会,这样的机会也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偏远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根本问题。
资源有限,文凭扩张带来的学历贬值,让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找工作的问题。即使穷孩子考上了大学,顺利完成学业,找工作还是要面对另一座大山。他们没有人脉,没有眼光,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他们仍然很难改变命运,实现阶级飞跃。
当我们感叹清华学生毕业20年后成为保安的时候,如何通过其他渠道防止这种感叹的事情再次发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像张小勇这样的高材生,毕业后当了保安,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损失,也是社会的损失。物尽其用,人尽其用,才能避免社会人才资源的浪费,才能使人有用。
让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仅有利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如果社会环境让大量人才无用武之地,就会造成这些人心态的失衡,小到个人苦恼,大到一些危害社会的灾难。
或许应该从社会保障制度入手,为这部分人制定一个社会保障制度,但这是一件困难而长期的事情。即使改变社会保障制度,也改变不了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只有我们能改变自己。
只有改变过去那种“穷孩子都是穷人家出来的”的刻板印象,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个人或其子女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发挥自己的优势。
现代社会变化很快。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但还是有家长告诉孩子:“好好学习,轻松考上大学。”今晚与以往不同。考上大学后可以高枕无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能再也没有这样轻松的时光了。只有活到老学到老,你才有能力在机会到来时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