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的选择和准备
专业:选择院校的首要因素
很多人在考研的时候依然延续着高考志愿的思维:非“名校”不报。但是大学四年的学习,我们自身的情况和高考时有很大的不同。这四年无论你是兢兢业业,努力学习,还是虚度光阴,只要你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你的思维方式就会体现出你所学专业的特点,这是无论你承认与否都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个时候,你已经不是高考“纯”了,而是已经被专业特色“污染”了。高考,什么专业都可以学,所以需要的是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时候,名校是唯一的选择。但在考研中,需要考虑专业的限制,且不说文理的区别,就是同样属于文科的文史,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考研需要考虑目标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比如:这个学科的带头人是谁?这个学科是重点学科吗?是省级的还是国家级的?
有人说高考选学校,考研选导师。这句话很有道理。一个优秀的导师不仅能快速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还能帮助学生提升就业价值。优秀的导师是一块“金字招牌”,不仅代表着学术前沿,更象征着实力和信誉。所以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研究生的时候非常重视研究生导师。
可能有人会说,选“名校”不冲突,考名校是必须的。不可否认,“名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着那些“普通高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名校”的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前沿资料,实验室里摆满了最先进的仪器;“名校”聚集了众多学术前沿的领军人物,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放弃“普通高校”的理由,因为“名校”并没有集中所有的优势资源。很多“特色学院”虽然整体实力不是很突出,但在一些“特色学科”上却是独树一帜。
首先,硬件方面的优势,比如丰富的书籍,先进的科研设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并不是特别明显。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来弥补“普通高校”和“名校”之间的差距。其次,有些学校虽然不一定是“名校”,但在某些学科上很有特色,比如上海大学的社会学专业,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徐州医学院的麻醉学专业,一些民族大学的民族学专业。这些大学都不是“985工程”的“名校”,有的甚至不是“211工程”,整体实力肯定不如综合类的“985工程”和“名校”,但其“特色”专业在业内有口皆碑,并不比那些“名校”差。相反,一些“名校”整体实力很强,却无法兼顾所有专业的均衡发展,导致部分专业停滞不前,甚至不如一些“普通高校”。再次,“名校”之所以是“名校”,是因为这些学校历史悠久,治学严谨,学习氛围浓厚,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高校”的学习氛围不好。相反,“普通高校”因为“普通”,所以危机感更深,学习情绪更高。而且他们愿不愿意学,主要看个人。
所以在选择考研目标院校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看目标院校是否足够有名,而是看你报考的专业在这个学校是否有实力,学科建设是否被学校重视。
自我力量:一个不容忽视的反思
每一个参加考研的学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顺利通过考试,考上目标院校。所以在选择考研目标院校的时候,他得先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
首先,英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平。
由于目前的考研政策,无论是总分还是单科成绩都要达到公布的分数,才有机会参加复试。很多同学总分很高,却因为英语1和2分的差距不幸落选。专业课的备考可以对照目标院校的参考书。只有认真学习和学习基础参考书,专业课基本没有问题,但是考研英语没有明确的复习资料。英语复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而且考研英语的考察思路与四六级不同,不能因为过了六级就忽略了考研英语的重要性。很多考研过的人都说,考研其实就是考英语。这种说法可能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
如果我们密切关注考研政策,会发现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分数线普遍低于东部地区,大致低5 ~ 10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A、B、C地区分数线差异。以地区划分为分类标准,很多“名校”由于地域原因,英语成绩普遍较低,如兰大、Xi交大等名校。所以,如果英语成绩不是很理想,可以选择B、C地区的大学,尽量提高考研命中率。
其次,在选择院校的时候,最好问问自己是否能对所选专业保持热情并坚持下去。
有些同学因为准备不足或者自身实力原因,考不上心仪的学校,但是很想去心仪的学校深造。他们应该怎么做?我们不建议在明知考不上的情况下去“拼命”。如果我们足够热爱自己的专业,可以先选择一个考研难度较小,有把握被录取的学校,在考研期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力,做更好的准备,然后在考研的时候选择曾经喜欢的学校。
最后,在选择目标院校时,需要考虑自身的经济状况。
毕竟每个人都不可能公费(或者全额奖学金)读研,学校提供的生活补助也不一定完全够用。所以我们在考研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能不能拿到院校的公办名额(或者奖学金),还要考虑当地的消费水平,以免因为未来读研的生计问题而无法专心学习,影响前途。
科研机构:不同的选择
在高考中,我们只是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大学。是不是只有大学可以选择学习?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机构不仅仅是大学,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科研院所和研究所,比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等。这些研究所可能很多同学都不熟悉,甚至有些同学平日里都不知道,但是不知道不代表这些研究所不强。相反,他们的领域往往处于研究的前沿,科研实力不容小觑。
与一般高校招生单位相比,选择科研院所有很多优势,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与普通高校相比,科研院所录取率高,录取程序更公平。一所“名校”之所以被大家认可,与其自身严谨的学风和科研实力是分不开的,但学生的口碑传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各种科研院所所缺乏的,因为科研院所只培养研究生。没有自己的本科生,科研院所的“名气”并不大,每年报考的学生相对较少,录取率较高;没有自己的本科生,这也使得研究院招生时录取程序更加公平,不会有偏向一般高校招生的情况。
第二,科研院所的培训重在实践,实践经验更容易提高。与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相比,科研院所在注重理论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实际操作。很多科研院所在培养研究生的时候,主要是承担项目,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锻炼实践能力。
第三,研究生待遇好。因为科研院所培养学生的经费大部分来自于所承担的项目,相比“勤工俭学”,学生在读研期间获得一些生活补助,导师也会获得很多额外的补助。有些科研院所,比如电信科学技术研究所,其实就是大唐集团的前身。在这些科研院所学习,自然会有比普通高校更高的生活条件和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