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出现问题该如何自救??

第一,充分准备,瞬间遗忘

教室501正在进行考研面试。小源在教室外踱来踱去,双手冰凉,手心冒汗,嘴里不停地背诵着中英文的自我介绍。这是小源的第二次考研。上一次,她在面试中落选了,因为她太想表达自己了,把老师可能会问的问题都准备好了,把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背下来了。

但是当我真正面对五六个老师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我把之前准备好的演讲稿都忘了,甚至连自己的学校都差点出错。在导师提问环节,小源的回答也很尴尬,有些知识点甚至根本记不住。因此,为了停止“忘词”,小源还在拼命背诵她的自我介绍。

分析

紧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的一种情绪。在心理学上,焦虑指的是对面临不利局面的预期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它是一种内心焦虑恐惧的状态,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口干、胸闷、心慌、出冷汗、手抖、厌食等。普通的紧张是暂时的,突然的紧张是一种恐惧。

小源因为紧张而表现不好,甚至忘记了之前准备的东西,最终导致面试失败。经过长时间的考研准备,通过笔试,进入复试,心理紧张是正常的,紧张就不正常了。其实焦虑也不完全是坏事。适度的紧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内在潜能,但过度紧张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记忆。

支持

要有效消除紧张情绪,从根本上说,第一,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保持平常心,走进考场。面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必要的。除了阅读教材知识外,还建议学生查找一些近期的权威文献,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和主要观点。“艺人胆大”,他们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很熟悉,在实战中听到陌生的词汇也不会紧张。

面试的时候,老师能看出很多同学很紧张,但是很多同学会掩饰,很艺术地掩饰。首先,进入考场,一定要抬头挺胸,保持微笑。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说话之前不能输。

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最好分几点来回答,这样逻辑清晰简洁。同时,尽量放大自己的声音,这样既能缓解紧张情绪,又能集中精力回答,不会忘记之前说过的话。当然,如果你太紧张,不妨让你的紧张情绪自由地出来,直接说出来,或者请老师们冷静一分钟,深呼吸,用力握紧拳头,然后松开。

第二,分组抢话,急于表现。

在一次没有领导小组讨论的采访后,大多数小组成员对肖磊印象不好。不可否认,肖磊在专业上学习很好,对大家讨论的话题也有自己的看法,但他经常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往往其他同学的意见还没说完,他就总结了。一旦有同学的观点和自己不同,就会和他争论,他也会用各种理论和模型去说服大家,不经意间就产生了“集中说法”,甚至有些攻击性。第一小组有7名成员,最后变成了肖磊和其他六名学生之间的辩论。小组讨论持续了40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大家还没有达成统一意见。

分析

目前有些学校在考研面试过程中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让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主题讨论一段时间,观察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肖磊在小组讨论中太突出了。虽然他表现出了自己的一些特长,但是除了口才好,知识扎实之外,并没有表现出合作意识,也没有给别人展示自己的机会。他过于强势,急于表现自己,很容易引起老师的反感。

考研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面试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几分钟,所以同学们抓住那几分钟努力展示自己也无可厚非。表达欲是人的基本欲望,是个性和生命力突出的表现,但过多的表达和欲望会体现出个体内心的空虚。小组面试不是辩论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所以不要急于表现自己,每一件小事都要做好,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人的本质体现在小事上。

支持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表扬,人的成长总是离不开动力。每个人都渴望展示自己,人类的情感功能系统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功能,需要别人关注自己,亲近自己,重视自己。但是在小组讨论中,大家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别人的言谈举止,教养,学识。这三个方面表现为个人发言的时机,发言的内容,何时停止,被反驳时的态度,听别人谈话时的态度。所以,即使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表达欲。

考生在面试中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进行有效的演讲;善于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案;敢于表达不同意见,支持或肯定别人的意见,在坚持自己正确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别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意见;你是否善于消除紧张,说服他人,调解纠纷,营造让不开口的人想说话的氛围,引导人们的意见走向一致;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不要侵犯别人的话语权。

另外要提醒一部分考生,除了控制自己的表达欲,不要咄咄逼人地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也许你觉得这样会显得你比较好学,求知欲比较强,但在别人眼里,你可能就是一个不成熟的典范。

第三,迎合考官,不小心落马。

莉莉获得了中国文学硕士学位。面试时,一位学古代文学的老师请她谈谈对古代乐府诗的理解。但是,莉莉并不是真的喜欢古代文学,对这一块也不够了解。但是,如果她坦诚的说自己对这一块了解的不够透彻,可能就拿不到高分了。然后,她想到这个老师是学古代文学的,只是夸乐府诗,就硬着头皮回答说对乐府诗很感兴趣。

我以为这个问题不会有答案,没想到老师对她的答案产生了兴趣,让她背诵一首乐府诗,分析其中的亮点。莉莉现在傻眼了,因为她从来没有完整地背过一首乐府诗。

分析

学生喜欢老师回答问题有几个原因:一是渴望得到正确的信息;第二是被喜欢,被接受;三是缓解群体压力。

面试前,同学们肯定会猜测面试的导师是什么样的,一个眼光犀利的老师。挑剔的老板?一个爱指手画脚,说话尖酸刻薄的法官?所以在面试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肯定,打动导师,学生会有意无意的迎合老师,这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人情。

但在莉莉的情况下,她虽然能勉强回答第一个问题,却抵挡不住老师接下来的攻击,这也证明了“迎合”并非上策。所以面试的时候,不要为了蒙混过关而使用一些巧妙的招数。毕竟老师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非常了解。再多问几个问题基本就能看出哪些同学是真的做了作业,哪些只是现场编造的。“你知道的就是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就是你不知道的”,以及对“诚实”的考验,也是很多老师在选拔学生时考察的重点。

支持

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不要揣摩老师的意图,刻意迎合老师的心理。说出你的想法,不要想什么标准答案。回答的过程有时比答案本身更重要,但不要刻意标新立异。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和老师唱反调,知己知彼。首先要了解你所应聘的老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但是最好是自己去吸收消化,形成自己的知识,建立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等着老师用宣叙调的答案或者旋律来提问。

面试形式多种多样,面试问题也五花八门。有些老师的问题可能比较专业,有些老师可能喜欢问你的毕业论文,有些老师对当前热门的政治、社会、经济问题感兴趣。

学生不可能对每一件作品都有透彻的理解。这时,他们应该按照自己的思路回答,而不要作弊,更不用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真的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毕竟,在所有的环境和变化中,我们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我们自己。

北京医科大学李锐提供的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