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历史系怎么样?

一.发展和演变

65438-0946,兰州大学历史系正式成立。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施念海等当时都在该系任教。解放后,历史系蓬勃发展,赵丽生、张孟伦、李天桥等一批著名学者先后在我系工作。历史系通过老一辈人的努力,奠定了在全国学术界的地位,同时也造就了“艰苦、严谨、求实”的风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历史系的各项事业得到全面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师资队伍不断补充和扩大,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开始涌现。1981年,专门史、世界近代史、史学史、世界区域史、民族史硕士专业学位项目正式批准招生,标志着历史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开始。世界史本科专业的招生和成人教育的发展,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和科研取得长足进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历史系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历史文献学(1984)、民族学(1986)、中国近代史(1986)硕士点相继录取,1990民族学博士点申请成功,表明我系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从65438到0995,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申请成功,为长专业挖掘潜力,加强社会应用学科理论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特别是5438+0995年6月,首批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申报成功,5438+0998年6月,历史文献学博士点申报成功,5438+0999年6月,教育部历史文献学文科研究基地申报成功,2000年,教育部西北少数民族重点研究基地申报成功,标志着历史系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发展现状

目前,历史系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部民族学与历史文献学研究基地的分布单位,是我校集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历史学科群。除了历史系,兰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敦煌研究所、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亚研究所、古籍研究所都隶属于历史系。这个系的师资力量比较强。现有教师3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高职比例64.7%。博士生导师9人(兼职5人),硕士生导师20人;中青年教师中,硕士占72%,博士占12%。在全国性学术组织中担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的教师8人,1为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目前,基地师资队伍整体建设在全校文科院系中排名领先。

该系现设有历史学、世界史、民族学3个本科专业,设有民族学、历史文献学2个博士点,民族学、中国古代史(1996)、史学、历史文献学、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中国少数民族史(1998)7个硕士点。有12教研室。本科生354人,研究生115人(博士33人,硕士82人),实习生90余人,大学生90人。1977以来,历史系培养本科生近2000人,研究生300余人。

该系基础设施齐全,学习条件优越。有大型资料室(图书25655种,73475册,中外报刊585种,现刊279种),较早建立了先进的图书计算机检索系统;有专门的基地班阅览室,内置3500多本新购图书。机房有50台微机,局域网内所有微机都可以上网进行数据查询。电子阅览室有“紫光”镜像服务器,可供多人同时使用,享受网络资源。* * *拥有电教设备70余台(件),其中微型计算机60台,教学设备新增量超过50%。还有文物陈列室(各类文物3000余件);还创办了《西北史地》《敦煌学》等学术期刊。学生会还主办《历史地平线》、《九色鹿》等有特色的期刊。

长期以来,历史系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进行了深入的教学改革。在抓主干课程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三语能力(古汉语、外语、计算机语言)的提高,利用书目、主干学科数据库、电教等手段全面加强教学,引入激励机制,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并组织和资助教师编写出版了《世界通史》、《外国史学史》、《中国历史文选》、《当代中国与世界》等一批高质量教材。通过努力,我系“夯实基础,因材施教,重视科研。”

“重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教书育人,成效显著。1995以来,我系多名教师获得省、市、校级教学优秀成果奖;1人获甘肃省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全校“师德标兵”,4人获宝钢教育奖,1 1996年我系集体获甘肃省教育系统最高奖“园艺奖”,2000年1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近年来,四六级外语通过率和考研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基地班考研率达35%以上),先后有30余名学生获得“奖学金”(系友王捐资65438万元设立)、“真善美奖学金”(台胞曾博士设立)。1995我系学生获得兰州大学五项基本功比赛第一名;1997在迎接香港回归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二名;1998获中国教育学会' 97香港:百年梦想征文大赛一等奖,1999—2000年获国家基地“历史新秀奖”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2000年获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与科学作品大赛三等奖。此外,基地学生在公开报刊上发表了400多篇文章。

在科研方面,历史系教师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促进学科全面发展为主攻方向,坚持“文章写在西方,创造国内一流”的思想,团结拼搏,在民族学、敦煌学、西北地方史、俄罗斯、中亚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1978以来,我系教师共出版各类图书130余部,发表论文3000余篇,获国家级基金20余项,部省市项目30余项。获国家级、部级成果奖50余项,其中《西北灾荒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4,《西北少数民族史》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阔端与萨班凉州的谈话》获65438+1998。充分显示了兰州大学历史系的科研水平和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