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第一,?个人介绍

我本科是东北985管理专业,大学学过微观经典和宏观经典,所以备考前有一点经济基础。数学基础从小到大都很一般,英语比较擅长。

一战,报考人大经济学院企业经济学,总分351;政治63;英语80;数学102;经济学106。二战,报考人大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总分437;政治80(选择题46-49);英语76(客观扣13.5,阅读四错,七选五错两错,完形填空三错,翻译和作文扣11);数学141(如果填空错了,应该是最后一道大题扣4分);经济学140。基于一战的分数,是数学导致了我的惨败,所以我二战最大的努力都投入到了数学上;第二年,我不再忽视政治,因为人大的成绩单上有很多70+,所以我需要把政治提高10分左右。英语因为不指望得分,所以比较敷衍;专业课是除了数学之外最能拉开差距的科目,所以还是占据了大部分复习时间。

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对各科的复习完全是基于我在一战中的表现,非常个人化。所以这个经验帖也作为参考,大家一定要根据各自学科的优劣来指定方案。(但成败永远在于数学和专业课,你逃不掉。)

我一般的复习时间是:一战战败后,4月中旬开始买材料准备二战,6月下旬回学校处理一切毕业事宜。期间因为要写毕业论文,无法专心复习,只是学了整本书的数学复习;政治跟着腿妹的节奏上课看书;英语每天背200个单词;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决定申请哪个学校,所以专业课没有进行。然后毕业回国后,从7月到65438+2月,我决定继续考人大,开始准备考试。

第二,?选择学校和专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从大三寒假就决定我考经济学,去北京。另外,当时人大的国民经济学报名的学生很多,我就决定考人大。9月份报专业的时候,考虑到全国大牌太多,跟他们跑的概率大,最后改成了企业经济学。二战报考哪个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比第一年纠结多了。在蔡阳和人大之间纠结了很久,最后我还是坚持报考了人大,我足够渴望给自己足够的勇气和决心。

选专业的时候主要求稳。我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给专业课的分数,各年的分数,有没有年。第一,专业课给的分数不能太严格,这样我考不上就没有调剂的机会了。在这方面,袁静、荥经学院和金融学院比较严格,而社工和环境学院则比较友好。第二,大学分数线是相对稳定还是不同年份比较明显,一年高一年低?但21,所有院校分数都上涨,以往分数稳定的院校开始有增有减,打破了之前的规律。都说选择大于努力,但多轮博弈已经让应用越来越完善,能让你站稳脚跟的就是实力。

第三,?数学准备

二战数学学习的整体思路是:明确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和易混淆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对应的试题;每种题型对应的所有解法,总结出你最方便的方法。以上要完整系统的记录在笔记本上。你可以通过视频课和作业本来帮助自己整理这些知识点、问题和解决方法。首先,你可以建立整个数学体系,然后你可以不断地翻看你的笔记,添加错误和提示。这个方法对于一个没有数学天赋的人来说,感觉很有用。

(1)?使用数据

李正元的复习用书,唐家风的1800题,一号和三号真题,模拟卷:工大超越五套卷,方浩预测四套卷,李林六套卷和四套卷,六套卷,唐家风八套卷,张宇四套卷,俞炳森和圣吉五套卷,自己总结的笔记本。

(2)时间规划

(1)4月中旬至6月下旬:

任务:掌握各章节的知识点和易混淆的概念;理解对应的题型,培养问题意识,一开始就要求自己正确做题;

流程:对李正元全书做一个完整的复习,同时看唐家凤的视频课(此时只看了汤的高数部分,没有看线性生成和概率论的课),对每一章做相应的唐家凤题记1800(也可以同步做全书和作业本,比如看第二章的全书,做第一章的作业本交叉记忆);

一战的教训:一战数学第一轮直接复习了李永乐的整本书,没有上课。虽然大学高数和概率论都是90+,但是直接看书做题还是有点难。如果你也有同感,建议配合视频课,更容易理解知识点。舒高·唐慎讲得很好,尤其是中值定理部分;我一直在听李永乐在《代线》上的讲话,他讲得很详细;概率论第一年还没找到喜欢的老师。后来看了方浩的课,真是相见恨晚!他的卷积公式真是绝了!我认为数学是一个完美的老师。当然,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风格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在用书的问题上,李永乐和李正元整本书复习的很好,但是李永乐的真题比较多,恐怕会影响我做一套真题。所以二战用过的李正元,感觉李正元难一点,高数部分很优秀。问题书唐家凤1800真的很多。

后来我选了一个题型的一到两个题目来做。听说李琳880还不错。

这部分比较枯燥,因为每个题型都会对应很多题来做,但也是打好基础必不可少的一步。

(2)7月初-8月底

任务:完成总结笔记的大工程:总结每一章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试题,总结每道题的解法;

流程:听精修课(唐家凤高等数学+李永乐线生成+方浩概率论)

老师会在讲课时总结以上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系统地记在自己的笔记上;唐家凤1800题加强部分错,基础部分+全书错题。总之,我用视频课、书本、作业本完成了这个大工程,建立了完整的数学体系。?

一战的教训:我一直在强调做数学笔记,这也是老生常谈,但是意识到和做到还是有差距的。第一年我也知道了记笔记的重要性,觉得自己记笔记很认真。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总结的知识点很乱。后来忘记了之前总结的错题,总是反复记住某个题型。二战也是看别人的经历。按照这个思路,所有的点都体现在笔记本上,不需要一丝不苟。简单的知识就在一句话里。当你看到它时,你可以回忆起它,并像文档一样保存在你的脑海中。稍后使用活页笔记本添加页面,如下所示:

图形知识点

图形问题加法

(3)9月初-165438+10月初

任务:通过大量刷题巩固知识点,通过错题和不会的题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或遗漏的知识点。问问自己先知道考哪些知识点,应该调动哪些模块定义和题解,锻炼自己的解题套路。

流程:①复习笔记中的知识点和错误(每轮复习一次笔记),整本书和1800中的部分错误(需要一周左右)。

(2)做完错题后,开始做2006-2020年的数三数一的真题。数三按时做,数一有一些重复题和超出数三范围的题,做一些补充题就好了。真题要认真做,先复习知识点,找到笔记本上对应的章节,再复习一遍。如果是遗漏的定义或题型,应在注释中补充;然后买个真题分析,我用的是李永乐团队,里面有按知识模块划分的真题,找到错题对应的部分,再做一遍;最后把错题拍下来整理成一套真题错题(如果有平板就更方便了,可以用手机做笔记)以便以后再做。

(3)做完真题后(或在做真题的过程中),要及时复习真题的错题集,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每个错误;并把笔记上的知识点复习一遍,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笔记都是精华知识点,而且都是新的)。

真实图片中的错题集

一战的教训:不要太低估现实问题。记得20年来数学考场上的第二大题,A2α+Aα-6α=0,刚遇到的时候看起来很简单,却无法证明正确答案。准备二战的教材里有很多这种类型的题,所以再做一遍20道真题就得心应手了,因为不知不觉已经做了很多遍了。但是不要太害怕真题。即使在困难的一年,你也做到了你所知道的一切,计算误差降到最低。120+也可以。20年的难题,考场上有几道题我不开始慌,不敢深入思考,一看就跳过。虽然不能对某个问题侃侃而谈,但是要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而且,当我心平气和的再做一遍的时候,20年并没有我记忆中那么难!所以你在考场上要做的就是做你会做对的事,不要慌!真题不难,只需要你静下心来。

那么对于没有思路的题该怎么办呢?这时候你就需要熟悉自己的笔记,回忆一下本题对应的章节,对应的知识点以及考试方法的总结,调动自己对应模块的解题套路,看看是否有效。回想起一战考场上的第一道选择题,我就做不出来。其实那道题的形式就是考试的中值定理,调动这一块题解就能轻松搞定。退一步说,如果你没有看到大脑题库里的题目,你就会把不常见的变成常见的,把题目里不熟悉的条件变成笔记里已有的形式,曲线救国。当然,打几个短线很容易,真正做到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积累。

(4)165438+10月初-65438+2月初

任务:确保笔记中的所有知识点、题型、解法都了然于胸;通过做模拟练习锻炼做题的准确性和速度,增强计算能力,能做的题保证做对,计算错误的频率几乎可以为零。

流程:11-2天做一套模拟题,做完之后复习错题的知识点,然后在练习册或者真题分析里找一些同类型的题。这一期的错题基本都不是笔记本里的典型题,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我没有把错题放到纸质笔记本里,直接拍照整理成一套高数/线生成/概率论错题。一套简单的题,一天就能做完,两天就能改好。

这期间做的模拟题有:李和李(题很规范,几乎和真题一样难);李永乐的六套卷子(比较简单,做题的时候分数没有低于145);唐嘉风八集卷(平均质量在21年,未完成);方浩四套卷(题难度大,质量好,会有一些非常规考点);何工大学超五套卷(21难度比往年低很多,质量也挺好的)。

②做前一天模拟的错题集,复习笔记本。

一战的教训:一战我做题少,所以模拟中做了李林和超越纸,导致我计算能力差,做题少。不知道每道题考了哪些知识点。所以尽量多做题。

越到后来考研,你会发现数学是讲计算的。大家几乎都掌握了所有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对做快。计算错误往往是因为潦草的微积分卷子,不小心看错了,或者经常犯某一类错误。我的解决办法是把题数写在卫生纸上,计算整齐;把错题再抄一遍,以便下次看到时提高警惕;记下计算错误,再次遇到时要小心。

(5)65438+二月

任务:查漏补缺,保持问题感。

流程:①每天做一套模拟题(直到数学考试前一天),将错题汇总成错题集。

这期间做的模拟题:张宇卷四套(质量出奇的好,没有古怪的题,相对比其他的更难);侯耀宗第七次考研三套卷子(做完主流模拟题,发现一些不熟悉的套题,难度较小);俞炳森圣吉五卷本(最后制作,质量好,随时可以制作)

(2)第二次或第三次做错题集中标注的错题。

(3)考前一周,简单看一遍笔记。

一战的教训:不要因为考试快到了就集中几天时间看书或者复习笔记,要坚持每天做题。考试前一天晚上做,不用做全套也可以做选择题。

(3)总结

数学基本上是能否考上心仪学校的先决条件。记得以前看到过数学学习需要天赋的说法。一战数学的悲惨境遇让我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准备二战的时候,我觉得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足够的练习,还是可以让数学不拖后腿的。

我来说说我的整个学习思路:第一轮拿起知识点;第二轮,建立数学体系(知识点、题型、解法);第三轮继续通过做题来做补充。做题的思路是把不常见的变成常见的,然后用你掌握的套路去解决问题。

我做了不下40套准备二战的模拟题,因为我感觉自己在一战中吃了这方面的亏,个人心态上很在意这方面。但是,你不需要太纠结于问题的数量。关键是要明白做题的目的,并高效利用。

四、专业课备课

初步经验

记得在21的考场上做完真题,脑子里只有一句话:802,每年都有新的经历。21,真题11,政经比之前少了一道,但是政经最后一道计算题相当于两道。21年802的风格有一点改变,但是难度没有增加多少:主要是政治经济的变化,有一个不常见的简答(20年是计件工资,21年是厂分和社分),计算题没有以前那么直了,但是课后题变形了,考查的维度更丰富了,最后一题直接变成了政治题,但是难度反而。微观上,今年难度有所降低,考试都是大家熟悉的知识点。以前会有比较分化的证明题;除了一个金融加速器,其他考点都比较常规。每年都会有一个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的考点。在过去的20年里,宏观上不太常见的问题是可贷资金模型,这在金融中也有,所以未来可能会涉及到金融中一些非常规的考点(只是推测NPC 802的风格是没有风格)。

但最重要的还是基础知识,始终做到“我能做到的都是对的”,分数不会差。而且,即使是非常规考点,也可以通过所学的做题思路来解题。虽然20年来的可贷资金模型没有被专门研究,但曼昆宏观经济学的经典国民收入章节实际上提到了金融市场的平衡。就算忘了,也可以从传统观念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供给和需求。不要让纸空白。

综上所述,微观的特点是深刻的,计算题或证明题很难做出来,所以要多做题,通过学习数学来学习微观的思想;宏观特征是复杂,问题一般很难检验你没见过的理论。宏观经济分长期和短期,流派很多,所以宏观学习建议记笔记,建立框架,不然你脑子会乱;政治和经济更靠记忆,问题是考没见过的知识点。复习的时候可以写,不写只能补几个字。

(B)时间规划和信息使用

(1)7-8月(因为之前的各种事情,专业课起步晚,一战必起早)

任务:复习课本,捡知识点。

所用资料:尼克尔森微观,曼昆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宋涛政治经济学。

流程:①微经:每天课后阅读尼克尔森的教材,做习题。尼克尔森教材中有些章节不应该考,没必要每一章都读;课后题也是重点要做的题。(尼克尔森偏数学,比较难。如果一战没有经济基础,可以先看看高鸿业的微观观点。)

②宏观经典:曼昆宏观经济学一章,每天课后习题,高鸿业宏观为辅。曼昆的书很好读,有很多案例帮助你理解,但可能没有把知识点总结得很严密很完整。所以高鸿业的宏观是必要的,有很多东西是曼昆没有的,不是曼昆的简单版本。比如IS-LM和宏观经济政策都是很好的补充。

③政经:如果这个时候学习累了,可以看看政经教材,熟悉一下内容。

(2)9月-10月

任务:开始第二阶段——大量刷题,掌握各种题型;表单注释。

使用材料:三人小组的微观强化课堂讲稿和习题集,三人小组的宏观强化课堂讲稿和习题集,以及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

流程:①微经:看三人讲义的知识点+做相应练习;范里安补充了一些没学好的地方(等价差,二度价格歧视范讲的比较详细);总结微观笔记。微题没有数学那么多,所以我没有严格按照知识点、题型、解法来形成笔记。是对知识点和一些重点难点解题方法的简单总结。这个过程也在帮助我记忆。(一战没有做显微笔记,但是二战做笔记的过程中发现很有用。做题和做笔记都是为了输出知识,加深理解。

2宏观经典:三人讲义+对应习题;制作宏注释框架。宏观层面需要记忆的地方很多,用笔记整理知识点比微观层面更有必要。

③政经:完整过一遍知识点,用宋涛版。

(3)10否。10-10结束

任务:完成强化,课本和讲义上的题基本有思路;利用高级教材补充知识点和题型。

使用材料:课本讲义中的错题,早年的真题,平新桥微观十八讲,三人行政治经济学的精读讲义和习题集。

流程:①微经典:制作讲义和教材中的错题;平新桥选择课后做重点练习。

(2)宏观经典:讲义和教材的错题问题;21可以简单看金融补充知识点。

3政经:政经两天根据讲义复习一个模块+做相应的习题集;记笔记,对我来说,记笔记很有助于记忆!政经就是把讲义的习题集里的问题整理成笔记,每个点写几个关键词,这样背完就可以直接看笔记了,按照要点背,不用看很长一段。

④微观宏观宏观任务完成后,做前期802真题。

(4)165438+10月-65438+2月

任务:大量练习真题,完成强化阶段,背熟政经。

使用资料:三人行802真题集,三人行体裁整理,教材讲义错题,姜殿春课后习题,须贺政治经济学导论。

流程:①2天定一套真题,做完后刷两遍错题。

2微经:做上次不会做的课本和讲义上的错题;对于姜殿春课后的高级微观习题,我主要是看证明的思路,因为以前微观经典里面有一个证明问题,但是21年,微观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计算。

③宏观经典:做课本和讲义上一次没学过的错题;复习笔记;梳理流派。因为宏观学校比较多,即使有高级学校的知识书,脑子还是很乱,所以干脆把它们放进笔记里,以后再看,简化记忆。

4政治与经济:根据笔记背诵重点问题;做习题集中的错题;为了补充其他教材中的考点,我用了须贺的版本,集合了今年真题第一章的原话。也有前辈说邱的《21世纪复读资本论》不错,这些书主要看的是宋陶没有的点。

(5)65438+二月

任务:查漏补缺,回归基础;每天做题,保持题感。

使用材料:802真题,三人行模拟题,三科笔记,

流程:①微经:考前复习笔记,掌握不好就简单看讲义或看课本;最后一次做错讲义和错题。

2宏观经典:考前复习笔记,简单看讲义;最后一次做错讲义和错题。

3政经:背笔记。如果只看关键词,记不住内容,可以看讲义丰富答案;把讲义和真题做错。

(4)做模拟题,然后把错题刷两遍。

以上是我大致的时间计划,微观和宏观的教材和讲义一定要尽量多做。前几轮我觉得很难,但是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

动词 (verb的缩写)?政治准备

政治是与花费时间和成绩最成正比的科目。以前70+是高分,今年可能比较简单,70以上的人很常见。所以不要太轻视政治。

(一)信息的利用

徐涛核心测试案例,腿妹视频课,肖秀荣1000题,腿妹30天70分钟刷题计划,腿妹冲刺背诵手册,小四肖八,腿妹四套模拟卷等

(2)时间规划

(1)4月下旬至8月底(暑假结束前)

任务:完成一轮复习,熟悉课本知识。

流程:按照腿姐的节奏听课,再复习一遍核心测试用例。一开始没打算听腿姐的课,就买了徐涛的测试用例,但是第一年听了徐涛的课,第二年觉得有点重复就听了腿姐的。腿姐的讲课风格很活泼。刚开始不习惯,后来觉得超级宝。

(2)9月底-10

任务:大量刷题巩固知识点,掌握选择题技巧。

流程:①听上一阶段我没上完的腿妹的课程,听完之后再听她的技能课(这时候我比较紧张,所以技能课后只做了腿妹技能课的笔记,没有上完课)。

②听完课,做相应的1000题(刚听完课做的题正确率会很高,不要短时记忆要再做一遍),做完1000题给妹子做30天70分钟的刷题计划(思考部分没做);回头看错题。腿姐背手册,做标记。

3边吃边走边听腿妹的语音陪练,无论是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还是喜马拉雅,我觉得还是有用的;晚上睡觉前在腿妹微信官方账号上做一个日常锻炼,上面会总结一些小技巧。

(3)165438+10月初-65438+2月初

任务:掌握选择题的知识点和技巧,达到考试要求的水平;开始背大题。

流程:①1000错题刷两遍,对照背诵手册复习错题知识点;

②开始做一些市面上的模拟题。期间做了小八(必做)和腿四(质量不错,比小八难一点),徐涛做了八套卷子(做了两套没做完);

早上背手册上的大题。

(4)65438+二月

任务:冲刺阶段主要背大题,同时做模拟题,保持选择题的感觉。

流程:①刷了大量模拟选择题,我做了小思(必考)、米鹏米巴3套卷、王吉3套卷(质量都不错)。总的来说,肖秀荣的模拟选择在45左右,后期几次都没到40。当时他比较焦虑,害怕自己在政治上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却没有回报。但是,回想起来,真题的分数其实是比模拟题高的。如果选择分数出现波动,也不必惊慌。政治分数还是和学习时间成正比的。

(2)早上我背政治大题。我听我姐姐的课程和笔记,外加背诵小思。小思必须背诵它。20年后在考场上也没太多感觉,于是21认真背诵了小思的前两套。结果我发现萧爷爷永远是神,所以要认真背,尤其是前几集。我在背小思的小白考研分析题。上面会有关键词和一个背诵框架,比直接背一个长答案容易。同时腿姐的作文课对我也很有用。她会教我如何回答某一类问题,在考场上遇到从未见过的问题,我也能有话可说。

(3)每天早晚在洗漱时间和其他碎片时间用背听腿妹的分析题。

政治部分好像一直在做安利,但这只是我的亲身经历。我有些同学不喜欢腿姐的风格,就选你喜欢的老师吧。

第六,?英语准备

今年集中了其他三科,对英语有点敷衍,所以21的成绩下降了4分,但是我觉得用这4分换来其他科目的进步是值得的。所以再次提醒你,要清楚自己的个人情况,做好扬长避短的打算。

(一)信息的利用

考研小红书(一战用书),墨墨背的单词,张的题,的译,的作文。

(2)时间规划

(1)4月至9月

每天墨背200-400字。一战时,先用小红书背,再用墨水背。背完单词后,第二天一定要及时复习,把忘记的单词做好标记(我会把忘记的单词抄到笔记本上),每次背生词前再复习这些单词,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笔再做一遍标记,直到背熟为止。我觉得背完单词后不要长时间不看,这说明你没有背过,一定要及时复习。

(2)9月-10月

①每天用墨水背单词。你要从决定考研的那一刻开始背单词,一直背到考英语。

23天做一套真题客观题(一战7月开始看真题),做一个半小时。真题做完后,总结不认识的单词;看了唐迟的视频课,我觉得唐叔读书的逻辑很清晰。我看了二战宋奕萱,我觉得老师讲得很好(虽然我今年选错了5个,没有说服力)。英语阅读的思路是,细节服从主旨,回到原文对比细节,注意词的感情色彩,转词。

(3)165438+10月-65438+2月

(1)每天墨水背单词+单词记在笔记本上;

②做真题;

③积累作文模板。每周至少写一次大作文和小作文,我每次都会写不同类型的真题作文。根据对王江涛作文和张剑真题作文的分析,总结出各种作文模板,以便更好地记忆和使用自己喜欢的高级句。记得背小作文的各种格式要求。20年的考试是一个通知。考试当天中午有同学问我的时候我就看了一下通知格式,不然我就傻在考场了。翻译的感觉主要在于过去的积累,不会太分心。21年基本没练过翻译,但是看了一战时唐静的分合译

七、写在最后

好像考研前后,是考研最难的时候,但是我在里面很平静,很充实。对我来说,我不愿意给我持续的动力。是我对NPC的爱让我坚持下去。每一天,都像是穿越一片迷雾森林去寻找美。考研不仅考察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还锻炼毅力、专注力、压力和情绪控制能力,以及搜索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考虑到考研的风险和收益,有坚定的理由付出足够的努力,这也不错。

希望我的亲身经历能给弟弟妹妹们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