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被问成绩。

从小就被别人称为“毒舌”。至于原因,我平时没事就喜欢杀人,但是他们都不如我,只好给我起这个外号当礼物。我一直以此为荣,享受杀死所有人的乐趣。

直到高一快结束的时候,工作了一年的同学因为文理分班而分开。朋友对我说:“到了文科班,没事就别再乱来人了。你跟我们说坏话没关系,我们可以放你走;”你惹别人,小心点!"

从此我开始反思——我一直以为是我的嘴,别人让着,懒得理我;我一直以为只是个玩笑,但还是很冒犯,会让别人觉得不舒服。我一直沉迷于欣赏别人被抢时愤怒却无奈的表情,却不知道自己只是幼稚。

最近看了《演说家》,著名相声演员。不是,张雪峰,一个研究生培训老师,作为参赛选手参与了节目的录制。他演讲的题目和考研息息相关,主要列举了考研的几个好处,告诉大家考研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上大学之前,我从没想过考研,也没觉得有什么用。本来打算一毕业就找工作赚钱的。但是刚读完大一,我就意识到了读研的必要性,下定决心考研,所以我被张雪峰老师提出的观点深深打动了。

演讲结束后,先生熟练地回答了评委张和主持人鲁豫提出的问题,随后与“词值能量团”成员进行了交流。其中,主持人马丁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比起考研,年轻人最好的晋升方式是工作,不要考研,不要出国,不要考公务员。”

张雪峰老师问:“那你能告诉我齐齐哈尔大学的毕业生能找到什么工作吗?”他的意思很明确,不同层次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工作选择也大相径庭。

马丁依然态度坚决:“我自己公司的员工没有一个是重点(大学)!”

对此,张雪峰老师毫不犹豫地回了一句:“原来你不是世界500强啊!”

看到这里,我不自觉地笑了起来,心里暗暗拍手。

我看到马丁的脸色变了,有点不好意思。现场观众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他停顿了几秒钟后,还是固执地说:“年轻人应该在工作中不断遭受挫折,然后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再决定是考研还是出国,而不是一头扎进考研大军。”

张雪峰老师从不让步:“他没有机会。如果我在齐齐哈尔上大学,我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这样的节目!”

这时“字值能量群”里正好有一个齐齐哈尔的姑娘想表达点什么。马丁借此机会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女孩说:“当年连齐齐哈尔大学都考不上,今天还坐在这里(参与节目录制)。你说这是比例问题。这么大的比例在这么小的空间打我。你觉得这个比例不对吗?”

作为观众,我已经看不下去了,而你是整个演播室里唯一一个坐不进“文字能量组”的人!旁边的刘媛媛北大才女,前面的徐继儒是哈佛毕业的高材生。你还在为齐大肚没考上而骄傲吗?如果台上的人都是齐大毕业的,你可以说是比例问题,但只有你一个。这个比例有什么问题?

张雪峰老师只是对这个不清楚的老乡说:“这个比例没问题。”

节目已经告一段落,之后网上的热烈讨论又是另一番景象。

以我多年的经验,杀人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轻、无痛、无效、无趣;尴尬很棒,让尴尬的人很受伤,连朋友都不能认真。

对于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人,我们往往会保持那种不必要的礼貌,所以我们通常不会在意他们,和他们进行相当“规范”的交流。而那些熟识的朋友和家人,往往因为太了解对方,而没有留下“互爱”的余地。好在因为彼此熟悉,我们愿意包容他们,给他们“放肆”的权力。

其实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尴尬和被尴尬的接受程度不同,但或多或少与两个人之间的熟悉程度有关。至于每个人具体的忍耐力,也就是底线在哪里,就要在实践中去摸索了!

照顾别人,掌握好“度”,而不是试图突破别人的底线。

一直在看2017快乐男声,无缘无故不喜欢参赛选手王广昀,于是心血来潮评论了一条相关微博“王广昀可以拜拜了(滑稽脸)”。没过多久,一堆人夸我,我的评论被发到了热点。自然,他的粉丝回复了我的评论来提醒我。

有人说:“你能做到吗?”?没有一技之长,就知道否定别人。"

我一直很讨厌这种“你能行,你就能行”的逻辑,所以我会毫不客气地回这种无脑的评论——“你的逻辑很可笑,就像去电影院看电影一样。电影不好,你说导演不行。你会当导演吗?作为观众,我有评价的权利,而行使这个权利的前提不是我会唱歌会跳舞,你评价电影的前提也不是你会拍电影。”

还有人干脆说:“有病!”

这种人也应该不好意思,但毕竟要好好说话,所以用一种搞笑的方式:“我小学语文没学好,没有一个科目可以讲。没关系,我帮你补!”你是说王广昀病了还是你病了?记住,如果你生病了,一天三次,每次两片。不客气"

当然,有人会这样评论:“我觉得我所认识的王广昀是伟大而严肃的。他有实力,有想法。他是一个值得相应奖励的人。如果不是真的了解他,请不要乱说,不要喜欢他。只是希望你不要什么都不懂就跟风。”

对于这样的粉丝,当然不会回去。毕竟人是对的,可以真诚交流。

人是一门科学。善谈的人,用心去关心别人,掌握好关心的度,会给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增添乐趣,感情也会在相互关心中逐渐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