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李一浩,机电学院的老师。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机会和大家分享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经验。我报告的题目是“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20xx年4月开始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通过校招和免费报名的方式组织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团队“Merckoll工作室”。两年多来,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成员从最初的5人扩大到600多人,从机械、电气、艺术、食品工业等14个系。逐步建立了“导师团-自治委员会-普通会员”的管理模式。从项目创意的提出到实施、开发、后期推广,实现学生的自组织、自管理,导师负责项目评估和技术答疑。
创新团队师生通力合作,开发了“五轴数控机床”、“3D打印机”、“上肢康复外骨骼”、“混合动力汽车”等12产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6 .与企业的横向合作项目;2016年获得河南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机器人大赛二等奖2项,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1金奖、65438银奖,获得教育厅创新创业示范工程专项补助11万元。团队成员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团队毕业的17核心成员中,4人已取得985硕士学位,6人加入洛阳、新乡某军工研究所,其他同学在格力、美的、高智、宇通等知名企业就业。
在带领学生从事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四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1.创新实践在本科教育中有什么作用?
2.如何激励学生创新?
3.创新导师如何定位?
4.如何创新跨学科?
近两年来,我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我是1997年上大学的,当时很多人认为本科教育还是精英教育。什么是精英?社会公认的精英有两种:一种是行业精英,一种是有技术专长的人。另一类是高学历的精英,比如博士、硕士、学士。自1999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2016年全国毕业生将达到756万人。在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通过接受本科教育让学生成为社会认可的精英?在我看来,只有在大众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学习“一技之长”,这里的“一技之长”不是手艺,而是解决问题、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毕业时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无论是工作还是考研。创新实践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是让学生增长技能。
(二)如何激励学生创新?
我们的学生是高中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没有被名牌大学录取。他们心中既有不满,也有自卑。我们作为老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引导他们摆脱自卑。激发他们的抗命。“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激发创新的决定性因素。允许学生犯错,犯错也是一种学习。在实践中,我发现我们的学生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如“上肢康复外骨骼”项目,技术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得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生物设计实验室Conor Walsh教授的认可和鼓励。“五轴数控机床”成功实现了台式五轴加工,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混合动力汽车”在混合动力仿真和控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3D打印机”从单色发展到双色,从单一材料发展到多种材料,衍生出了食品打印机和陶瓷打印机。“四旋翼飞行器”、“VR虚拟现实”等产品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突破,正在努力实现商业化。这些进步对学生来说是巨大的鼓舞。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也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今年6月5438+10月,在教务处的资金支持下,我带领11本科生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maker faire创客展,参加创客展和国际论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更大的创新热情,推动了新项目的开发进程。
(3)创新导师如何定位?
创新实践需要师生全方位的交流和融合。许多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还不完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规划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创新实践中,创新导师更多扮演的是引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同时也是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和调控者。学生是创新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作为组织者和调控者,创造活动条件,设计目标任务,指导学生解决创新中的具体技术问题,发挥技术和理论的指导作用,引领创新方向。
此外,与学生同甘共苦也是创新的促进因素。我们的队伍是机动的。每年都有学生毕业,也有新生加入。作为一个铁打的老师,一个流动的学生,保持技术上的升级很重要。首先,学生创新的具体进度,作为指导老师,一定要明确,关键技术一定要自己掌握,这样技术骨干毕业后才不会进不去;二是做好梯队建设,让下一届学生在技术骨干毕业时接过接力棒继续前进。
(D)如何进行跨学科创新?
我们的团队成员来自学校的各个部门。怎样才能让各个系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首先根据社会需求热点,设置跨学科开发项目,吸引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例如,2016年8月,机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食品技术学院的学生成功试制了“原浆啤酒”小型一体化酿造设备,2015年8月,机电学院、材料科学学院的学生成功试制了人工肌肉的真空制备方法。在项目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T型”能力,既能擅长自己的专业,又能超越各自的学科。此外,跨学科创新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通过学校的政策和学分激励,制定综合评价标准,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此外,通过组合不同专业的教师,打造创新型导师团队,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
以上是我这两年大学生创新实践的体会。如有不足之处,请指正。最后,我代表Merckoll创新团队,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级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谢谢大家!
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二)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已经从教30年了。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付出过艰辛,付出过丰厚。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分享。
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一个原则,或者说一个底线,就是做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永远不要错怪人家的孩子。不要让学生因为我,因为我教的学科,影响他们的升学,影响他们的未来。到现在,我敢大声说:我对学生问心无愧。
在教育教学中,我坚信对学生要求严格是我的一贯作风。每一届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上课听课到完成作业的每一个环节,我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有违纪,我会批评教育。对学生要严格,但绝不能歧视,不能冷嘲热讽。学生理解老师的苦心,知道老师是真的爱他们,是全心全意为他们好。所以30年来,我很少对学生发脾气,也很少和学生发生矛盾。师生关系一直很融洽。
学校是一个商业单位。作为一名教师,你必须有良好的专业水平才能在学校立足。时代在变,教材在变,学生也在变。为了适应时代,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30年来,我从未放弃学习,能力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
辛苦几十年很累,有时候身心俱疲。但是努力也有丰厚的回报。我的第一个学生于总是对我说:“白老师,我当时并不努力,但你总是说,如果你努力,你就能做到。”
学生孙在赴德留学前来家里看我,说:“老师,我考不上第一名的时候,您总是鼓励我。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恩情。”
女儿去大学报到的时候,我去送行。得知消息的、张、蒋、等同学早早地在学校门口等候,全程陪同并安排住宿。
学生刘力伟在他的高考分数公布时打电话给我。“老师,我虽然总分不是很高,但是语文考了123。老师,我没有为难你。”
我生日,教师节,中秋,春节,总有很多同学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问候。这些都是我们老师丰厚的回报,也是我们丰厚的精神财富。
几年前,我曾经在QQ空间说过:当老师其实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