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调研报告

关于法学专业的三份调查报告

法学专业调研报告(1)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法学专业因就业面窄成为就业率低的专业。调查显示,法学专业学生对就业形势有理性认识,明显感受到就业压力。同时,调查显示,法学专业学生将报考公务员作为就业首选,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是就业首选,对就业后收入的期望值较高。

一、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法制建设也处于快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特别是经济组织和律师事务所。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发展前景很大。从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可以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当警察、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负责大公司的法律事务;做律师;做一名高校法律教师;在研究所做法学研究员是个不错的选择。

法学专业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很高。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近年来,随着对法律人才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尤其是经济、国际传播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二、当前的就业形势

“法律怎么了?”这可能是目前所有关心法律的人最想问的问题。从红极一时的“职业龙”到“职业虫”;从耀眼的“就业精英”到底层的“就业劳工”;就业已经冷到化为坚冰,但每年还是有那么多考生报考。近年来,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低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北大学生卖猪肉”,还是“西政学生卖冰糖葫芦”,新闻媒体各种夸张的背后,都是人们对法学教育的担忧和考量。从历年法学专业的就业情况来看,形式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扩招。

太多高校跟风开设法学专业,导致法学专业太多太多,最终导致法学这块“优质蛋糕”变得不新鲜。事实确实如此。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高校设置法学院的统一标准。法学专业设置门槛太低甚至没有门槛,也造成了中国高校很多“法学专业见证的奇怪情况”。比如有的理工科院校为了升格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学习;有的学院为了提升品牌,尝试学习;虽然一些学院和大学有法律,但他们没有全职教授,甚至没有受过训练的法律教师...据不完全统计,20年间,全国共有292所高校开设了法学本科专业。20年大概有560个,4年增加的数量和过去20年积累的数量差不多;到20**末,人数已达634人,法学成为我国人数最多的三大专业之一。至此,中国高校的“法学大跃进运动”也顺利完成了三级跳。据统计,我国现有本科法学学生约30万人,初级法学学生22万人,比30年前增加了200多倍。一方面是高校法学专业招生“阔步前进”,另一方面是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磕磕绊绊”,将大量“法学信徒”挡在了就业的高速路口。

2考试。

号称世界上最难的司法考试,作为法律职业的准入制度,阻碍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进步。

③专业教育。

法学专业就业范围窄,门槛高,目前高校法学教育只注重按照传统培养法律行业的法律人才,而没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注重为各行各业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对脱节。

法学是一门社会学科,需要丰富的社会实践。

以律师行业为例,律师提供的商品是服务,卖的是自己的办案经验和法律知识的结合,用自己的经验和法律知识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这就需要法学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办案经验,这样才能轻松找到法律工作,而这正是法学毕业生所缺乏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法学专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脱离社会实践的法律知识是没有生命的。

⑤期望值过高。

法学生毕业后更喜欢机关事业单位,对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要求更高。

第三,直面困境,询问未来。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尽快培养未来需要的一些素质,尤其是一些综合素质的提高。法学毕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很重要。只有在学习期间锻炼这种能力,将来才能用得上,才能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毕业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领域。比如他们在地域选择上可以考虑艰苦地区,在具体职业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新职业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法律职业。

由于法学仍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学生在充分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深入生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实习,学习实际操作,积累一些经验,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法学本质上是一门“以人为本”的科学,所以学生绝对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就是闭门造车。

法科学生进入大四,只要有各种可能的就业选择,就要想尽办法(主要是参加各种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

学生可以选择考研,参加司法考试,参加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拓宽就业渠道。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求,学习一门技能,比如速录技术,进入法院做书记员也是不错的就业渠道之一。最重要的是不要自大。有时候不是没有工作,而是学生不想做。

目前,我国注册律师约654.38+0.4万人,律师事务所超过654.38+0万家,平均每9000人拥有一名律师,其中北京每654.38+0.300人拥有一名律师,上海每654.38+0.800人拥有一名律师,纽约每200人拥有一名律师。从律师的地区分布来看,发展极不平衡。广东和北京的律师超过1万人,占全国律师总数的17%,而青海省律师只有400多人,部分牧区律师只有1人。我国律师年业务约900万,业务收入约90亿。律师人均收入7万元左右,平均每件收费1000元左右。但仍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北京律师年收入最高达到26万元,上海20万元左右,江浙7万元左右,广东5万元左右,一些西部省份律师平均年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甚至。

无论是从业人员占整个人口的比例,高学历、外语人才律师的比例,还是中大型律师事务所占律师事务所总数的比例,中西部地区的律师都与东部发达地区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直接导致律师收入的悬殊,这种悬殊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变,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东部和中西部律师发展的巨大反差,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律师正在向东部地区流动,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符合人才流动规律的。

所以总体来说,从个人生存和利益的角度来看,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律师行业发展环境最好,最有利于个人发展。当然,不能只看这些平均数字,就认为律师行业的形势一片大好。律师是一个强弱差距很大的行业。知名大律师年薪百万或千万,但很多律师却入不敷出,年薪不足万元,有的甚至没钱交年检会或会员费,被迫转行。对于一个新律师来说,90%的收入只能维持一个基本的生存。虽然成功的标志不是金钱,但律师最有力的评价标准是收入。另外,律师的执业环境也很恶劣,这是我们从事律师行业的巨大障碍。

社会并不完美,律师行业也不尽如人意,但我们要看到,律师行业只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只要选择了律师,就要努力实现梦想,总有一天会成功。

法学专业调研报告(二)

在我院近两年受理的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为什么这些生活在象牙塔里,被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案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笔者对我院受理的大学生刑事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1)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非常单一。从目前的统计来看,只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不存在作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该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案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 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均涉嫌盗窃;

(2)涉案金额(后果):大学生涉嫌盗窃的对象为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手机、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相对较少,大部分在1000元左右,仅有一起案件涉及7000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故意伤害罪最高的罪名是“轻微伤”,多为轻伤;

(3)侵害对象:大学生犯罪的对象多为同学,越熟悉越容易被侵害,就像宿舍同学一样。我不认识的人被侵害的情况只有两起(一起故意伤害案,一起盗窃案);

(4)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强制措施是取保候审,担保人一般都能遵守法律,只有一例因无法传唤而变更强制措施的情况除外;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审判程序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构成:涉及的大学生中,专业为民办高校、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和公办高校。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没有出现公立高校本科生犯罪的情况。

(7)年龄结构:主要是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没有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案例。

(8)户籍特征:主要是外地来京就读的大学生。当地学生犯罪的案例只有两起。

(9)犯罪的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较小,没有执拗的感情。他们都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而且口供很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审判阶段,没有翻供。

二,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而言,重点还是学历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虽然“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在几次呼吁后有所改善,但远不理想。中小学教科书中没有关于法制教育的内容。即使在大学,也只在大学第一年开设一门必修课“法学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生和家长只关注分数,忽视素质教育,遵纪守法的观念非常淡漠。

2.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虽然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他们大多从小在学校,与社会接触不多,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环境来看,学生从小接触最多的是电视、书籍、报纸和杂志。港台的一些不良影视作品、杂志,从视觉上、精神上冲击着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一些浸淫已久的学生,离开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更为宽松的大学后,可能会误入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在事发后都后悔了,但也无济于事。

从小的学校环境来看,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私立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第二名是成人教育学院。不可否认,一些私立大学为吸引高考失利的学生和低分学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那些想在社会上继续深造的人提供了机会。而他们这种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1)运气和冲动。在大学生犯罪中,几乎没有预谋犯罪,大部分是冲动犯罪,即即兴发挥。实施盗窃的大学生大多贪图虚荣和享乐。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像鬼一样偷别人的东西,只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和兴奋而偷的;()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大多头脑发热,容易冲动,伤害他人后后悔莫及。

(2)受心理失衡和失落感的影响。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罪犯均为大一、大二(含大专)学生,尤其是留学生。外地大学生第一次来北京读书,远离家乡亲人,周围环境变化大,心理处于从学生到成人的过渡期;再加上囊中羞涩,心理容易失衡或犹豫,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控能力差或者一直懒于思考的学生,如果没有人给他们指导,很容易误入歧途。

4.诱发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发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发犯罪的导火索,是受害人自身的防范意识不强,给了有不良想法的大学生可乘之机。盗窃案件中,赃物多由被害人放置在公众视线之外的地方,导致思想不良的大学生入店行窃;在故意伤害案件中,受害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及时避让,以退为进,对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承办人办理大学生案件应注意的问题:

1.在办理大学生刑事案件中,承办人应以挽救为主,以自我为中心,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犯罪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一直表现良好,只是暂时迷茫的大学生,要给予适当的安慰,鼓励他们继续学业(或继续深造);对于个别确实主观恶性大的“害群之马”,承办人也要注意与普通罪犯区分开来,仔细审查后再作出适当的结论。

2.承办人要及时与学校和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率结案。大学是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点,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在办案中忽视对犯罪大学生周围环境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承办单位要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学校(主要是民办学校)完善规章制度,树立良好校风,特别是做好新生入学后的引导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法律基础教育,加大大学生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产业化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统一。

3.承办人要特别重视案件办理后的回访工作。犯罪的大学生主观上并不恶毒,大部分是轻罪。一般服刑一年左右就会回归社会,很多被判缓刑的大学生回归社会的时间会更短。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些大学生经历了人生中最惨痛的一课。靠自己的努力很难“跌倒的地方站起来”,更多的需要身边亲友的帮助。然而,一些学生家长“恨铁不成钢”,断绝家庭关系,对出狱归来的孩子冷嘲热讽,进一步打击了犯罪大学生的生活信心,很可能促使他们再次陷入犯罪的深渊。承办人要关注自己办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通过写信、通电话等方式了解他们的近况,鼓励他们改过自新,帮助犯罪大学生及时打消消极思想,重新扬起人生的风帆。

4.承办人应及时对大学生犯罪案件或类似案件进行研究,找出相似之处,及时与犯罪发生地高校联系,通过讲座、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求大学生平时保管好自己的钱财,遇事冷静沉着,不冲动行事,能起到良好的预防犯罪作用。

法学专业调研报告(三)

一、实习的基本情况

1,实习计划

(1)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

(2)实习地点: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3)实习: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4)实习方式:在单位实习,协助查办案件。

(5)实习目的:接触和认识社会,了解我国司法实践现状,学习检察官的总体思路、逻辑、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法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并进行初步的实际运用;学习法律工作经验,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各类案件的侦查程序,初步掌握侦查技能;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掌握询问、讯问的一般方法和技能;掌握各种法律文书和笔录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实习单位

(1)公司名称:xx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2)公司简介(通过点击):

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是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的自侦部门。其主要工作是查办渎职侵权案件,打击国家行政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等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渎职侵权犯罪活动。与其他部门相比,由于其工作的独立性、特殊性和严格的保密性,是打击渎职侵权犯罪的重要部门。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

1.通过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状。

2.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和了解人民检察院的组织架构和各项规章制度,熟悉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的日常运作,在反渎职侵权局领导和教导员的指导下,运用所学法律和相关知识解决查办案件等实际问题。

3.在日常工作中,学习和掌握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的工作流程,了解和掌握检察院在侦查案件、审查起诉、批准逮捕等方面的具体程序。,并协助检察官处理案件。

4、在案件侦查、检察等工作中,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初步掌握询问、讯问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初步掌握讯问笔录、讯问笔录、审查报告、初查报告、初查阶段报告、立案驳回报告、司法实务案例分析等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三、实习总结和体会

我从XX年到XX年在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实习。

实习期间,在导师的帮助下,我逐渐熟悉了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的主要工作,能够积极完成导师交给的任务。在实习过程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了解工作任务,虚心请教指导老师,及时汇报工作进展,大胆讨论遇到的实际问题,认真总结实习工作,认真探索自身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实习指导老师的肯定。

实习期间,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与办案人员一起到看守所讯问犯罪嫌疑人,了解到渎职犯罪嫌疑人的主要群体特征:专业职务较高,拥有(行使)较大的公权力,文化程度较高,社会经验丰富,暴力倾向较弱。犯罪嫌疑人大多因为在金钱面前思想开始动摇,涉嫌贪污受贿、玩忽职守等犯罪。

实习期间随办案人员到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涉及保密工作,具体部门不便说明)了解相关案情,获取相关资料。发现我国现行法律尤其是行政执法法规不够完善,具体规定不够细化,给了相关执法部门很大的自由裁量权,给腐败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咨询了导师,知道了中国的立法、执法、司法现状,中国的法治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习期间,在查处相关刑事案件中,涉及到文明执法的问题。经过与该单位指导员的沟通,我了解到:

1,各种法律职业者分工不同:律师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当事人的人权和诉讼权利;公诉机关包括法院系统,主要保护公权力和公共利益;

2.渎职犯罪被害人在司法实践中很少被列为诉讼当事人,尤其是在公诉案件的诉讼中,属于最弱势的群体,其利益在诉讼中难以得到体现和保护;

3.随着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文明执法的程度也在逐步推进。与以前相比,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但要实现人权的真正保护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实习期间,导师在审查材料、调查案件、初查案件过程中,移交了拟审查报告、初查报告、初查阶段报告、立案驳回报告、司法实务案例分析等法律文书工作。在写作过程中,熟悉相关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了解相关办案环节的工作流程和查办案件的方法和技巧。

实习期间,在撰写法律文书的过程中,通过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讨论,了解了司法实践中的知识,尤其是玩忽职守罪构成要件的认定。发现在司法实践中,对渎职犯罪结果的认定存在较大争议,相关法律规定不够深入具体,对案件的侦查、初查和立案造成一定影响。查阅相关法学学术论文后发现,相关问题在学术界同样没有定论,相关讨论也比较激烈。发现犯罪主观要件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在司法实践中,侦查人员主要通过现有证据推断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意志。这也是司法实践与法学学术知识的衔接问题。要通过司法实践积累经验,找到有效的查办案件的方法和技巧。

实习期间,我和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就反腐倡廉进行了交流。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对中国的司法反腐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据了解,随着我国对官员监督的逐步加强,腐败犯罪会逐渐减少,但贿赂、渎职等犯罪还会继续,因为后者比腐败犯罪操作性更强,隐蔽性更强。这种犯罪很难根除,但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每个人的身份证都是这个人的银行账号、社保账号等金融账户,每个人只有一个账号,这将大大增加个人金融的透明度。但在尝试的过程中,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必须有相应完善的调查制度,防止公权力肆意侵犯个人人权。

实习期间,我和指导老师讨论了大学生就业和择业的问题,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给了我指导性的建议。国家政策提倡“三支一扶”、“支援西部”、“服务基层”。大学生热衷于公务员、“选调生”、村官,个人倾向于从事与法律职业相关的职业,比如法检系统。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建议是:第一,结合自身情况和兴趣,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其次,要摆正择业观念,不盲目跟风;再次,可以先多尝试不同领域的实习和学徒,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正确的选择;最后建议,如果我是律师,一定要跟着正确的指导律师走,这样可以更好的熟悉业务,更快的独立代理案件。

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一些缺点和不足,以后会努力改进。比如我社会阅历少,社会阅历浅,对司法实践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后会尝试更多不同的领域,了解不同职业群体的工作环境,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我对自己处理过的案件并不健全和仔细,很容易得出结论。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给过我这方面的指导。我会继续努力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保持谨慎。

在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实习期间,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检验了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还学会了待人接物,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工作中善于思考问题,敢于举一反三,注重团队合作,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知识储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遇事沉着冷静,做事认真踏实,赢得了单位指导老师的好评。

以后我会认真总结这次实习经历,吸取教训,和同学交流,分享实习经历和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习结束后,我会结合自己的情况,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特长,以找工作为目标去尝试不同的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为就业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