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内卷化现象?

最近比较流行“内卷”这个词。这个词最早由人类学家吉尔特提出,原意是指人类社会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定形态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然而最近这个词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引起一波又一波的热议,“内卷化”这个词早已背离了它的本意。

在我看来,“内卷化”这个词本身不应该是贬义,而是对现象的描述和概括。但目前大学生中存在很多现象,竞争压力大,互相攀比辛苦,为了获得各种证书,体重对质量不重要,让这个词慢慢带上了贬义色彩,但本质上是在贩卖焦虑,对提高大学生能力没有意义。

作为一名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规划好自己的职业道路。我不能替别人考什么,为了超越身边潜在的“竞争对手”,互相比较。这样得到的往往不是太多有效的推广。我们应该关注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不是时间和数量。

其实“内卷化”是一种内部竞争,在好学校里更容易体现出来。毕竟人手不够,每个人都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争取固定的资源。

同时,社会和职场氛围也发人深省。学习内卷,学术内卷,那还有什么不能内卷的?当我们不停地向前奔跑,拼命奔跑的时候,我们早已忘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大学生内卷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就业压力大,一个是中国“高人一等”的传统文化。前者是主要原因,后者是次要原因,所以不需要问“是否应该”,因为在今天的就业环境下,这种内卷化的出现是必然的。而且不仅是大学生,还有中小学生。

高等教育扩招20多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了近10倍,但社会优质工作岗位却没有那么多增加。所以,一个大学生要想获得高质量的工作,必须打败更多的对手,所以必须考更好的大学,在那里做考证,考四六级,争取考研,考研,读博等等。对于正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来说,内卷化其实更严重——在上大学之前一切皆有可能,这种不确定的可能性会让家长有更高的期望,于是各种补习班层出不穷,这是校外补习班存在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一直认为,行政手段是不可能取缔的,也会导致这个行业的畸形发展。

内卷是否另有隐情?,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人高人一等”的文化,而这种文化的本质因素就是攀比。很多父母从小就期望孩子将来有出息,当官,有社会地位。在教育的过程中,还不时鼓励他们做“人”,不断把身边的亲朋好友当对手。孩子小的时候排名比成绩高,上了大学排名比学校高,工作了排名比收入和社会地位高。只要这种思维存在,人就一天不会放松,因为攀比无止境,内卷无头。这是中国人活得这么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关于内卷,要以平常心看待,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至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尽力做好就行了。即使不能达到你的期望,你也赢得了它。你可以更好的放下,接受你能得到的。最怕的是一方面自己懒得努力,另一方面又怕别人太努力,自己以后吃亏。所以我吓得只能来网上大骂内卷,然后这就没救了。

遇到内卷怎么办?

说实话,遇到内卷是很无奈的,我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不要有焦虑,不要有负面情绪,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另外,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不参与恶意竞争,让专业人士在做生意的时候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为做好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卷这个词最初是用来表示一些人的努力,后来发现是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过度竞争和非理性竞争。这个结果对谁都不好。

所以,打铁还得自身硬。不管做什么,只要技术过硬就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