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换导师怎么样?
研究生导师的选择:
兴趣和专业积累是选择导师的主要标准和原则。
关于选择导师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导师适合你?最著名的导师?最负盛名的导师?最厉害的导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兴趣和专业积累是选择导师的主要标准和原则,所以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在申请某个学校和专业之前,要对该专业的导师及其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积累来选择导师。同时也要衡量学生和导师双方的情况。比如你知道一个导师主要研究电视媒体,那么他就不适合一个将来想在报社发展的新闻学研究生。比如导师要求严格,喜欢批评,不适合一个容易紧张,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比如一个导师对学术要求很严格,所以不适合一个不想从事学术事业的学生。其次,高校也要公布导师的基本信息和研究方向,供学生更好地选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导师信息,选择相应的导师,比如学校网站、论坛、相关专业学术网站、搜索引擎,或者通过身边的朋友。
另外,我强调几点选导师要注意的:不要选有行政职务的人当导师。有行政职务的人时间太少,这些人对学习不感兴趣;不要选择名下有很多博士的导师。物以稀为贵,人以稀为贵。导师精力有限,带不了,干脆不带。
联系导师,注意良好的第一印象。
根据学校设置的不同,正式录取前,有的学校报导师,有的报导师组,复试后再决定导师。有些同学误以为报了导师团就没必要联系导师了,听天由命。有些学校在招生目录中没有列出导师,但是不提前联系导师就参加复试,确实是一种很大的冒险。只要条件允许,面试前就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联系导师,不管是报导师还是导师组。报考导师的请在报名前联系。有没有内定或者保送就好了,报考导师组的可以在复试前联系。而且,你要用充分理解的方式联系导师,你要用导师喜欢的方式联系他。
与导师初次接触时,要注意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次联系可以是各种形式,比如电子邮件、电话或者第一次在导师博客里留言。和导师见面无疑是最直接的联系方式,但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一次充分的准备包括着装、谈吐、态度、对老师性格的了解、专业知识的掌握等。最好做一份简历。把自己的概况、获奖情况、发表的文章放在一起,尽量把简历做得漂亮一些,突出个人特色,最好准备一份英文简历,以备不时之需。也许是因为你的简历,导师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不会太在意你的紧张。邮件和博客评论也是常见的方式,但是不管你用哪种方式,第一次接触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了解你,喜欢你。建议你先通过电子邮件和导师取得联系,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给导师打电话。一般不要轻易往家里打电话,拜访前要预约或介绍。
不要太频繁联系导师。
第一次接触后,加强联系,保持联系的连续性,加深对你导师的印象,也是很重要的。还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节日来博取好感,比如中秋节、教师节,给导师发一封邮件或一条短信,很可能收到奇效。不一定要收到导师的回复才算成功。记得介绍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不要玩匿名短信。另外,在联系导师的过程中,不要频繁联系导师。过于频繁的接触,不仅会影响导师的正常生活,还会让导师产生反感,影响你的判断。每次接触不要重复太多,每次都尽量提供一些帮助让他理解你的新内容。相反,如果没有话题,就不要瞎打电话。和导师的接触不在于次数,而在于每次接触的质量。适当而恰当的接触是巩固联系的最好方法。最后,要注意保持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过于看重导师的作用。要意识到导师固然重要,但考研的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学习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