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学院在哪里?

肇庆学院肇庆学院是在原西江大学和肇庆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江大学,1970原名肇庆师范学校,以广东教育行政学院命名,位列肇庆第二新兴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肇庆师范学院,1979年迁至现校。1985,广东省人民政府报国家教委备案。在肇庆师范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西江大学。肇庆教育学院创建于1977,1980更名为肇庆师范学院,1983更名为肇庆教育学院。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为肇庆学院本科层次。

肇庆学院是一所国立综合性本科大学,距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市肇庆-广州90公里。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肇庆星湖景区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文明景区之一。肇庆学院两校区位于星湖风景区,总占地面积1.500亩,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环境优美,校园建筑风格,优秀旅游城市建设?符合要求,先后被评为肇庆市花园式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400家最佳绿色工业单位,是学习和研究的好地方。

学校现设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43个本科专业,其中39个面向广东、广西、湖南、甘肃、湖北、河南、河北、江西、辽宁、山东、云南、山西、吉林、海南、贵州、陕西。

肇庆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1.2万余人,专任教师727人,“双聘”院士1人,教授及其他工作人员71人,副教授及其他工作人员28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63%。真正做到了一批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的客座教授。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等一批兼职教授。学校现有仪器设备总价值9579万元。学校图书馆有论文654.38+0.22万篇,电子书、报纸25万册,各类论文654.38+0.500余种。中国日报、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多个全文数据库已开放供学生使用。学校拥有三个省级教学重点实验室:教学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机电一体化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列为基础数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高校重点支持学科。

采取奖学金、教学和严格管理措施,弘扬党的学风,坚持“以生为本、质量为本、学术创新并举”的办学理念,以“团结奋进、务实创新”为校训,具有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质量,教授和博士都在教学第一线。长期以来,学校视教师为学校教育立法之国,充分发挥我们在专业设置、多学科团队、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师培训、教育实践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优良的教师特色。师范专业学校在原有基础上,设置了10多个非师范专业,使学校成为多学科、综合性的学院,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学校开办学校加强认识,积极参与国际轨道。与英国博尔顿大学、美国莱蒙斯社区学院、日本创价学会大学、澳大利亚等学术交流机构合作,初步形成了教育、培训等相对固定委托的校际交流合作项目,与英、美、日等国学生合作,具有良好的国际性。

学校坚持培养知识基础扎实广泛、适应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科结构,拓展专业平台,全面提升办学水平。2006年以65438+2月的好成绩顺利通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近年来,我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根本改变。本人目前是高中职称。在同类高校中,高学历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处于省内领先地位,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03年以来,我校教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65,438+0,732篇,出版专著、研究项目和教材77部。教学条件持续改善,更多项目投入使用,从整体优化教学环境看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国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教学、省级支持学科——基础数学,大力推动和帮助本科学校考研,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建立党支部“班级”工作机制,设立党员示范岗,推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全面实施强基工程;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2006年和2007年,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分别为99.44%、99.23%和98.25%,2008年最高。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文化、体育、艺术竞赛以及获奖。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作品挑战杯竞赛中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一、二、三等奖。广东省第六届、第七届大运会奖牌数分别位列全省高校第5、9名。2008年学生参加“第二届艺术生展演”,其中42人获国家级、省级一、二、三等奖。学生合唱团获得星海国际合唱节合唱比赛金奖。学生组成表演舞蹈团,获“全国大学生舞蹈大赛”二等奖,“广东省大学生舞蹈大赛”一等奖。12次学校、中共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工商联、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5438年6月中旬+200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指出“肇庆学院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出“突出特色,注重质量,建设学校”。肇庆学院就是这个目标,不断创新,加速发展,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