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遇见——感谢我的导师。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我对农村有很深的感情,我爱这片土地。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农村有它自身的局限性,或者说,父母思想意识的局限性,这种从未离开过大山的局限性,也间接影响了我对世界的认知。和我一样,那里的孩子都在村里上小学,在镇上上初中,在县城上高中,然后上一个不知名的大学。不怕笑话,上小学的时候,我们都天真的以为世界上只有两所大学,一个是清华,一个是北大。于是,我一路横冲直撞,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很多老师,他们在每个阶段都热情地帮助我,引导我。小学语文老师彭老师,让我找到了写作的成就感。初中语文老师龚老师帮我打开了诗歌世界的大门。数学老师王老师让我爱上了数学课。高中数学老师张老师告诉我,“不要迷失在外部环境中,要坚持自己该做的事情。”英语老师帮助我在我糟糕的英语中找到了自信。大学的孙老师一直指导鼓励我。如果高中没有遇到张老师,我可能上不了大学;如果不是大学的孙老师,我可能不会读研。感谢那些在我青葱岁月里出现的导师们,感谢他们在不经意间,不经意间的无私帮助。

说到工作,我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高老师。镜头拍回到2065438+2005年2月。那时候考研成绩已经可以查到了,大家都忙着联系导师。我给三个博士生导师发邮件,只有高老师回复“欢迎应聘”,然后我就应聘了。后来面试,体检,就等录取了。

我记得第一次见到高先生。我有点惊讶。这样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真的让人很喜欢,很安心。后来才知道我是高老师的关门弟子。高老师和大多数导师不一样,他教我们的不是怎么做实验,怎么发表文章,怎么申请专利,而是怎么做人,怎么提高学习能力。当大部分同学在自习室忙着看文学的时候,我们在高老师家包饺子,熬稀饭,玩“狼人杀”的游戏。当大多数同学通宵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却在武汉、昆明参加学术论坛。当大多数学生在实验室写文章时,我们正在组织“西部家禽论坛”...

可以说我的研究生生活和别人不一样,高老师学生的研究生生活更洒脱,自然,自由。上学期,逛校园,上课,跑步;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历时4个多月的饲养实验;研究生二上学期正式做实验写文章;研究生第二学期,在老师的提醒下,我在研究生办公室做了半年的主管,做了一份杂志的英语实习编辑。上学期,我在一所学校教书;后来在导师的推荐下,我去了上海的一家证券公司实习。这期间发生了几件事,影响我的不是一辈子,至少是半辈子。这也正是我最感谢高先生的地方。

在研究的第三年,很多同学开始忙着找工作,应该大部分都有同感。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几条路:读书深造,去企业工作,去事业单位。那时候我的英文文章还没有被录取,不打算读博,但是同一个实验室的姐姐去了都灵大学一个很厉害的实验室读博,我多少有些想到了出国。后来和导师谈了读博的事。在高老师的办公室聊了很久,有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高老师说:“小刘,不管你最后决定做什么,你的导师都会支持你,我相信你能做好。经济原因,老师可以解决。你导师什么都没有,学费生活费还是负担得起的。半条命的工资永远是卡里的一个数字。只有花出去才是自己的钱。”当时高老师也给我推荐了几个导师。事实上,我忘了他告诉过我谁。只记得,我从办公室出来的时候,感慨万千。

另一件事发生在代课期间。这个兼职老师的工作是一个学姐介绍的。那时候没有导师。我跟导师说的时候合同什么的已经签了,算是先演戏。出乎我意料的是,导师不仅没有生气,还大力支持。高先生做了所有的工作,并告诉我他有话要对他说。他和那所学校关系很好,经常有学术交流。有什么不方便的就告诉他不要委屈自己之类的。要知道,那时候我们在网上看到很多压榨学生的导师。也许教官们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在想,时间紧,才能出成果。但是,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我们并不比其他实验室差。比我早一年毕业的师兄师姐,每个人都不止一篇。我自己,毕业前后,两篇文章都被录取了。我们开会一般比其他团队参加的人多,从来没有因为科研经费不足而焦虑过。某种程度上,我们的团队是团结的,比大多数团队都优秀。从我们实验室走出去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情商高,行为能力强。高老师教给我们的是为人处事的方法和不断学习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我特别幸运能遇到这样的导师,给了我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却总是关心我们的大方向是否偏离了目标。正是高老师看似冷漠的关心,才让我们实验室毕业的学生独立自主,举止得体,综合素质高。有老师这样评价我们实验室的学生,“这个团队的学生都是全能人才”。其实学了这么多年,我们真正用到的知识可能是你没见过的。对于我们大多数非科学非专业的人来说,学会如何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代课一个学期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虽然教师资格证都考过。但是,我觉得我不会当老师。我迷路了,又一次不知所措。是高老师再次帮助了我。他告诉我,他有个亲戚在上海开公司,让我实习一段时间,看看我是不是喜欢那种工作,适应不了那种生活节奏。不管你去不去这份工作,先感受一下,试一试。于是,我横冲直撞地跑进了上海,做好了“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心理准备,想着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学习,学习,再学习。带我去的徐老师是团队里最有经验最专业的老师。公司的老板和副总也经常关心的问我是否适应现在的节奏,告诉我不要着急,一切都会慢慢来的;身边的小哥哥小姐姐也在不断的鼓励和支持我。那一个月,虽然出了事,比如手机被偷,打车被骗,买东西被嘲笑,但是同事们都帮我在这个陌生的几乎没心没肺的城市感受到了春天甚至夏天的温暖。

在这里呆了快一个月,感觉不喜欢这种生活了。曾经那么怀念的高大的写字楼,优雅的职业套装,整齐的办公桌,砰砰的高跟鞋,醇香的咖啡,都不再吸引我。我觉得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或者说这不是一份给我家和成就感的工作。于是,我跟高老师说,我不喜欢这样的工作节奏,我想换一份工作试试。想想就是考事业单位、公务员之类的。但当时是65438+10月13,离事业单位考试还有两个月。偶尔,我向导师提到我去年被选调生大学录取了。我导师随口说,你可以试试。我就是这样。我什么都想尝试,从不考虑后果。然后我买了一张回Xi安的票。从决定辞职到办完所有手续回到Xi安,我只用了不到24小时。这样看来,我真的是一个行动派。

返校当天,备考模式开始。一、准备事业单位考试。3月22日考完试,感觉自己考的不好,又开始看选调生考试的信息。其实这次笔试准备的时间并不多。也许,不知何故,这是我应该做的。我的笔试成绩居然高出分数线10分!发现笔试成绩的时候,我刚从市政府大楼交完事业单位政审材料。我考了事业单位笔试第四名,几乎不可能有两个人。选曲笔试成绩还不错。我简单跟导师说了一下情况,导师说,两手准备,说不定就全搞定了。虽然最终该机构总分第三,没有被录取,但也收获了一次面试经验。后来参加选拔面试前,高老师给我发短信说:“放轻松,姑娘,你不会有事的。”不知道是老师的愿望太过真诚,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最终还是通过了,尽管过程很吓人,尽管我差点被一个笔试比我少9分的人反制。但最终结果还是好的,这就足够了。现在写到这里,还是有点忐忑。

可能是因为不容易得到,所以很珍惜这份工作。早就在各种群聊里听前辈们讲过无数草根受苦没前途的故事,但我依然不为所动。同时,我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也许我的期望值相对较低。入职后发现遇到的都是惊喜。

入职后,我和导师通过几次电话。导师还是说我心情很好,告诉我乐观的女生运气不会太差,告诫我要吃苦,要守底线,要冷静,不要冲动。以后只会越来越好。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上班后,区里和镇里的领导同事都是嘘寒问暖,耐心指导,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幸运的是,在我所在的村郭兴庄,我遇到了我的工作指导,我们村的两位第一书记,他们都很热情,很周到,也很能干。他们是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是可怜我还是珍惜我。他们特别照顾我。有时候,我想,对我妹妹来说太多了。村两委成员对我也很好。他们心地善良,热情大方,勤劳勇敢。他们带给我温暖的春风,充满情感和沉重的责任。我住在镇政府,两位第一书记每天早上不厌其烦,惦记着我看似累赘的小尾巴,到镇上村里接我,晚上忙完一天的活,拖着疲惫的身体,送我回镇上。他们通常会去村里看看,去工地了解工作进展,召开会议等。,也带我一起去。课间他们会给我讲各种有趣的故事(真的假的,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是认真的)。值得炫耀的是,两位秘书的厨艺都很棒,我的水平只能帮忙洗碗。可以说,这两个星期,除了每天被太阳晒得心烦意乱,其余的都是开心的,快乐的,满足的。

如果我没有遇到高老师,我大概就不会进入这个大家庭,就不会遇到党政办、组织办、纪委可爱的大哥哥、大姐姐、小哥哥、小姐姐,就不会遇到郭兴庄两委团结、热情、真诚的成员,就不会遇到可能影响我很久甚至一生的两位第一书记。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感谢你遇见我,感谢你的帮助,感谢和蔼可亲的高老师,他总是拨我的电话,虽然每次电话响了又挂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