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生内卷化」现象?

2020年,一组清华大学生晚上骑自行车的照片红遍网络。在照片中,一名清华大学的学生正一手骑着自行车,一手拿着笔记本电脑阅读程序代码。这位学生也被称为“清华娟王”。“内卷化”这个热词也开始风靡全网。内卷化是指很多大学生拼命学习,几乎废寝忘食,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竞争力。随着高校考试管理的加强,那些试图通过得过且过来获得大学文凭的人开始感到紧张。可以说,那些试图通过“划水”来蒙混过关完成大学学业的人,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努力完成学业。所以“内卷”说白了就是竞争。

然后作为一个高三学生,我对内卷也有很深的理解。下面具体看一下我对“量”的看法:

我认为“内卷”这个词既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我之所以认为是中性词,是因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专心学习,花大量的精力提高自己的综合专业水平和素质,这样毕业后才能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竞争,赢得机会。能力为王的时代终将到来,正如近年来考研大军不断壮大,学历竞争日趋激烈。本科期间不努力,毕业可能是个问题,找工作也成问题。

(2)流行词“内卷化”出现后,大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高校里努力学习的学生身上。这个关注不要紧,发现有一个极端现象。比如有的同学为了拿高分,要写5000字,但是要写8000-10000字。原因是他们写的越多,论文质量越高。其实这是盲目的表现,一点意义都没有。

我举个身边人的真实例子:1。我校高三学生丽丽这次给全班同学布置了一篇论文作业,要求字数5000字。但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很多人选择把论文写到10000字,或者这样,甚至更多。最后老师批改卷子的时候,发现几乎全班都超过了预期要求,但是高分人数不变。丽丽班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超额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卷子,但是换个方向看,大家的横线还是有可比性的,也就是说字数远超要求和刚刚达标的结果其实是一样的。即使大家普遍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大家最终的收入也没有明显增加。

2.比如你在初中或者高中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语文考试的最后一道题是作文。明明题目要求800字,语文老师却叫我们打写1000字,甚至更多。当然,老师是想让学生在单词量上占优势,但是后来我们上升到一个高度,认识了四面八方的朋友,发现最后大家都是以1000单词为标准。这就相当于私下提高了作文水平,学生为此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却没有收获什么。

有些大学生为了增强自身实力,会考很多证。有些证书虽然和自己以后找工作关系不大,但是为了增强竞争力,考证还是要花很多精力的。这样会占用学习专业的时间,但不会真正提高专业能力。“内卷化”是一个被曲解的学术概念。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很可能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从这个角度来看,“内卷化”似乎代表了不必要的竞争,这种方式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压力。

例如,我的表弟肖凯在北京上学,他是北京一所大学的学生。他认为“内卷化”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中很常见:“最早可能我学习了一个小时,我同学学习了一个半小时。后来他比我多了一分。现在,我的同学已经学习了五个半小时。没办法。学了五个小时,他终于比我多了一分。但那几个月两个人每天都觉得很累,心理更是坐立不安。从结果来看,什么都没有改变,只是我们都被卷入了这样一种高压焦虑的生活中。”从肖凯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和他的同学之间存在着一种竞争性的比较,不是谁学习好,而是谁学习时间长。最后两个人都没有任何进展。

④我在网站上搜了一下,看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陈阳曾经说过:“学生在谈及内卷时,往往想表达这样一种困惑:明明很忙,很努力地学习,却似乎没有取得太大的突破,没有太大的提高。”

而且我记得我的辅导员曾经说过:我经常和我的学生强调“思考意识”的必要性。“很多大学的考核不是量的竞争,所以学生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跳出自己认为的高度综合的竞争,冷静下来向内分析自己,再向外分析整体的竞争环境,结合大势锻炼和发展自己。”

进入社会或大学后,大家都容易“渐开线”,这也是竞争压力下的正常反应。?在竞争的同时,我们可能会被‘内卷化’驱使着前进,克服困难,但这种行为是被动的。我们要学会思考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盲目跟风。最后我找到了人民日报对内卷的九点建议并收集起来:停止内耗,拒绝平躺,防止内卷,人民日报给出的九点建议。从现实,从行动,从机遇,从接受,从过程,从潜力,从自我,从现在,从放下...

那么,在这种内卷化的大环境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先说一下内卷的具体表现和解决方法。。

一、错题精美收藏,积累书籍

常见现象:错题集,积累的书,布置的特别漂亮。工人们用彩笔整理自己的错题集或积累书本,注意如何把书本做得漂亮,因为老师可能会表扬。但这种优秀,没有对知识本身的梳理和思考,是没有意义的,对学习也没有多大用处。大部分书籍编排精美,学习成绩不理想。

解决问题:排序前,一定要想好排序的内容。如果错了,再做一遍,然后整理进书里。主要是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简单写下当时做错题的原因,过程,心理。每隔一段时间,回头再做一遍这些错题,如果真的知道题,可以划掉。不,仔细想想。目前做个记号,比如“正”表示你不会做多少次。

二、疲劳战,加班加点

常见现象:看到别人晚自习就学习,看到别人早起就早起。我认为如果时间延长,我可以提高我的学习收入。你不知道如果我晚上学习一会儿,我会累死的。白天上课会注意力不集中,打哈欠,上课效果差,记忆力下降。

解决问题:注重白天课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在此基础上,晚上的学习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如果你觉得白天没有精神,那就一定要休息一下。另外,课后多做活动,多吃饭也是减少困意的好方法。期末考试前,一定不要搞疲劳战,及时调整自己的生物钟,保证白天考试时精力充沛,头脑清醒。

三、抄作业?补上作业

常见现象:忙着赶作业,抄作业,应付老师的检查。作业拖拖拉拉,没及时做,快交的时候忙着抄答案和同学的。为了避免被老师惩罚,被动应付作业是一种严重的内卷化。

解决问题:作业太多,完成不了,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工作量合理分配。如果你需要早点交,那就早点交。优先完成你的薄弱科目。简单的题不用做。做作业的时候,给自己定个计划,不要拖,不要分心,一气呵成。

第四,假装学习,垃圾学习

常见现象:在父母或老师的催促下,假装学习,却还想着游戏、垃圾书等杂事。对未来没有目的,对自己没有定位,缺乏强烈的学习动力,对学习没有兴趣,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全是装腔作势,费时费力。

解决问题:游戏和别人不能陪你一辈子,你也不能靠他们吃饭。你想不想活,取决于你现在的时刻。结合自己的成绩,给自己定一个地方,比如想考什么大学,网上查一下这些大学的信息,然后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每次考试的目标计划,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每天计划,让家长见证,老师见证。奖励完成计划的自己,惩罚没有完成的自己。今天对自己软,明天生活对自己硬。

五、盲目购买辅导书

常见现象:为了成绩,只要看到别人有的辅导书,就会自己去买。但是买了之后就没有翻了,就放在架子上了。不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盲目攀比,背离自己的实际需求。这是对别人的低级模仿和复制,浪费金钱和自信,只能让你越来越懒。

解决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了解自己的成绩,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如果成绩不好,首先要优先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如果你比较好,就要把老师发的材料和试卷看的透彻。如果还有余力学习的话,就要慎重选择辅导书了。辅导书怎么用也要明确,是作为字典参考还是完全依赖。不管哪种,都要坚持。这本辅导书还没用完,我们肯定不会买。看着自己写的琳琅满目的辅导书,是不是也是一种骄傲?这就是自信的积累。然后,再奖励自己一本辅导书!

六、无意义的自习课

常见现象:自习课上,没有学习计划。看到同学学英语,你自己学英语,看到同桌学数学,你自己学数学。这也是一种低级的模仿和复制。比如你生病了,看到别的病人吃什么,你就吃什么药。你的病不仅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了。在学习上,无意义的模仿别人,迷失了自己。无论学什么都是机械被动,东一锤西一锤。

解决问题:明确自己的水平,知道自己的需求。你有多少作业,你有多少时间可以支配。然后合理分配时间,把大时间段分成小时间段,对每个时间段要学什么做一个简单的计划,然后尽力完成自己的计划。你会发现完成作业并没有那么难。此外,我们也可以在完成中找到快乐。我们在学习中获得的快乐越多,我们对学习就越有信心。

七、自我提升,研究难题。

常见现象:喜欢钻研难题,在某个问题上花费过多时间。自我竞争,乐在其中,自讨苦吃。其实用处不大。

解题:要知道试卷中的易题和基础题加起来有70-80%,真题是给尖子生的。如果你不是优等生,你应该勇于放弃。平时的学习也是一样,我的增长点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己能做,但是做错了;第二,我犯了一个错误。我看了答案,听了老师的话也明白了。只有在这两类问题上下功夫,才能提升自己。第一种的解决方法是思考如何避免小错,得满分。第二类重在梳理知识点,梳理思路。

结论:

总之,要以平常心对待内卷,竞争在所难免。至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尽力做好就行了。即使不能达到你的期望,你也赢得了它。你可以更好的放下,接受你能得到的。最怕的是一方面自己懒得努力,另一方面又怕别人太努力,自己以后吃亏。所以我吓得只能来网上大骂内卷,然后这就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