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非典的英雄们

97岁的李小虹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工作。今年4月16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英勇牺牲,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党员称号。李小虹烈士逝世后不久,河北医科大学党委、团委作出了开展学习李小虹事迹活动的决定,全校师生积极响应。河北医科大学作为河北省抗击非典的主力军,为夺取全省抗击非典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党委被中组部授予“全国防治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金教授被授予“全国防治非典优秀* * *党员”称号。

去冬今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与死亡的斗争中,医务工作者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职业尊严。武警北京总队医院二部28岁的主治医师李小虹是第一位在抗击非典中牺牲的医务人员。* * *中组部追授她“全国优秀党员”称号;人事部、卫生部和总政治部追授她白求恩奖章。武警北京总队党委批准她为革命烈士,记一等功;武警部队党委决定,在各单位广泛开展向李小虹同志学习的活动。

李小虹,女,1974年7月出生于承德。1997年2月入伍,2001年7月入党。去世前,她是北京武警总队医院二科的主治医师。在非典病人的治疗上,我们连续奋战了6天。被病毒感染后,她还表示,如果有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先在她身上试试,她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更多的生命。2003年4月,16凌晨3: 30光荣牺牲,时年28岁。2003年5月,1被中组部追授“全国优秀党员”称号。被武警北京总队授予一等功,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义无反顾地走到反非的最前线

1992高考,主张治病救人的小红报考了河北医科大学。五年后的初冬,她离开大学校园,选择了部队,成为了北京武警总队医院的一名军医。“世界上有两个最危险的职业,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军人。”父亲提到的小红都被选中了,也正是这两个危险的职业,注定了她风雨飘摇的一生。

由于小红身体不适已有一段时间,医院批准她从3月24日开始休假,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让小红毅然放弃休假。这时候,她清楚地意识到,白人士兵是要在一个特殊的战场上冲锋陷阵。3月25日,医院二部收治了一名发热患者小红。虽然她不是主治医生,但病人的症状像乌云一样掠过她的脑海:非典?!在26日的会诊中,小红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意见,原本收集的SARS数据成为她诊疗的有力依据。27日中午,患者被确诊为非典。小红未雨绸缪的做法,对医院及早确诊SARS病例,尽早防治,避免更大面积的感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场原本可能猝不及防的战斗就这样被科学地阻止了。

非典让内科二科顿时乌云密布,也给全院带来了焦虑和不安。然而,最了解非典危害,最有理由悄悄走开的小红,却坚定地走上了岗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3月29日星期六,有人开始发烧。在家休息的小红像往常一样去医院给战友看病。战友劝阻她,医生希望她留在家里休假。小红说:“我有接触非典病人的历史,对非典有一些了解。我留下来是最合适的。另外,科里生病的人越来越多。我怎么能离开?我是这里的医生!面对疫情,我怎么能当逃兵呢?”小红以最快的速度想出了有理有据的治疗方案。就这样,原本可以躲过灾难的她,冲到了与疫情肉搏战的第一线。

生死抉择把命留给战友

3月30日,小红开始发烧。但人们万万没想到,仅仅18天,她的生命时钟就开始倒计时了。一夜高烧的小红,用了一整瓶酒精退烧。31早上6点,她把最后一滴冷酒精抹在额头上,让同单元的爱人相信她退烧了。两个人像往常一样出去打工,走的时候小红再也没有回来。

酒精掩盖不了她的病。小红很快高烧39度,科里的情况也很严重。超过65,438+00人开始发烧。这天下午,小红第一次以病人的身份住进了她战斗过的地方。4月1日中午,上级经过多方协调,设法拿到了4个指标转到解放军309医院。这是全军最权威的传染病治疗医院。搬到那里接受治疗意味着生命的希望。医院领导在确定转院人员时首先考虑了小红。然而,当她的爱人告诉小红这个消息时,她坚定地说:“我年轻,抵抗力强。我应该先转给一个年纪大、病重的同志!”

4月4日下午,医院领导宣布第二批5个转院名额的第一名是小红,她执意推脱,再次把生命的希望给了别人。4月5日,已经随团搬到京郊某隔离点的小红,再次割让了宝贵的1转指标。全院意见一致,这个指标必须给小红。而且她说:“郭主任快60岁了,病情比我还重。他不走,我就不走!”4月6日中午,专家组认为小红病情危重,必须立即转院治疗。当天下午,第四批三个转院指标到了,院领导决定这次不和小红本人商量,强行转院。当她看到郭主任被抬上担架时,这才让她的战友抬上担架...

冷静下来,驱散恐惧的阴霾

在非典疫情肆虐的日子里,一些人恐惧、悲观甚至绝望。但是,小红没有害怕,也没有退缩。她用微笑编织了一道战场彩虹,驱散了战友心中的阴霾。她冷静、无私、无畏的人格魅力成为战友间传递的精神力量。

小红得病后从来不把自己当病人。她反复强调自己是医生。3月31日上午,她发高烧,身体虚弱。她费劲地整理出自己分管的8个病人的详细病情和治疗方案,向同科室的医生详细说明,然后给自己挂上了吊瓶。医生少了,病人多了,小红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拿着输液瓶加入了医护人员的行列。不管大家怎么劝阻,她只有一个回答:“我是医生,我没事!”“4月2日,医院决定将五官科划为隔离病房,分流部分内科患者。因为五官科没有专业医师,很多人不愿意转院。小红站起来,平静地说:“我是内科医生。我会照顾好每个人。我们走吧!”“是她提了吊瓶,第一个去耳鼻喉科的...

疫情在蔓延,病情越来越严重。4月4日深夜,为了切断传染源,上级决定将武警北京总队医院的非典病人全部转移到京郊某隔离点治疗。命令下达后,病房里出现了很大的波动和恐慌。没有人下楼,没有人上车...这时,小红站出来,坚定地说:“组织上的决定是从抗击非典的大局出发的。医护人员跟我们走,你怕什么?!我相信医院的领导和同志们绝不会放过我们的!”几句实话打动了大家的心。看着大家都下楼了,小红拖着病体下来了。看到大家还是不肯上车,她甩开爱人的搀扶,上了车。看到小红的举动,人群顿时安静下来,人们纷纷跟着她上车。

车外万家灯火,车内一片荒凉。同车的患者后来回忆说,在那个漆黑的夜晚,小红就像一个灯笼女神,让喧嚣的世界安静下来,让惊慌失措的人们安静下来。和小红同病相怜的战友说,那是难忘的一天。小红就像一面不可阻挡的旗帜,在恐惧和绝望中给人力量和勇气。

相信科学,申请药物实验

从“纸上谈兵”到与非典“零距离接触”,从挑战疾病到直面死亡,小红越来越相信科学终究会胜利,科学的力量就是生命的希望。但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很清楚,一个真正的白衣战士,要有付出任何代价甚至生命的勇气,来换取更多的生命和抗击非典的胜利。

住进302医院后,小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爱人,在这里写下剂量和治疗方案,写下服药后的反应,送回隔离点,帮助那里的治疗。从这一天到小红牺牲,她的爱人7次为后方治疗方案的修改提供意见和建议——这是小红用生命写下的珍贵药方。

小红转院的第四天,呼吸异常困难,医生给她上了呼吸机。爱人心凉,作为医生的他明白这是大病的信号,是生命的警示。同样是医生的小红不知道,她与非典的斗争已经到了最后一刻!此时小红已经无法说话。她在纸上写道:“有哪些新药需要测试?有哪些新疗法可以先在我身上试用?我愿意做一个实验品,为早日治愈非典做点贡献。”爱人含着泪把纸条递给医生,医生含着泪紧紧握着他的手。这本书的片语是小红的人生承诺。

4月15日是小红转院以来最美好的一天。然而,这一天的日落,也是她看到的最后一次日落。她仿佛有了预感,在夕阳的天空中写下了下面的话:“非典的教训太深刻了,管理、防护、治疗等各个方面都要好好总结……”这是白衣天使在弥留之际对医院和社会疾病防控机制的痛苦反思,她希望以生命为代价获得的教训能唤醒更多的人。

笑对病魔,对亲人说再见。

小红的病伤透了亲人和战友的心。从发病到牺牲18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为她哭泣。但是,小红从来没有流过一滴眼泪。

因为人们对非典知之甚少,恐惧一度让人们震惊。但是,所有的同志都记得,小红每天都是面带微笑地走近病人,期待着倾听,无微不至地提问。她用微笑化解了病人心中的冰霜。同志们还记得,鼠疫突然袭击的时候,包括小红在内的很多医生护士突然发病,病毒在传播,恐惧和绝望也在蔓延。小红忍着高烧,依然笑着:“哪个医生被病魔吓倒了?相信科学,广东能治好,北京也能治好!”她用微笑传递信心和希望。

怕父母担心,怕亲戚担心,小红一直坚持不让爱人向家人透露这个消息。父母记得,直到转学那天,他们像往常一样每周通一次电话,小红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气喘吁吁,咳嗽不止。两位老人知道女儿病重,哭声从话筒里传来,眼泪顺着电话线流下来。小红像往常一样尽力让父母听到她的笑声,虽然笑声是哑的,断断续续的。父母还记得,小红转院后很难开口。每次通电话,小红都用手指轻点听筒回答:我觉得她是在让父母放心;两次,她叫父母保重;三遍,她的意思是:爸爸妈妈,别哭,女儿真的没事...电话这一头的敲门声让老人心碎,但电话那头的泪水让小红更加坚强。她想活下去,她想笑着安慰亲人。

看着吃了很多苦的小红,爱人心如刀割,但还是笑了。上呼吸机那天,爱人再也忍不住了。他跑到浴室,突然大哭起来。他给10多位亲朋好友打了电话,却一句话没说就哭了。小红见他从洗手间出来眼睛就红了,于是她笑着在纸上写道:“用呼吸机就轻松多了!我很好。我和我最爱的人在一起很开心。我肯定会好起来的。”接下来的几天,小红常常沉浸在幸福的梦境和美好的回忆中。她断断续续地写道:“我们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做,还有那么多理想和愿望没有实现。我不会离开你。等我准备好了,我们一起考研,一起旅行。我们会带父母一起去北京看2008年奥运会,我们会一起变老。”这是小红笑着写的留言...

16年4月的一个凌晨,小红在爱人的泪水中写下了最后一条信息:“我不后悔。我不后悔嫁给我最爱的人,和你一起来北京当兵,选择我喜欢的职业。我治好了那么多病人,你应该为我骄傲。”三点半,28岁的小红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安静的脸上没有泪水,仿佛还带着微笑。

4月16日清晨的太阳在小红离开后升起,照在她空荡荡的病房里。小红走了,再也见不到鲜红的旭日,见不到她热爱的工作,见不到她热爱的家。

6月3日,小红的雕像矗立在她生前工作过的武警北京总队医院。

6月20日,小汤山医院最后一批非典患者康复出院。

6月23日,从全军和武警部队抽调的小汤山医院千余名医护人员开始撤离北京。

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北京“双解除”,即解除旅行警告,并从非典疫区名单中除名。

暴风雨终将过去,生活还要继续,明天会更好。

李小虹,一个白人战士的永恒雕像,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人们会感到...

李小虹是河北人,但她也是一名战士。在与非典肉搏的日子里,她用自己28岁的生命给世界留下了令人心碎的微笑。

——河北医科大学王晓

作为一名护士,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她用自己的血肉诠释了“白衣天使”的最高荣誉。她善良勇敢的心曾经和社会一起跳动,她体现了所有医护人员舍生忘死的精神。

李小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伟大医生的“真诚”。

——廊坊市崔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