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考研的和不考研的有什么区别?差距大吗
我们用几个例子来分析一下:
1.两个普通的学校朋友
李华和李明都是农村孩子,都是县二中的好学生。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们被当地的一所大学录取了,比如邯郸学院。就他们所处的环境而言,他们已经是皇帝的宠臣了。
大学期间,李华决定毕业后工作,能进体制就回老家体制,能创业就创业;李明想看看更好的学校,尝试更多的未知。李明被鼓励进入一所985大学。
毕业后,李华尝试创业一年,终于意识到有些领域并不适合自己。好在有上进心,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李华回到了母校当老师。对他来说,这个选择很好,在同学中很有面子。
(双非高校)
李明的目标一直很明确,一次性考上理想的985大学。他依然努力学习,同时出去实习兼职。两年后,在读博和工作之间,李明选择了工作。在李明眼里,进了体制就是好工作,旱涝保收。各省都在为985高校招选调生,李明很优秀,就直接回老家某省厅了。
十年后,李华成了母校的优秀教师,李明成了省部副主任。这两个朋友经常在聚会上谈论他们孩子的教育。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读研与否对两个小伙伴的命运影响很大。在其他条件不太好的时候,学历是你最大的优势。但也说明了一切都是人之常情。
(研究生院)
2.两个著名的校友
王华和王乐妍来自大城市。父母一方是当地大学学者,另一方是当地国企高管。他们都来自各自省份最好的中学。高中期间,通过参加各种比赛,自主招生,他们上985并不难。
最后两人在浙大计算机专业相遇。
(985大学名单)
受家庭影响,王华想一路攻读博士学位,然后决定是做学者、创业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大学时期的王华潜心学习,成功保送了一个top2的硕士,博士直接上了国际名校。回国后直接被某985高校聘为副教授。王华有自己的团队和技术,决定在传教之余做一些小生意。
王乐妍从小与企业家接触较多,他不想继续深造。本科期间注重实习,毕业后直接去大厂;工作两年后,他回母校读MBA。这个时候他已经在创业了。因为家庭关系,资源等。,王乐妍企业做得不错。
十年后,王华和王乐妍再次相遇,并决定一起做些事情。王华专注于技术,王乐妍专注于管理。视觉上,他们的事业会腾飞。
(医生)
这些案例很常见,我写的也不是空洞的小说。家庭、平台、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普通家庭最好多接受教育。毕竟学习不是一件坏事。当然,一切都要靠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