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第三十六中学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分校阶段

建子弟学校隶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业务上受项城市教育委员会领导。孩子学校从青海迁到湖北襄樊市项城市盛杰1969。当时的子弟学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子弟小学,一部分是子弟中学,中学设置有初中和高中。由于当时员工子女较多,学校学生处于高峰期,学生3000多人,教职工200多人。直到1984,随着企业的重组,公司将子弟小学与子弟中学合并,更名为六建子弟学校,成立了总支部和中学支部、小学支部两个支部。张调任学校总支书记,俞达任校长三次,杨菊山任支部书记,周任小学支部书记,任小学校长。合并后的子弟学校也配合公司企业整改进行了规范整改工作。1986年,由于种种原因,子弟学校再次分立,成立了刘健儿童小学和刘健儿童中学。公司把原技校校长金调到小学校长,把公司干部部部长文菊元调到中学书记兼校长,也调到小学书记。这个时候,中小学的学生数量也相对减少。

从1986到1993,学校在校长文聚元的带领下,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了九年义务教育达标和申请芗城区示范初中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很大提高,在芗城区享有较高声誉。1990学校通过芗城区政府督导室综合督导评估验收工作,被授予芗城区示范初中称号。同时,九年义务教育验收已经完成。

1994随着企业改制,子弟小学和子弟中学再次合并,领导班子也进行了调整。钟伟忠同志升任学校校长,刘春同志调回学校任副校长,连队干部柯国仁调到学校任书记。一年后,1994,第六建筑公司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卢国仁被调离学校,任命钟伟忠为学校党支部书记。提升刘春同志为总裁。在刘春同志的领导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向四中、五中输送了大量初中毕业生。但随着国家计划生育的推行,企业职工子女自然减少,学校生源不足。大量初中毕业生到四中、五中读高中,大量教育资源闲置。1997,学校领导强调,一方面要全力办好初中,另一方面也不能丢了高中。于是校领导来到襄樊市第二十七中学与校领导协商,招收二十七中的初中毕业生到我们高中学习。另外,四中和五中没有毕业的学生,报了两个高中班。经过两年的培训,高中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了五个学生。

二、襄樊市第三十六中学阶段

(一)、学校背景

襄樊市第三十六中学的前身是中国化工第六建设公司子弟学校(从小学到高中),是一所有着30多年办学历史的中央直属企业。多年来,由于企业自身的限制,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大部分教育资源被闲置。1998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制定,普通高中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襄樊市也面临着大部分初中毕业生难以升入高中的局面。当时,襄樊市只有四中、五中两所重点高中,襄城区只有一中、三中两所市级重点高中。在相城区学生家长担心孩子上高中难,市教委准备解决这一问题之际,时任刘桦分校校长的刘春同志和学校领导班子构思了一个思路,“利用我们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 向市政府和市教委申请在相城区设立一所市级重点高中,满足广大初中毕业生上高中的需求”,这个想法得到了教职工的认可。 于是,刘春总裁向企业领导做了汇报,得到了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当时企业也在进行改革)。学校起草了申请报告,提交给市政府和市教委。接到这个举报后,市政府和市教委多次派人到学校检查评估。经与企业领导协商,决定利用我校教育资源,联合办学一所重点高中,命名为“襄樊市第三十六中学”。于是1998年6月,襄樊市第三十六中学经市政府批准(郑翔[1998]),于1年9月正式挂牌。

(2)创业阶段(9月1998-2006年6月5438+0)

为满足普通高中教育需要,三十六中建校后,停止初中招生,保留小学部。9月入学新生400多人,1998。学生入学后,首先遇到的是吃住困难,因为当时只有两栋教学楼,其中一栋是小学用的。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尽快解决学生的食宿问题,学校领导想尽办法,把教学楼南端腾出的教室变成了学生宿舍,体育室变成了临时学生食堂,基本解决了学生的食宿问题。其次,针对高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学校从其他学校选调了一批具有高中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和4名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学校任教,两个问题基本解决。

1999年,学校投资200多万元收购了华六建公司原办公楼和单身宿舍楼及10多亩土地,对校门和教学楼进行了改造,将单身楼改造成学生宿舍,住在教学楼的学生全部搬进了学生宿舍楼,基本解决了学生住宿困难。同年,学校还投入一定资金改造操场,种植花草树木,并在操场旁修建看台;教学楼和学生宿舍都是平铺在一起的;教室和宿舍都安装了铝合金门窗,购置了新桌椅、新床和大量教学仪器设备,教学基础设施基本齐全。

2000年,学校投资654.38+0多万元,新建了可同时容纳2000名学生的学生食堂。原体育室临时学生食堂关闭,学生就餐困难得到解决。

由于三十六中底子薄,时任校长的刘春同志明确提出了“育人为本、升学优先、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争创一流学校,第一步求生存,第二步求规模,第三步求特色。

2001高考是三十六中建校以来的第一次高考。400多名考生参加了高考。200多名学生越过省线,50名学生越过省重点线进入全国一流大学深造,通过率50%。高考一炮而红,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声誉。三十六中在襄樊高中站稳了脚跟,第一步目标实现了。

(三)发展阶段(2001.9-2004.6)

进入新世纪,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三十六中在站稳脚跟后,开始向第二个目标——“求规模”迈进。2001年,学校招收新生千余人,教学班首次达到14人。学校的教学理念也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学校在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办学方针。同时,学校领导明确提出了依法治校、以德建校、以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比如行政例会制度、教职工聘任制、36中学生纪律处分条例、师德量化评价制度、教师目标管理评价制度等50多项制度。

学校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综合楼,配有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此外,还投资1多万元购买了华六建医院门诊大楼,并建设了篮球场、排球场等运动场地。2004年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带卫生间和盥洗室的女生公寓,投资654.38+0多万元改造电网。

重新开发阶段(2004年9月至2007年)

从2004年到2007年,学校处于持续快速发展时期。2003年底,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充实学校领导班子,将38中副校长调任36中任副校长、副书记,并提拔长立、李为副校长。2005年,刘春同志被市委组织部正式任命为三十六中校长、党委书记,学校领导班子的力量得到加强。为了继续推动学校的快速持续发展,学校领导进行了分工。同志主抓学校全面工作,同志主抓教学科研招生工作,梅长礼同志负责人事、政教、纪检监察工作,李同志负责后勤、财务、工会等工作。分工明确,责任明确。新一届领导班子更新了“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继续完善和推进学校制度化管理,先后出台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名师工程创建、学校教学评价活动实施细则、班级管理量化评价方案、高考评奖有效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并明确提出了应用。

基于学校情况,学校将“青教队伍建设”和“文科建设”作为工作的两大特色予以加强。

襄樊市第三十六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百分之七十以上是青年教师。这些老师热情,经验不足。更多的精力,更少的时间。也正因为如此,学校领导大力实施青年教师成才战略,严格要求,练好内功;互帮互助,提拔人才。

(1)积极帮助青年教师快速入门。学校积极推行“师徒”活动,让教学效果优秀、教学成绩突出的青年和中老年教师结成“一对一”、“一对一”的对子,以便在教学中随时向老教师请教。

(2)充分信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信任青年教师,为他们提供高三锻炼的机会。80%的青年教师都经历过高三的洗礼,有的甚至过了三四届。这使得广大青年教师迅速完成了“一年合格,两年成长,三年成熟”的转变。

(3)严格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熟。学校通过组织示范课、观摩课等方式向青年教师推广教学经验;严格监控,集体备课,每周集体备课,有针对性、有重点、有计划、有效果,让广大青年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吸取营养,及时调整教学;同时,学校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优质课竞赛,让教师学有所长,练有所长,取长补短。团结和谐的考研氛围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学竞赛,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4)大胆推广,早出压力,早成功。“学校培养青年人才的目的是让他们肩负重任,成为学校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遵循这一培养目标,学校领导在短短几年内提拔了一大批业务扎实、能力突出、态度端正、思想积极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参与年级组、政治教育办公室和指导办公室的管理。他们敬业勤奋,业务上模范,工作上模范。

学校通过实施“青年教师成才”工程,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极大地提高了全体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专业水平,学校在襄樊市乃至湖北省的知名度迅速提高,教学科研取得丰硕成果。青年教师熊卫国、李、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参加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一项获得了优秀成果特等奖,项目成果被编成专著《倾听心灵深处》正式出版。大批青年教师参加优秀论文评选,获国家、省、市一、二、三等奖100余项。20多人在视听课件制作比赛中获奖。该校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学术文章100余篇,主编或编著专著10余部,相关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20多名青年教师在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文化、卫生、政治、历史、地理、计算机等优质课竞赛中获得省市级一、二、三等奖,20多名青年教师为全省、全市教师讲课、听课。曹正琼老师、陈金涛老师、叶正斗老师、杨金涛老师以市优质课第一名的成绩代表襄樊参加省优质课竞赛,获得省一、二等奖。结果令人印象深刻,令人兴奋。先后有吴、、等十几位教师被评为全国、省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涌现出一大批省市师德标兵、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生满意教师、学科带头人和近40名高层次人才。

校领导实事求是,根据办学情况和学生情况,通过与兄弟学校反复比较,制定了“突出文科优势,突出特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从思想上对师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纠正教师“重理轻文”的思想,牢固树立“以文科创特色,以文科求发展”的文科大有可为的发展观。学校鼓励学生,尤其是有天赋的学生学习文科。文科班的老师大多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兢兢业业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现在学校各年级文科班的数量相当于理科班。自2002年开设第一届奥数班以来,文科班已经持续了七年。就高考分数而言,本科上线率、拿高分比例、上名校比例、拿头奖比例都比理科好。2005年杨俊杰获得市区、市重点高中文科状元,2006年郭翠获得市区、市重点高中文科状元。2007年,苏婷以584分名列市区、市重点高中文科第二名,学校连续三年获得先进奖、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