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应该找什么样的导师?

但是,也有相当多的高校不要求选择导师。这些学校一般在录取后,通过师生的相互了解,进行双向选择。当然,如果你能接触到一个看好你素质和能力的老师,肯定会带来很多帮助。即使他/她不能决定录取你,但他/她的建议有助于帮助你了解专业科研方向、专业实力、专业申请和录取,以及复试科目重点和考试形式。所以,试着去接触一个好的导师(即使他/她最后没有成为你的导师),并和他/她进行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简单讨论一下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导师,以及如何与导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按照高校的要求。如果高校对选择导师有要求,那么在准备复习的时候就要选择导师。如果高校没有要求,可以全力以赴准备初试,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考试结束后,你可以估算一下答案、分数,结合之前的录取线(根据当年试题难度调整),大致估算一下是否能进入复试。在成绩出来之前,多了解一下老师们的基本情况。分数出来后,双向选择导师。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参加转学一般需要提前联系导师。

理想的参照系是:

(1)人品好的导师。在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人格必然会对你乃至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非常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刻苦。这个一般可以通过学长了解,当然也可以在和导师的接触中看到。

(2)科研能力强的导师。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科研实力,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做准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好,完全依靠研究生自己的探索,在某一方面做出成绩会比较困难。另外,在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导师的科研能力差可能意味着导师的科研经费少,科研经费不足无法保证一些实验的顺利进行。所以你在报考之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的研究项目和研究经费有所了解。看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研究课题是否更多,是否更前沿当然,对于大多数名校来说,导师的科研经费不是问题。

(4)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追求一致。尽可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那些研究方向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导师。这可以通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和近期的研究课题来了解。

另外,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看你是喜欢理论还是喜欢实践。如果你喜欢理论研究,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最好是理论型导师,最好找教授级的老师;在感觉自己适合专注实践方面,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也要有所偏向。工程项目最好多找导师,但导师的水平不是很重要。要看你以后有没有出国读博士的打算。想出国,最好选择海归背景的导师,想读博,最好选择教授级导师。如果毕业后想找工作,导师的选择相对不那么重要。

至于选择年轻还是年老的导师,就看个人喜好了。往往年纪大的导师指导经验和科研经费更多,而年纪小的导师相对来说经验不足,但在科研方面会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进取心。

(1)学校网站专业领域教师介绍。

(2)通过百度、谷歌等网站搜索导师的毕业学校、研究经费、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介绍可能很简短,有些甚至已经过时,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达到初步筛选。

(3)学校学生论坛的相关信息。

(4)与老师的学生或高年级学生交流。

选择好自己理想的导师后,要及时与导师取得联系,防止别人抢在你前面,因为导师能指导的研究生数量毕竟有限。如果以后再联系,很可能处于劣势甚至直接被拒绝。另外,及时联系导师,可能对你复试有很大帮助。你可以真诚的告诉他,你对他/她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很佩服他/她。也可以问问成为他/她的研究生需要做哪些准备,更好的适应研究生生活。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沟通能力差的朋友,可以通过多看人际交往方面的书,多听讲座,多和身边的朋友交谈(通过电话)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和导师沟通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来说,如果你擅长口头表达,可以先电话联系;如果不擅长口头表达,最好先给老师发邮件,陈述自己的考研计划,个人情况(贵校专业,成绩排名,科研实践经验,获奖情况等。)、考研计划(你对什么感兴趣,考研期间打算做什么,是否打算读博士)等等。最后,表示对导师的敬佩,感谢导师的阅读,希望得到导师的回复。

至于邮件联系还是电话沟通的语言技巧,就看你自己考虑了。总之,我谦虚,自信但不自负,谦虚谨慎,在适当的时候展现年轻人的活力。记住:导师也是人,和身边的老师一样。大部分导师普遍喜欢学生,愿意为学生答疑解惑。

最后,请记住两点:

(1)实事求是。不要说假话,有什么说什么,不要掩饰自己的缺点。能力差,背景差都没关系。关键是要真诚,豁达,进取,勤于学习,勇于挑战,大胆改变命运。最终考研成功与否,取决于初试成绩、复试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如果初试和复试笔试分数高,从大量案例来看,导师一般不会在面试中为难你。虽然很多学校老师在复试的时候已经决定录取你了,但是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给你“刁难”。不过,这只是让你知道,你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不能骄傲。

(2)大胆尝试。确实有一些导师对学生的考研表现出冷淡的倾向,因为他们不了解你,也不知道你能不能考上,也可能是他们自己工作忙。这个时候不要气馁,不要气馁。只要大胆尝试,多尝试几次,就可能总能遇到热心的老师。即使不符合,努力了也能安心,因为其他考生也会得到同样的待遇。复试的时候和老师面对面谈可能会容易很多。木虫是个人公益网站,此信息由网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