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专业的研究生人数是多少?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研究生77.3万人。与2020年全国研究生相比,2021研究生人数增加4.4万人,同比增长6.04%。如今,研究生教育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

宇宙的尽头是建立。扩招的终点是什么?

追溯到1949年,我国研究生人数只有629人,而在2021年,研究生人数已经超过300万。研究生人数的激增与逐年扩招的计划密不可分。

研究生扩招计划可以追溯到1999左右。2000年,政府正式发布通知——“将招收1.2万名研究生,比1.999增加30%”,正式启动研究生扩招计划。从那以后,研究生的数量每年都在持续增加。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研究生扩招的整体过程中有两个高峰:2017年研究生招生增速达到20.84%,2020年达到20.74%。

原因是,2017年,教育部宣布取消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全国联考,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开展相关教育,相关考试纳入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因此,在过去的7年里,研究生人数首次大幅增加。

2020年,教育部下发通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这一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首次突破1万人,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速达到近7年来的第二个高峰。

研究生不断扩招的消息成为很多考生的福音,但也带来了“导生矛盾”、“考研热”、“学历贬值”等一系列问题。以近年来高等教育指导和基础设施建设中频繁出现的问题为例:

对于研究生来说,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得到研究生导师优质有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人开玩笑说:“研究生的生活基本取决于我导师的风格。”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似乎略显滞后,研究生导师数量不足成为研究生培养的一大制约因素。

一些热门院校和专业往往“一个导师,几个研究生”,增加了导师指导和科研的负担,使得研究生导师指导和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较差。研究生生涯往往涉及到大多数学生的未来规划和发展。因此,高水平的科研和学习生活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随着研究生扩招计划的不断推进,高校配套设施增速也略显低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配套设施增长速度缓慢。2000年至2019年,高等教育校舍建筑面积仅增长3.35%,其中图书馆、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和学生宿舍建筑面积分别增长4.51%、4.29%、4.60%和5.80%。

在扩招的同时,如何及时保证研究生的配套生活设施,也是很多高校面临的现实挑战。

虽然目前研究生扩招计划引发了一些问题。而高校对研究生需求的日益增加,恰恰反映了发展和科研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每年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考生也真实地反映了新时代人们对自我提升的需求和对个人发展的清晰规划。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国家人才培养数量的不断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无疑会给个人和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会给个人和行业带来哪些惊喜?

相关数据显示,十年来,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先后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输送了60多万名博士和650万名硕士。

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生教育的方向更加聚焦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不断演绎。很多行业也表示,研究生教育为自身建设带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

“研究生自主培养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成为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和科技创新人才的生力军”...

从教育部关于2020年研究生按学科(总量)数量的报告中不难看出,工程、管理、医学类研究生招生规模最大,位列所有学科招生总量的前三位,这也反映出上述专业所涉及的相关行业正站在人才需求窗口的第一梯队。

在“教育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披露的学科建设数据明确印证了理、工、农、医等“国家支柱产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在重点学科中,理、工、农、医一级学科博士点由2012年的1944增加到2575个;“双一流”建设中,理、工、农、医占比78.5%。

同时,学科建设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结合实际需要,增加了交叉学科门类,200多个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双碳等700多个交叉学科点。

这些交叉学科的出现不仅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预示着职业发展的新机遇。

今年年初,剷剷剷剷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了《2022年青年求职行为洞察报告》。报告显示,人工智能算法研究者在搜索量增长榜单中排名第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学科建设的新变化符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和个人的发展预期。

冷思考:高等教育的未来值得期待。

从现实来看,研究生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学历贬值率,但从长远来看,研究生招生热情的持续高涨将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

一方面,从国民教育的角度来看,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以及随之而来的创新知识和高科技成果,是衡量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科技、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前景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教育一直是普通个人最大的发展需求,每个人普遍都有接受高水平教育的愿望。

当高等教育一步步走向大众,不仅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不断延伸,也为不同行业丰富了人才队伍,为普通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