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为什么要救汪曾祺?
最后他等船,终于到了十里洋场上海。汪曾祺进一步体会到生活的艰难和找工作生存的艰难。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因为失业而濒临死亡。物价飞涨,人民生活贫困。汪曾祺想通过熟人在上海找工作,人们对他表示无奈。连续撞了几个钉子后,汪曾祺后悔离开了昆明。心情最坏的时候,他甚至想过自杀。他写信告诉他最信任的老师沈从文,他在上海的遭遇。不想沈从文先生回信骂他说:“为了一时的困难这样哭,甚至想到自杀,也没有用!”你手里有笔,怕什么!"汪曾祺收到沈先生的信后,既感动又惭愧。在信中,沈先生简单介绍了他初到北京的情况。当时沈先生才20岁,贸然闯入北京。他没有朋友,甚至不会使用标点符号,但他自信地想用手中的一支笔征服世界。这些情况汪曾祺都听说过,也都知道。他记得沈先生常常担心找不到东西“消化”。冬天,家里没火的时候,沈先生就裹好被子,继续写。只上过小学的沈先生,终于真的用笔出了名。
沈先生的信教育和提醒汪曾祺,要向沈先生学习,用好手中的一支笔!沈老师虽然骂了汪曾祺,但心里还是一门心思想着自己的学生,焦虑、担心,想为危难中的汪曾祺找到一条出路。他亲自给李健吾先生写信,请他关照汪曾祺。李先生找了一所私立中学让他去教书。
1948初春,汪曾祺离开上海前往北平。
汪曾祺一到北平,就感觉到了要下雨的气氛。不稳定的局势必然导致人民生活和就业困难。汪曾祺不得不再次经历失业的痛苦。不仅找不到工作,而且在北平发表一篇文章也不是那么容易,以至于他感叹:“北方不收我!”
沈先生敏锐地意识到,他的学生们,因为生活贫困,因为不满现实,找不到出路,又因为读了较多的西方现代派作品,很容易在作品中,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一种带有悲观情绪的尖酸刻薄、嘲讽愤世的态度。这时,沈老师带着浓重的湘西口音对自己喜欢的学生说:“曾琦,不要这样,不要这样!重要的是对生活的‘坚持’和对生活的热情。即使面对严酷的现实,也不要觉得‘不可取,不可为’。一个人应该总是用自己的创造来让世界变得更好,给世界增加一些美好的东西。在任何逆境下,我们都不能失去对生活的抒情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经过近半年的失业,终于,沈从文老师帮汪曾祺在历史博物馆找到了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对于作家汪曾祺来说,在吴门历史博物馆工作,增加了不少历史知识,增加了人生阅历。
人生格言
不仅相似相同的性格容易成为朋友,朋友往往是你空虚的填补,缺点的补充,灵魂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