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考研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四战考研的人情况如下:
大多源于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变成了一种变相的自我技能恐慌。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许多学生从通过入学考试的那一刻起就觉得自己“成功了”。他们大多认为最辛苦最有压力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的四年是最享受的时候。
尤其是高中阶段,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往往处于休整期、观察期、适应期。大一是适应期,大二是成长期,大四是选择期。只有那些有理想,有准备的学生,也就是大家眼中的“尖子生”,才能坚持“笨鸟先飞”,不仅认真学习书本知识,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增长见识,提高技能。
这样,在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很多人因为无所适从而选择投入到当前的考研浪潮中,可以暂时避免目前就业的尴尬局面。除了没有做好尽快步入社会的准备,“逃避型考研热”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学习,但学历不等于才能,更不用说能力的见证。
祈祷挤进“研究生堂”的人,只是能力弱而已。选择考研有家庭压力,有从众心理,也有运气。读研后,为了逃避心理学而学习,没有学业规划的同学,也会面临挑战。
当然,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让更多的人考研,追求更高的教育,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储备知识,还是一件好事。广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和资源,选择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