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心理学考研
只要我坚信,
那么任何事情,
将无法阻止我的进步。
——2009年7月12日
一、为什么要考研?
“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忠于自己的本性——马斯洛”这是我在北大复试时提交的个人陈述的开头,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开头,因为正是这句话让我走上了考研之路。
我跟很多朋友说过,我觉得心理学真的很有用,学心理学的过程让我全心全意的受益。比如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埃里克森说,自我同一性是从高中开始形成的。如果在青春期没有建立起自我认同,个体就会进入一个心理延迟还款期。——我确实进入了这样一个延迟还款期,而这个还款期包括了大学四年的孤独空虚和毕业两年的痛苦焦虑。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试图回答马斯洛的问题: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我最终找到这个答案的过程中,我相信很多因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我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我在工作过程中的很多适应和不适应,亲戚朋友对我的评价,一些专业人士的帮助等等。
当我最终决定考研的时候,我清楚的知道我喜欢心理学,我希望以后能帮助到别人。
二、复习前的准备——三月
在我决定考研后,我做了以下工作:
1.收集一些关于考研的信息。主要是几个方面:往届考生的复习经验,国内各大高校的硕士招生信息,往年心理学考试大纲和真题,心理学推荐书目,复习计划和内容的一些资料。信息来源主要是各考研BBS和高校招生页面。
2.我报了一个研究生培训班。关于报班的问题,大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报班没有普遍性和绝对性,只能根据个人情况来分析。我想报班的主要原因是:作为一个三跨的在职考生,感觉对研究生考试的信息了解太少;我相信考研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一场心理持久战,所以我需要有人不断的鼓励和支持我;我觉得关起门来的学习效果对我来说很差。我需要交流,需要听老师同学的想法。于是,我报了一个北京的培训班。
3.买复习资料,包括课本,辅导书和一些英文的资料。因为培训班帮我把所有的书都买好了寄给我,所以我没有花太多心思。我使用的书籍和资料有:
(1)心理学教材
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统计》、《实验心理学》(张学敏)、《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林崇德)、《心理与教育测量》(暨南大学出版社戴海琪)、《实验心理学》(杨志亮)、《人格心理学》、《西方心理学史》(张春香主编)。
(2)英语主要资料(有些资料是后期复习时买的)
人大出版社《英语阅读200篇》、《英语阅读全面突破b辑》;胡敏,高等教育出版社《十年真题点石成金》;星火英语《考研通用作文》;英文拆分组合翻译,增强10集,最后8集由新东方颜群出版社出版;
(3)主要政治资料(10后购买)
大纲分析,任汝芬的“序列二”和“序列三”
4.制定一个长期的复习计划。我喜欢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制定目标,写计划,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评估和监控自己的复习效果,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当然这个计划也不会太死,会随着我对复习的了解越来越多而逐渐完善。我认为这很重要。(我会详细告诉你我的后期计划。)
三个月,十个月的闭关锁国
我主要说一下这十个月来我都做了些什么。
1.心理学评论
(1)四月:通读所有教材,了解心理学需要学什么。
(2)5月-65438+4月/6月:从统计学入手,认真学习方法三科,并要求做笔记和练习。
(3)15/6月-14/7月:从通心开始,认真学习三门理论科目,整理知识框架,做好笔记。
(4)15/7月-8月底:理论与方法交替进行,以听培训班为手段,进一步加深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不要求记忆),对前一阶段的笔记进行修改优化(笔记均为电子版)。
(5)9月:第四遍阅读该书,完成三个理论科目知识点的第一次综合记忆和复述。
(6)10月:第四遍阅读该书,对方法三科的重难点知识进行重新学习、阅读和巩固。
(7)11月:借助培训班和复习过的习题资料,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
(8)65438+2月:对自己的笔记和做题资料的知识点进行记忆、背诵和复现。
(9)1月:仅8天,整理并记住之前笔记中的重难点。
2.英语评论
(1)4月-15/6月,我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很少,主要是用新东方背单词软件背单词。
(2)15/6-30/6,花很少时间复习高三语法。
(3)7、8月份,以一天4篇的速度,完成了200篇人大出版社的英语阅读,主要是做错后认真分析,背生词,总结做题经验。
(4)9月:完成胡敏十年真题点石成金,每周2-3集,重点分析。
(5)10月:发现自己之前PARB和作文都很差,于是集中精力训练PARTB和作文(资料见上)。
(6)165438+10月:继续训练作文和翻译,并保持每天的英语阅读,第二遍做真题。
(7)65438+2月:完成新东方强化练习10套题,每3天1套,背一些短文。
(8)65438+10月:仅8天,完成新东方“最后8套题”,每天1套。
3.政治评论
政治的复习从5438年6月+10月开始。
(1)10月:完成大纲分析的详细阅读。做笔记,了解整体知识结构。月底做前三年的真题,做一些分析。
(2)11月:完成《任汝芬》第二辑(结合其线上课程)。再次仔细阅读大纲分析。
(3)65438+2月:任汝芬数列3完成,第三遍分析大纲,后面要背。
(4)65438+10月:只有8天,再做一遍真题,再读一遍任汝芬序列中的错题,记住重点。
四、初试
首先,我要告诉你一个信息。我所在地区有8名考生报考了同一个专业,其中4人从未参加过考试,1在英语考试后没有出现,剩下的3人中有2人最终通过了考试,包括我。所以,我想说的是,坚持就是胜利,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以下几点摘自我6月65438+10月10考试后的日记。
1.因为粗心,我做错了一道选择题。“题目说的是洋务运动...,结果,我选择了‘布尔乔亚……’这个选项".粗心对我来说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
2.对于纯记忆的话题,比如时政问题,在记忆模糊的时候,要相信自己的直觉或者第一印象,而不是盲目推理或者相信自己的逻辑。(有时内隐记忆有时更持久,难以改变)
3.根本没有审查政治和心理综合因素。政治“道德”,复习的时候明明知道是弱项,却认为不会被考验,轻易放过;心理学的“方差非参数分析”根本没见过,因为一直以为不会被检验。造成这个死角的原因是我的复习不到位,最后做完的时候没有把“死角”清理干净。(考研不要心存侥幸,最好不要压题!)
普信的简答很简单,但是我答不好。究其原因,是因为平时关注的都是那些复杂难懂的理论,而忽略了一些简单基本的概念,或者是因为认为自己已经大概理解了而放任不管,没有认真总结记忆。对于跨专业的学生来说,基本概念和理论很重要!)
英语是个大问题。首先,因为平时做题都是在很安静的情况下,门窗紧闭,所以突然适应不了考试环境;其次,这篇大作文很可能会被老师判定为“跑题”。如果是这样,我就吃大亏了。(还记得蒲鑫说的学习风格吗?小心点~)
五、初始测试后
初试之后,我其实挺忐忑的。我觉得我的政治和专业应该没问题,很担心英语能不能过。谁知道,结果出来后,我大吃一惊。我对总分的预估还不错,但对专业课和英语的预估分别高了20分左右和低了20分左右。大家都说北京的专业课试卷可能会比较严格,我自己可能也低估了自己的英语能力。但是今年大家的英语好像都不高,我应该是幸运的。(PS:我英语成绩比较低的原因是因为相信了网上某培训机构的所谓标准答案,让我担心了一段时间!所以,以后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答案。那些答案也是人做的,可能做的人水平没那么好。)
担心归担心。在最初的测试之后,你必须做一些事情:
1.积极联系导师。联系导师一定要注意分寸和节奏感,不要问不该问的问题,不要过于频繁地逼迫老师和打扰他。我个人觉得大部分人在报名的时候,考试之后,初试成绩出来之后,给老师发一封邮件就够了。当然,方法和频率要根据老师的语气和态度适当调整。总之,让老师觉得舒服才是最要牢记的,不要弄巧成拙。
2.多看专业书。多看相关书籍,各种导师的论文,最新的研究动态等。根据自己报的专业。尤其是老师的论文,尽量多看,多了解个别题目。
3.准备好相关复试材料。北大复试时需要提供的材料一般有个人陈述、加盖红章的本科成绩单、网上下载报名表等。另外要准备好中英文的自我介绍和一些必要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要考?本科论文怎么办?)回答等。
六、复试
充分的准备,自信,真诚是我要强调的。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研究方向,可能面试你的各种导师发表的论文和著作,中英文的个人自我介绍,准备好面试中必须要问的问题的答案。心理复试实验尤为重要,最好准备一些自己设计的实验。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的研究动机、研究能力以及研究和工作前景的积极评价基础上,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出的成熟、周到和沉着。真诚是谦虚、踏实、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道的说,不懂的说。
七、考研后。
知道自己考上了,没有想象中的喜悦,没有庆祝,没有旅行……只有新的起点。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你想做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毕业后做什么,如何规划这三年的宝贵时间...很多问题需要我认真考虑。其实一切都回到我考研时的第一个想法:不是因为学习而学习,不是因为考研而考研,不是因为名校和文凭而考研;我去学心理学是因为喜欢,读研是因为以后想从事心理学方面的工作。
所以,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