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211”,“985”=?

" 985" "211" =更好的人才?

分数不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但高考是相对公平的标准。

谁也不能否认,高考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人才筛选。筛选的直观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去了“985”“211”高校,一部分去了普通公办高校,分数较低的学生去了民办院校、专科院校、高职院校。

经过高考的洗礼和大学四年的重点培养,“985”、“211”大学的毕业生真的和其他大学的学生截然不同吗?

“挑战杯”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竞赛。是一个让大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比赛的平台,参赛成绩多为“985”“211”高校及其学生。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上海交通大学获得“挑战杯”冠军。在获得“优胜杯”的22所高校中,只有浙江工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扬州大学三所高校为非“211”和“985”院校。30件特等奖作品中,获奖的大学生大多来自“985”“211”院校。

除了整体实力的差距,更让研究生导师深有感触的是学生之间的细节差异。一个历史系的导师问一个在地方院校考过的研究生:“你本科读了哪些历史书?”学生的回答:《江青传》。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田和珍教授对一些小地方学生的努力表示赞赏,但她也发现,本专业的一些外地学生甚至不知道沸点可以用仪器测得。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学了四年化学,直到他们参加研究生复试,更不用说做实验,他们才看到紫外线和红外线。某物理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说:“我现在只招北大的学生,其他院校的学生我都不要。”他说他不是一个注重家庭地位的人。曾带河北师范大学、江西大学等学校研究生。“只要你能通过考试,就能得到我的认可。”但后来,他感觉到了一些问题:科研需要理想和迎难而上的精神,而“考上普通高校的学生没有这个理想,以为如果能去北京,就已经到了人生最理想的位置,没有更高的追求,却忙着谈恋爱,找北京人。”这样的研究生没意思带。"

“我个人不喜欢地方院校那些只用功的学生。”北师大文学院编辑出版学副教授侯坦言。她带了10的研究生,近20个研究生中,16是留学生。

很多高校研究生院的老师都不喜欢本地两三本院校录取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被贴上了“考试机器”的标签。一位导师坦言,这类学生存在知识面窄、缺乏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尤其是山东著名的“考研基地”曲阜师范大学,甚至遭到了北京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合抵制。

为什么“985”“211”院校的学生似乎更优秀?因为与普通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相比,“985”“211”大学在政策、资源、资金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有着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校所谓的“教育拨款”分为教育经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多年来,中国分配高等教育经费的基本依据一直是学生数量。教育经费支出采取“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基本上是根据学生人数和生均费用来确定的。目前每个学生的专项补助约为1,000元,根据学校的特殊需要进行申请。基本建设投资中,经常性部分按规定的人均固定资产短缺总额和高等教育基本建设拨款限额确定,限额以上的大型建设项目须报批。

加入“985工程”和“265,438+065,438+0工程”的高校收到的比这还多。比如在“985工程”(一期)中,清华、北大获得的经费高达6543.8+04亿,其他高校获得的经费多则6543.8+00亿,少则4亿。

北京的高校圈里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当初获得巨额教育经费的管理层,没有储备项目可以投资,所以拿到拨款后“拿着钱包到处找项目”。陆续获批的高校情况也差不多。“这些学校从来没想过会拿到这么多钱。因此,大部分资金被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王善迈说。“和我在日本、美国留学的那些年相比,某种程度上,现在北大、清华的校园实在是太美了。两个大学校区的硬件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还在升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贾说。

社会助学奖学金相对向“211”、“985”这样的高校倾斜。有些普通大学可能没有社会救助的奖学金,但有些大学像“211”“985”会有几十个社会救助项目。教学资源方面,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多集中在“985”高校,国家实验室也是如此。

同时,“211”和“985”高校在人才教学和培养上不遗余力。北京大学设立了学生创新研究基金,支持本科生的创新科研。很多学生在本科出尽风头的清华大学本科生中推广“SRT”,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早日进入专业领域。在计划实施后的三年里,* * *设立了861个项目,300多人获得了“SRT”项目的课程学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1999开始实施本科研究计划。那一年,60多名本科生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南京大学在获得985基金后,斥资700万元建立了7个学生创新工程基地,并在5年内。

在高校教师招聘上,越是好的高校越是严格。除了985、211本科、硕士、博士的大学,还必须有留学背景,否则是不可能的。上海交通大学媒体设计学院副研究员王继龙,一直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研究“环境新闻”的学者,但由于没有留学背景,一直没有升迁。

另外,俗话说“一个人是否优秀,取决于和谁在一起”,985、211高校就业后的就业水平普遍高于普通高校。很多企业看重的是' 985 '、' 211 '高校的学生背后的资源,可以很大程度上连成一张网,互相提及。

“门到门”调研与招聘联盟的壁垒

在高校的科研招聘中,一直有一个“彼此适合”的“潜规则”。一位985高校负责研招的老师透露:“985' 211 '高校更愿意接收' 985'' 211 '高校的本科生。

如果你对考研有疑问,不知道考研中心的内容怎么总结,不了解考研报名的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