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用户体验:用产品安慰“人”的孤独

自从苹果在全球取得成功之后,“用户体验”这个概念就像一个真理一样上升到了天上。“用户体验”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词。不仅互联网人随便说说,就连我们党内如此超脱时代的行政官员都知道,要天天挥舞“我们要注重用户体验”,以示我们的绝对正确和高深莫测。这是一件好事,但我严重怀疑这个国家很少有人理解或者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是用户体验。因为据我观察,近代的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兴趣去揣测概念,不管是舶来的还是家族传下来的,他们只是拿过来,大有功利地套在身上,专门断章取义,曲解概念。然后拉横幅,代表用户,成就自己的体验。

其实“用户体验”在中国的体验和类似“民主”、“宪法”、“* * *产品主义”这样的舶来概念是一样的。虽然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的实际内涵,但它确实有很高的使用率和渗透率,它的基本命运只是作为头条口号每天重复。大老板们看的书多了,但最多能总结成“换位思考决定大脑”、“你要端正服务用户的态度”、“注重细节”这些结论,与用户体验本身无关,换个主题也同样有效。对于更多人来说,从字面上看,这是一句看起来很完美,绝对正确的话。毕竟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用户。至于体验,反正是藏在人们心里的。你的技术再先进,也验证不了我的想法。即使有人说,也无法确认是否是真实反映。如果你真的很着急,你会和对方争论:“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不知道不知道鱼的快乐;我不知道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要想知道什么是好的用户体验,就不能停止在政治正确和鸡汤的层面上思考“用户体验”。毫无疑问,确实是苹果获胜的关键因素。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解读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你的企业乃至整个民族的企业在现在和未来商战中的战斗力指数。就像“民主”一样,它的背后隐藏着大量我们尚未解读和领悟的理念。我们需要不断推敲“用户体验”的实际内涵,而不是停留在文字层面!我们需要直面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真正谦卑一次,归零。把它拉回原点,忘掉所有别人建构的认知,重新寻找线索。

简单粗暴的回顾一下“用户体验”这个概念的诞生过程:“用白话文来说,就是因为早期互联网很多工程师按照自己的逻辑习惯做出来的软件普通人用不了,用户为了服务打屁股的机会成本太低,所以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在这个行业逐渐形成了* * *学问。“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更广义地看,用户体验不是互联网的专利,也不是互联网之后产生的。如果看得更轻松一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类交易产生的时候,就产生了某些产品或服务的用户体验,这种体验贯穿于人类商业社会形成的全过程。这样,用户体验实际上可以解释为人们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价值判断。

说到需求,我们要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划清界限。马斯洛对人的需求进行了逻辑分类,不涉及需求价值的判断。我想讨论的是人们对各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行价值判断的方式和渠道。这个过程没有马斯洛需求中价值实现前的生存潜在顺序,只是简单讨论了人们如何体验所有的产品或服务。我大致分为两个纬度:一是人作为生物人来判断产品体验的价值;第二,作为自然人,人们判断产品体验的价值。这两个纬度在产品中相互渗透,没有先后顺序。大部分人的经验判断也是在这两个立场的基础上做出的。

用户体验的第一维度:生物人的感性体验

第一个维度我称之为用户作为生物人的感性体验,我称之为用户无脑体验。这是最重要的用户体验,目前被招商忽略了。

我们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几万年。在我们把自己命名为“人类”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之前,我们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做出直接的知觉反应,就像其他物种一样。比如我们可以在2000种苹果中做出最优选择,这种对产品的反馈直接导致了大部分种类苹果被淘汰的命运。时至今日,我们大部分的产品体验判断仍然不是用我们变成“人”之后的思维逻辑来判断的,不仅仅是苹果,我们大部分关于世界的反射行为的决定都不需要用大脑推测来判断。以至于不经过大脑推测而做出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判断,远远多于推测判断!所以,商家们,你们可以想象当我们做出是否购买一件产品的决定时,这种无脑的感性经验判断有多重要。你以为人是用逻辑思维来做购买决策的,其实它对购买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的逻辑思维。

这种能力在人处于婴儿期时达到顶峰,然后随着人的社会化程度加深而逐渐丧失。保持这种生物感知的唯一方法就是艺术熏陶。有意思的是,最忽视这种用户体验的人,恰恰是国内天天挂在嘴边的相关人员(包括这些老板)最大的软肋。他们的社会化、世俗化程度普遍较高,头脑中积累的最多的经验和感悟都与这个社会游戏的规则有关。对于有幸经历过或接触过艺术教育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常见的悲剧。他们所学的绘画、音乐等与艺术无关,是纯技术性的。当然,这里继续是另一个大话题,这里暂时不列举。这种生物感知的缺陷会如何影响我们对产品设计的判断?

以手机的用户体验为例。如前所述,正是因为这种诉诸感官知觉的概念认知在他们的意识中基本等于零,所以他们并不想关注产品的用户体验,而是无意识导致的视而不见,或者说,有意识地,他们的知觉能力已经变得无能为力。在他们的心里,对什么是“美”的判断极度不自信,看到的一切早就是理所当然!动情的话:“他们的舌头早已忘记了米粒的甘甜;眼睛早已忘记了蓝天的透明;他们的手掌忘记了他们的乳房,他们的大脑忘记了他们的问号,他们的身体忘记了他们的上帝……”他们肯定没有从以下纬度思考过用户对手机的感知体验:“如果手机只是用户必须随身携带的一个简单的“东西”,那么用户对这个东西的尺寸、重量、触感、质感、形状、颜色有什么期待?怎么能把一部手机和一堆其他品牌放在一个口袋里,让每个用户只要用手一玩就能认出来?当用户一个人发呆或者等来电的时候,手机在用户手掌里反复翻动,它传达的感觉是什么?”.....这些人做的东西被称为山寨,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这个领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时候,他们既没有经验,也没有创造力!

其实从我的生物感知经验来看,乔布斯是目前搞清楚人体和手机关系的人。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手机服务的第一目标是谁?答案如下:

一、双手

b,大脑

c,耳朵

d,眼睛。

忽视生物性感体验的人无疑会选择b,我不能替乔布斯说话,但你可以回顾一下乔布斯在iPhone上的关键决策:“把手机做得更轻更薄,一至四代保持3.5英寸,去掉物理键盘,换成多点触控,正反面做特殊玻璃……”这些奠定iPhone用户体验核心地位的核心决策,不是为了“大脑”,而是为了“手”。他选了一个!

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前瞻性判断,但他注意到了手的存在,注意到手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记忆。并且知道买不买是用户说了算。所以在设计中平衡各种矛盾时,优先考虑的是“手”的感觉。正是因为人们下了大力气不去关注没有什么造诣的用户的无脑体验,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不知道苹果有什么好,而他们之所以喜欢,是因为那种原始般的感觉不是来自大脑。

不要为每一个“大脑”设计东西。人的大脑结构不是很久就形成的。他们怎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万个大脑会对手机有一万个期待,对“手”的判断也会稳定很多,因为人类的手掌进化到下一个阶段还要几千年,不同种族之间没有太大区别。

做这个判断,你不需要了解多少行业数据,不需要考虑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甚至不需要参考个人的好恶,你只是直接把自己变成一个只相对于上帝的自然人来看问题!下面给大家回顾一下这一点。如果到了这种程度,你们用户在体验上是盲目的,不了解,就拿大家都知道的泡妞来说,然后排练一下用户无脑体验的概念:请大家想想自己对一个女生建立感情的过程。有没有通过严密的大脑推测对对方做出价值判断?显然不是。你的视觉、触觉、声音会直接影响你的内心,填满你的记忆。至于其他所有元素,你懂的!回头看看乔的所作所为,相当于找出了所有喜欢的男性裸体女性形态,并申请了专利。从此以后,别的女人就不能这样成长了,别的女人也很不开心,只能耍花招,拼尺度。虽然也有一些男人玩腻了标准美女,看似磨刀霍霍向正统靠拢,但其实会怎么样,你懂的!

总结

相对而言,第一维度用户体验与人脑无关,因为身体作为一个生物学概念,会直接对世界做出价值判断,它也有自己独立的记忆系统和情感系统。你甚至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忽略大脑的命令。这种力量很难被注意到,但它确实存在,而且极其强大。

用户体验的第二个维度:产品的孤独体验

用户体验的第二个维度,我称之为产品的孤独体验。我在此声明一个我自己总结的规律:任何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只要能在产品中持续有效地植入缓解人类孤独感的元素,就相当于为用户提供了相应愉悦的用户体验。

这个规律来自于对人为什么是“人”的思考:很久以前,我们从生物人的存在,跳跃到了今天概念中的自然“人”的存在,而这个跳跃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人类对人类自我的觉醒。神话里说我们吃了伊甸园的禁果,于是每一个“我”都被上帝独立囚禁在这无尽时空的一小段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立面对死亡,死亡之所以令人恐惧,是因为它代表着永恒的孤独!这是人类和其他物种最大的区别,人类文明和历史的一切都从这里开始。因为人类的觉醒使人获得了远超其他所有物种的力量,但也使人患上了一种叫做“孤独”的绝症

正因为如此,才催生了我们比其他物种强烈得多的交流欲望,我们发明了文字、通讯、网络。我们努力改进我们的交流工具和方式,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要追求哪怕是片刻的“不孤独”:我们的绘画、相机、书籍都是为了突破时空限制的自我交流,我们希望我们的思想能在我们的声音、双脚和生命跨度中找到灵魂的歌者。正因为如此,我们发明了社交游戏,我们创造了各种叫做“成功”的游戏关卡,让人们忘记自己是作为社交游戏中的“角色”而存在的;我们也以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的勇气挑战神的境界。虽然我们暂时只到过月球,但暂时只能克隆小动物...因为“人”的精神代代相传,是通过血脉传承的,希望有一天,我们能走到孤独的尽头。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属于一种对过去所有存在的内在沉思。这就是人类的命运。无论你作为一个生物人的需求,甚至是社会人的需求是如何被满足的,你作为一个自然人的孤独需求都会刺到你的心里。正是因为这种痛点无处不在,所以我们才能将缓解孤独感的元素植入、绑定到所有我们能触摸或感知到的“事物”上。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在真实案例中有很多这样的应用,但是对这个应用缺乏系统的了解!

比如“生日蛋糕”的出现,就是给一个实体产品注入孤独安慰剂的典型例子。当然,很可惜的是,最初发明这个概念的人是无法获得专利保护的,所以发明者的经济价值无从谈起...对于一个历史悠久、技术壁垒低的产品来说,无脑体验在这款产品上早已打磨到了极致。而且再经典的色、香、味配比,每隔一段时间用户就会厌倦,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用户粘性。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但有一天一个聪明的家伙可能觉得生活太苦了,蛋糕的美在精神上很匹配,于是他试图在上面提炼抽象的概念——把生日的概念植入蛋糕。让你所有的朋友为你唱生日歌,让你许一个宗教愿望,吹灭蜡烛,然后你就可以和你的朋友分享这个蛋糕了!所以这款同样由水、面粉、鸡蛋和酵母组成的蛋糕,提供了其他蛋糕无法比拟的用户体验。甚至人类对这种抽象的孤独解脱体验的需求,比这种蛋糕所能提供的所有其他生物感知体验都要强烈。

对生活品质要求高的用户,根本不足以让人卖肾卖身。我想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解释一下:

第一:苹果手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空盒子。通过激活App市场,这个标配系统的小盒子,实际上成了承载最多人类交流的地方。手机本身就是现代人交流的第一窗口。

第二:乔布斯和苹果同化后,在面对苹果产品所承担的终极孤独时,乔布斯让自己的形象变得坚韧。这个时代的人在这个问题面前是软弱的,是逃避的,是羞愧的。这和我们给佛像贡献香火钱的心理状态是一样的,是为自己生命的勇气和辉煌付出的。乔布斯的生活态度为面对孤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答案。

我们人类被上帝囚禁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几万年了,骨子里都有孤独感。所以有很多东西是没有经济价值的,或者短期内根本看不到的。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是要一个接一个的做?因为有些人有一种使命感,去追求代代相传的终极真理。

再次,作为“自然人”的我们,除了缓解孤独,什么都不需要!对于产品人来说,只要你有能力,根本没必要去找市场需求。孤独的市场永远不会饱和,孤独的市场永远没有国界,孤独的市场永远不需要划分用户群体.................................................................................................................................................

总结:

所有的体验都来自于满足需求的过程,需求来自于人对自我缺失的意识:当一个生物人存在的时候,你的肚子会告诉你饿了想吃什么,你的手指会告诉你被火烤的时间不能超过三秒,你大脑里的一个BUG会告诉你星巴克的超大杯是最合适的选择...这里我想告诉你的是,人首先是作为生物人而存在的。而你在这种状态下存在的时间,比你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存在的时间要长得多。你身体的任何部分都比你荒谬的逻辑判断聪明得多。你所有的器官都有独立的智慧。学习他们的语言并使用它们!

然而,在觉醒成为今天意义上的“人”后,人又被永恒的孤独所诅咒,这就使得缓解孤独成为人成为“人”后最大、最迫切、最不满足的需求。只要你能学会用你的产品唤起这些生物人和社会人的孤独意识,然后安慰他们,产品自然会通过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而产生价值。

附言

这是第一次写行业相关的文章。非常感谢你能见到最后一个人。语言本身,无论如何使用,都会传达不精确和不准确的意思。不足之处,还望指教(chenshucafa@qq.com)。

可能有读者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站在社会人的立场上分析产品的用户体验?我也这么认为这篇文章就是为这些熟悉社交游戏规则的天才们写的。社会的构成和价值取向,已经随着地域和时代发生了太多的变化。而且我是弱势群体,在社交游戏中没有足够的排位和影响力。中国,一个拥有这种技能的精灵,从不缺乏。我相信他们有这样的经验和能力。所以,我有意识地绕过了这一部分。

但我有绝对的自信来谈谈这些天才作为“生物人”和“自然人”真正缺乏的是什么。视而不见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如果你不在他心里种下这颗种子,他就永远看不到眼前的存在。我希望我的文章能播下这样的种子,这才是你和乔布斯真正的差距,因为我真的觉得有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即使不知道差距在哪里也要放弃或者自我感觉良好,所以我很耐心的写完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对有心的人有点用。

文字:极客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