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精神疲惫的时候更容易发胖?
相比之下,肌肉就没那么挑食了。虽然葡萄糖也是优先考虑的,但是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他们愿意转换能量来源,依靠脂肪酸供给能量。当你跑短跑的时候,你消耗了血糖,但是由于血糖总量非常有限,没有多少糖原储备,你需要为你的大脑保存它,所以你不能让它流失。肌肉组织对全局相当了解,所以长跑时肌肉组织总是消耗脂肪。所以,只要坚持长跑,减肥的效果还是挺好的。
但是,如果我们整天都在复习考试或者做其他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呢?大脑需要葡萄糖供应,血糖也必须供应。血糖被大脑利用,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人的反应是绝食,食欲上升。因此,当大脑强度较高时,人会更饿,想吃更多的淀粉类食物或甜食。
也许你会问,既然大脑已经把葡萄糖用完了,怎么会胖呢?
问题是三餐的食物还是含有脂肪的!因为复习考试时身体的肌肉基本不运动,能消耗的脂肪非常非常少。大脑不使用这些脂肪。所以,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虽然可以消耗,但脂肪很容易“过剩”,变成身体上的脂肪。
最坏的情况下,你吃的食物是有高血糖反应的食物,也就是又白又软的淀粉类食物,还有各种甜食和甜点。它们迅速升高血糖,高血糖迫使大量胰岛素被调度。胰岛素本应该把很大一部分血糖打入肌肉细胞,作为肌糖原储存起来,或者通过运动消耗掉。但是很多脑力劳动者肌肉不发达,运动量太少,接受葡萄糖的能力太有限,所以部分血糖只能用来合成脂肪。胰岛素的作用之一是抑制脂肪的分解,促进脂肪的合成。所以血糖控制有问题的人会比别人胖,比别人瘦,也和这个有关。
很多女同学,本来就很娇气,考研后往往又胖了几斤;那些整天忙着开会写项目报告的博士教授,越来越臃肿了...这没什么奇怪的,因为就是这个原因。
也有人会问:看看历史人物的图片,文人墨客都是仙风道骨的;看看上个世纪那些有学问的人,好像都瘦了。他们为什么不胖?我们现在的学者教为什么很多人那么大腹便便。
毕竟我们和古人最主要的区别就是食物的充足和方便。古人没有加工食品,没有即食包,没有燃气灶和微波炉,没有电饭锅和烤箱。对他们来说做饭是相当困难的。从点火到烹饪可能需要两个小时。两餐之间没有饼干蛋糕、薯片和甜饮料...所以,如果不是北京豪宅里的奴隶生活,被贬到高山后,一日三餐都不容易。即使用了脑子,也更容易觉得饿,而且两餐之间没有零食吃,只能硬扛。过着这样的生活,身体自然很难长胖。
现在我们知道了真相,远离这种肥胖并不是太难,因为你多用脑,少动腿。
一方面,要打破运动少的错误生活习惯,每天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运动。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运动后全身血液循环顺畅,大脑供血供氧充足,饭后困倦、动脑后困倦等问题一扫而空,学习效率更高,工作效果自然更好。
另一方面,要避免餐后血糖迅速升高,使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无需麻烦胰岛素大军紧急出动。方案之一是吃消化慢、血糖反应低的食物,用五谷杂粮代替精米、白面,配合大量的蔬菜和少量的肉、蛋、奶。第二个方案是一天多餐,三餐减少主食,饭后两小时补充一点水果或酸奶,让血糖波动更平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