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的主要成就
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美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美学学会理事、广西美学学会会长;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指导生态美学和民族艺术博士生;广西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1990开始,* *获得16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他独自写了10本书,主编了11本书,合著了7本书,发表了100多篇论文,总计400万字。
学术课程:
1987-1993主要研究环境美学,著有《巴山带的美与水》一书,14000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版;专著《世界上最美的风景》,18万字,丽江出版社,1990版。以吴春道* * *教授为主编的《大桂林旅游美学丛书》共有8册,分别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1994至2000年,主要研究美学原理和美学史,并撰写了自己的著作《美学场论》,24万字,由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出版。个人作品《西方古代美学主潮》,37万字,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5版),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合著《西方美学主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西区政府铜鼓奖(排名第一)。
主要研究生态美学,独著《审美生态学》,34万字,2002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2004年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著《生态视角下的比较美学》,42万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个人专著《生态艺术哲学》,39万字,200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008年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文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生态美学论文20余篇。2010年4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袁教授的《超循环:生态学方法论》。
生态美学研究;
生态美学是美学在当代的一种发展形态,袁教授是当代生态美学领域的大家之一。他的生态美学理论具有开创性意义,开创了一套以审美场为核心、以全生命为学术方法的生态美学理论和话语体系,从哲学层面为这门学科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天道的艺术方向。他在生态美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是学术界有目共睹的:以审美场为核心的一系列著作,生态视野中的审美场理论、审美生态学、比较美学;商务印书馆2007年6月5438+2月出版的《生态艺术哲学》实现了生态美学理论研究的超循环提升。还有合著的《生态美学》、《民族生态美学》,在生态美学和民族文化研究方面也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2010年4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超循环:生态方法论》探索了社会方式与自然方式的结合,与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的同构,构建了具有深刻生态哲学的网络生态辩证法。
在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三维整合和三维推进中,他以万物为一,将元范畴和万物作为一个生命加以结晶,形成了大结构,总结了生态美学的本质、规律和哲学内涵,形成了一派理论,顺应了时代潮流,彰显了雅正之道。对此,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时报》在2006年9月28日评论说:“袁是从理论生态美学、历史生态美学、应用生态美学三个维度构建生态美学学科的第一人”。《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说:“在生态美学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袁教授的带领下,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被誉为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