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十年作文

我的家庭在过去30年中的变化

樵夫

过去老人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意思是三十年可以是历史巨变的时代。这句话被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所验证,也被我家的发展变化所验证。

在农村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家是农村令人羡慕的优势户。爸爸在城里工作,我在公社工作,老婆妈妈在生产队工作。有的人在外面挣生活费,家里没人吃闲饭。但并不能说明生活比别人好多少。真正的提升是从1980开始,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不断变化。

衣服:30年前,任何人穿衣打扮都是比较简单的,没人关注什么款式什么品牌。唯一的标准是坚定。所以现在没人喜欢穿尼龙化纤布,那是当时流行的。我上班一般穿蓝色卡其布做的中山装和部队的旧军装。我的第一套西装是1987买的,是电视面试。1980花了半个月的工资18元买了第一双皮靴。(我的月薪是1976到1982 36元)。

粮食:吃粮食不愁曾经是农民的最高希望。在集体统一分配中,我们村人均口粮只有420斤,其中120斤是小麦,其他都是玉米、高粱等杂粮。不仅面粉大米匮乏,粗粮也不够吃。因为那时候没油水,副食和粮食都缺,不勒紧裤腰带真的吃不上新菜。很多生产队的机动粮,其实是给农民帮忙配给的。那时候城里人每个月有半斤油票,农民还要买肥肉和猪油提炼一些肉油。农民买肉为什么要胖?事实上,他们想提炼石油。但是现在反过来了,买肉挑瘦的。记得1977年,我从社会帮扶干部转为国家机关干部,开始每个月供应半斤油,这让我奶奶很开心。农民和居民现在买什么没有区别。米饭和白面吃多了,让我想吃玉米粉,让老家的人送玉米粉。吃不到就只能给邻居吃了。我不用担心吃油,社区发了计量油壶,为了健康控制吃油。不缺粮食和油,所以人们懒得做饭。经常找个理由,一家人会出去吃个饭。正值春节,酒店的年夜饭还不能定。

住:我们家住农村的时候,住八间(五间正房,三间厢房)。主房是1971建的,五个房间我们只买了3000块砖,主要是毛石和土坯。白杨房有泥顶,下雨的时候会装盆接水。1988年,为了送孩子上好学校,我们家搬到了县城。赶上单位分房,有幸住进67平米的楼房。从此冬天不用点炉子取暖,下雨天房子也不怕漏水。后来,我调到市里工作。1998年,我家又搬到城里了。单位建了宿舍,分到一栋90平米的楼房。位置也不错,到奥运村直线距离200米。

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县级以下的出行方式主要是步行或骑自行车。1966我在村里做大队会计,我去公社开会。18李路靠两条腿。直到1969我父亲才买了一辆旧自行车。1970我参军走了,父亲又把这辆旧车卖了。1976我从部队回来到公社工作,整天下乡。没有车真的很不方便。我攒了半年工资,公社书记找供销社主任特批,给我们买了第一辆新自行车。红旗牌计重车在农村很现实。后来买车不用票了,同时家里经济也有了转机。从65438到0998,我们家已经有五辆自行车了。现在,只有我还在骑自行车。我的两个女儿结婚后,都成了车主。我打算退休后买辆车。30年,我们家的旅行从两个轮子变成了四个轮子。2002年,我去波兰开会,接待我们主任,夫妻两人都有车,很羡慕。现在像北京这样的家庭很多。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30年的变化可以比较。事实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多以前不可想象的消费。比如现在为了孝敬老人,很多人都陪着去国外旅游。在国外旅游景点,中国的老人团几乎是一景。处处显示中国变化太大。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吃苦就会享受快乐,不会赚钱也不敢花钱。每个家庭都不满足于吃喝。从我的亲身经历来说,平心而论,中国真的天翻地覆了。

我的家人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十年了

1978 12 18至22日,中国* * *产党召开了划时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变了中国每一个人的命运。

从65438到0979,我们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我家是半个家庭,父亲是包钢的合同工,母亲无力承包责任田,就把我家的责任田委托给了一个村的亲戚。我家交农业税,秋收分一些口粮。我们在包钢和父亲待在一起,母亲和父亲一起打零工,勉强支撑家庭生活和三个孩子的学习费用。一日三餐,两顿粗粮粥,一年才换一次衣服,日子过得很艰难。八年后,政府为了解决我们这样的困难,给一半的家庭落户。从此,我们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村生活。我是长子。在我安定下来之前,我考上了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回老家,1991搬回包头。弟弟们陆续进入包钢,成为一名炼钢工。

俗话说,农村两亩地,城里一房。虽然我们吃饭没问题,但是一家五口挤在不到30平米的土坯房里。还好我们都是倒班,不在家。1992年春天,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让改革的步伐更进一步,包钢也在加快企业改革的同时,全力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1994,父亲分到一套60多平米的福利房,节后头疼随之而来。我们兄弟姐妹相差两三岁,已经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谁住在这所房子里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最后我们兄弟姐妹决定,这栋楼谁也不要住,留给父母。他们一辈子努力工作不容易。1996包头地震,随之而来的震后重建恰逢我国房改实施,包头的房源如雨后春笋。在新世纪到来之前,我们兄弟俩都在各自的单位里分期买了新楼房。从此,一家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21世纪,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家乡的山更美,水更清。家乡的人们也住进了新房,收获了希望。我家高楼林立,街道无忧,美轮美奂,绿意盎然,鸟语花香。一个文明、美丽、和谐的包头屹立在祖国的北国。包头,我的家,我的天堂。

这三十年是翻天覆地的三十年。祖国从世界东方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迅速崛起。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以及海峡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令世界刮目相看。所有中华儿女都为之骄傲和自豪,每个人都如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中国人民开始从温饱走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