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考研

鲁迅:鲁迅对这个社会的洞察是可怕的。今天读鲁迅还是很有必要的,当今社会的各种现象在鲁迅的书里已经写了很久了。鲁迅一生中写杂文最多的,但杂文毕竟是时代写的,有些地方现在可能很难理解。鲁迅的诗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鲁迅的现代散文诗集叫《野草》,比较晦涩难懂。建议最后看。我认为最值得一读的是鲁迅的小说。鲁迅的小说不多,只有三十多部,而且都是短篇小说。如果只看剧情,半天就能看完,但要看懂却需要一辈子。如果你只打算看几篇,我推荐《在餐厅》《孤独的人》《伤逝》。值得一提的是,《故事新编》过去不太受重视,但今天它的评价越来越高。

茅盾:今天中国最权威的文学奖叫“茅盾文学奖”。这个奖有个小问题,就是只评选小说。茅盾的一生与政治密不可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个人认为茅盾最好的作品是《春蚕》。至于《子夜》,则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但不得不说,当时的小说在技巧运用上还是有很多不足,今天读起来还是有些枯燥。我觉得读这部作品最大的意义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写好一部模式化的作品。

巴金:强烈推荐《寒夜》。我相信它会是一部不朽的作品。文学之所以能超越时代,是因为文学作品有一个永恒的主题——表现人性。《寒夜》这部作品虽然有抗战的大背景,但里面感人的东西是属于任何时代的。巴金早年是无政府主义者,作品充满激情。巴金这个名字取自两位无政府主义大师巴枯宁和克鲁波特金。所谓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一个短篇《雷霆》)其实应该是革命三部曲(为了避开当时的审查)。读这些书有利于了解当今的恐怖主义。至于最著名的《家》、《春》、《秋》,我觉得今天真的没什么可看的了。巴金晚年的作品《随想录》值得一读。它是巴老人生思想的结晶,饱含着一个知识分子对文革的反思。

老舍:中国百年间,有两位白话文大师,现代的老舍和当代的王小波。老舍最初是抱着写着玩的心态开始文学创作的,于是“玩票”,成为文学大师。老舍的作品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北京,相对书面的口语让人在今天绝对没有阅读困难。这方面的优秀作品有《骆驼祥子》和《我的一生》。小说有时可以当作历史来读。比如说今天教20世纪初的美国,会让学生读《了不起的盖茨比》,远比枯燥的历史书有趣。另外中篇小说《断魂枪》绝对是佳作,可见老舍功力之深。这本该是《红旗下》的杰作,可惜没有完成(小说写于60年代初,老舍还没完成就沉入湖底)。完成的部分不到654.38+万字,还是值得一读的。

沈从文:读沈从文的文字是一种享受。几年前,我去凤凰古镇,专程去看了沈从文的墓。与熙熙攘攘的古城相比,那里要冷得多。墓碑上刻着“16”四个字,上面写着:“永不失败,星辰满言;亦慈且让,子是人也。”这是沈从文一生的写照。沈从文一生自称“乡下人”。他鄙视城市里虚伪而匆忙的生活,向往纯洁而简单的生活。沈从文刚成名的时候,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语言非常流利简洁。想练好语言的驾驭能力,读沈从文的作品是个不错的选择。有散文集《湘西》《湘西三际》。最著名的小说是《边城》和《长河》。我很喜欢三三,笑笑和老公这三个短篇。自传体作品《从文自传》可以说是自传体文体的典范。另外沈从文有一本书《古人文化》,是了解古代文化的好书。

张爱玲: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是海棠无味,二是鲥鱼多刺,三是红楼未完。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开始出现张爱玲热,并一直持续至今。张爱玲的书中有很多惊人的句子,令控句者着迷。人性描写一直是中国文学缺失的一环,其中走得最远的可能是张爱玲。张爱玲最著名的作品是《金锁记》(被夏志清誉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和《倾城之恋》。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中篇小说,现在一般都是以文集的形式出版。不得不提的是,很多出版社都打着“张爱玲全集”的旗号,其实根本不是,更不要说不全的信了。张爱玲离开大陆后,写了一些带有敌视新政权倾向的小说,如《裸地之恋》、《秧歌》,至今仍不能正式出版。此外,张爱玲还有自传三部曲《小团圆》、《雷峰塔》、《易经》。张爱玲的一生是传奇的(她最早的选集也叫传奇),她的传记很值得一读。

曹禺:晚年的曹禺曾借用“王佐断臂”的故事说:“你也明白我是残疾人。”文革后,曹禺想继续写作,却写不出好作品。这是那一代人的悲剧。曹禺本能地成为了世界级的剧作家,要知道他写《雷雨》的时候才23岁。曹禺的四大经典剧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我觉得看剧本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毕竟戏剧是用来演戏的,光看文本可能很多东西你也看不懂。现在除了在大城市,真的很难找到像样的地方去看像样的剧。

郭沫若:其实不想提,但是又不得不提。现代文学作家的地位有一个经典的排名,叫做“鲁、巴老曹”,即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今天看来,郭沫若的第二个位置不免有些突兀,其中政治因素占的因素更多。今天很多人喜欢讽刺郭沫若晚年的事迹和诗词。公平地说,一个人的艺术造诣应该以他的最高水平的作品来评价,而不是以他的娱乐作品来评价(据说网上流传的《郭沫若全集》中的作品是不真实的,应该是杜撰的)。郭沫若是个多才多艺的天才,主要成就不是文学。他的诗和剧,比如《女神》、《屈原》、《王昭君》,在今天看来都毫无意义。郭沫若在甲骨文和中国的历史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可以看看他的《李白杜甫》、《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著作。

钱钟书:如果你只打算看两本现代作家的作品,我推荐巴金的《寒夜》和钱钟书的《围城》。《围城》出版于1947。刚诞生就被新时代抛弃,直到80年代才得到重视。大一的时候,第一次看《围城》。当时最感兴趣的是方鸿渐和几个女人的感情纠葛,以及书中的妙语连珠。考研前读《围城》,最在意的是对大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描写和背后的虚伪;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本书,我开始明白小说名字的含义——人生的困境,开始被书中人物的命运和经历所感动,尤其是小说结尾的雪中漫游。至于钱钟书的学术巨著《关锥编》,是他用文言文写的读书笔记,我看不懂。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一定要看,包罗万象。

郁达夫:郁达夫的《沉沦》出版的时候,年轻人连夜坐火车去上海买,泪流满面。他们像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大喊:“祖国,祖国,你很快就要发财了!”坚强点!你还有很多孩子在那里受苦呢!“郁达夫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深情才子的形象。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他和杭城第一美女王映霞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郁达夫在日军中当过中国卧底。抗战胜利,在日军撤退前被日军秘密杀害,让人扼腕叹息。郁达夫的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和杂文,有颓废、仇恨、感伤的风格。你可以买一本他的选集读一读,重点是《沉沦》和《春风沉醉的夜晚》。

萧红:“我将永远和蓝天碧水在一起,把《红楼梦》的一半留给别人写,我将被冷处理半辈子……我将先死,不甘心,不甘心。”这是萧红的遗言,才31岁。电影《黄金时代》的拍摄,让人们在今天再次关注这位传奇女作家短暂的一生。现代女作家中,张爱玲和萧红谁的文学成就更高,是今天人们愿意讨论的问题。萧红的民间立场写作正是她当时所缺乏的。《呼兰河传》是一部杰作,这本书也很适合孩子读。此外,《生死场》和萧红回忆鲁迅杂文也值得一读。

萧军:萧红和萧军,合起来就是“小红军”的意思。萧红的光彩真的隐藏了萧军的存在。他只能是一片绿叶。但在当时的东北作家中,萧军的名气并不比萧红小。他的代表作是《八月村》,但在我看来,不如了解一下萧军的生平。萧军是个很有骨气的作家。在延安被毛泽东邀请时,他敢说:“我很忙,没见过他。”延安整风运动中的人都试图明哲保身,他还是原地踏步,以至于被发配到东北挖煤几年。萧军不愧为鲁迅的学生。对了,小俊的生活中有很多花絮。

周作人:关于周作人是汉奸,有一个专门的词,叫投水投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周作人仅次于哥哥鲁迅。鲁迅与周作人的兄弟不和,也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公案。鲁迅去世后,人们希望周作人扛起文坛的大旗。可惜他没有轻松,成了汉奸(这个问题很复杂,有兴趣可以看看钱理群的《周作人论》)。周作人的散文写得很好。“瓦纸窗下饮茶,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和两三个人* * *,能有半天的闲情逸致,可抵十年尘梦。(《饮茶》)“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的风格就是“涩”,就是不直白,反复,重复。周作人的另一大特点是学识渊博,不亚于钱钟书的“管带”。可以买一本《周作人散文选集》看看。

张恨水:大概是民国最有钱的文人,他一个人写书,养活一个七八十人的大家庭。张恨水到底有多有钱?据他自己说,不说别的,光是养菊花,他一年就要花1000块钱。今天海洋和人民币的比值是1比200,有人说是1比300。曾经有人问鲁迅先生的母亲,你看儿子的书吗?答案是,没有,我读的是张恨水。在现代文学的通俗文学中,张恨水是田字第一人。张恨水作品数量多,水平高,一生创作了120多部中篇小说。他的作品可以说打破了雅俗的界限。公认他最好的作品是《春明史》、《金粉世家》、《哭笑不得的事业》。

林语堂:在我眼里,林语堂首先是翻译家,然后是散文家,最后才是小说家。林语堂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上,“幽默”是他散文的主要风格,这个词也被他翻译成中文。林语堂可以用英语写作。他专门写了一套向美国人介绍中国的书,其中《吾国与吾民》和《苏东坡传》至今仍值得一读。林语堂的散文崇尚闲适、轻松、幽默。生活就是这样,也挺有意思的。至于小说《京华烟云》,名字获取的挺好,但水平一般,同题材远不如张恨水。

梁实秋:同样的风格,散文方面我更喜欢梁实秋而不是林语堂。今天梁实秋知名度不高,是因为他的思想与当时大多数人格格不入,而且解放后去了台湾省,影响了今天大陆对他的评价。不过也正因如此,他才得以在1949之后继续写作。梁实秋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作品,是散文家中的佼佼者,推荐他的《雅室随笔》,很有感情。我喜欢他的那句“你走吧,我不送你了;你来,再没有大风大雨,我来接你。"

以下几位作家的名字,今天的人可能听起来很陌生,但他们的作品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在今天仍然值得一读。

师陀:现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北方作家。电视剧《潜伏》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地下党在中国的联络站之一是书店。他们说有消息要送,信号就是挂“托师傅的藏品到了”。师陀,顾名思义,不是靠智力写作的作家。师陀的作品没有受到当时意识形态论战的影响,这在那个大时代是非常难得的。推荐他的《果园城记》和《婚姻》。

张天翼:讽刺文学是我们民族文学中稀缺的一部分。张天翼虽然是一个意识形态很强的作家,但他的故事写得还是不错的,讽刺幽默的技巧堪比狄更斯。有一部作品叫洋泾浜奇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资深黑的作品。沃里克先生是他的杰作。值得一提的是,张天翼晚年写了很多儿童文学。

卞和戴望舒:民国是诗人的时代,这里只说他们两个。很多民国新诗,即使放在今天,依然可以拿个中国20XX新诗榜之类的奖。边支林就是那个“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戴望舒的《雨巷》,今天的人也很喜欢。有本书叫《现当代诗选》,里面选的诗都还不错。可以买本书看。至于徐志摩,据说80年代中文系说“这个人喜欢徐志摩”是讽刺。随着读诗的增多,个人阅历的丰富,徐志摩的诗会越来越索然无味。

许地山:还记得中学课本上的《花生》吗?作者是许地山。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一种宗教情感,他的作品中可以读出超越世俗、博爱、宽容的情怀。“我像一只蜘蛛,命运是我的网。我结了网,还住在中心。”这是《织蜘蛛》里的一句话。《空山灵雨》是他的散文集。

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他们的作品是我们民族的现代主义小说。他们在小说中注入了意识流、精神分析等因素。如果你喜欢福克纳和乔伊斯的作品,相信你也会喜欢这三位作家。

无名氏:这是他的笔名……他是通俗小说的作家,他的《北极》和《塔中的女人》是20世纪4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这种情况可能类似于今天读过莫言和余华的人不多,但读过南派三叔韩寒和荆轲郭敬明的人很多,对于小说来说,美永远是硬道理。《无名之书》是一部宏大的作品,共七卷,近300万字,涵盖社会、历史、文学、艺术、哲学、人生、人类。

民国武侠小说的代表。蜀山剑侠传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小说了。直到今天才统计出来。最近出版的完整版约500万字。鲁迅一生都没有在日记里写过这么多字。近几十年来,很多影视剧都改编了这部作品,比如徐克的《蜀山》。蜀山剑侠传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还没有完结。之后作者还是偷偷创作了,但是手稿好像丢了,最后没有完成。好在今天有人写了结局,已经出了一套完成版,可以买了。

白宇、郑证因、王度陆、朱贞木:与还珠格格并称武侠小说“北派五杰”。我国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金”的,这些民国时期的武侠作家可以说是他们的前辈。现在的武侠和老派武侠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民国武侠小说家往往真的懂武侠,很多人喜欢这种老派风格(从近年来民国功夫片的增多就可以看出来)。王度陆大概是最有名的一个,著名的电影《卧虎藏龙》就是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

附上一些简短的评论:

我非常喜欢苏丽珂·舒曼的古诗。“我什么时候回浙潮?”?破鞋无人知,我已踏上樱花桥。"

胡适是现代文学的先驱,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并不高。有关介绍,请读胡《存》。

叶圣陶擅长写知识分子,揭露了当时(现在也是)教育领域的很多黑暗,代表作有《潘先生的灾难》和《倪焕之》。

废名(冯文炳)和沈从文风格相似,素雅。他写农村和乡村,有《桃源》、《竹林的故事》等,都是小说和散文。

朱自清:知名散文家,《欧洲游杂记》值得一读。

丁玲的早期作品值得一读,如《蒙克》和《沙飞女士的日记》。

庐隐、凌叔华、苏青、媚娘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尤其是苏青的《结婚十年》、《续婚十年》,至今仍有许多人在读。

在台湾,吴的《亚洲孤儿》至今影响很大。

最后补充几点:本文的推荐有一个最高标准,就是今天仍然值得一读的作品。现代文学毕竟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有些作品是今天的人读不下去的。或许文学史意义大于文学意义,但能超越时代的作品还是很多的。

关于现代文学的分期,学术界一般认为是从1917到1949,即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这个定义往往经不起推敲。1917之前就有白话小说,1949新中国成立是政治事件,所以用政治来定义文学是不严谨的。目前学术界有一种倾向,把现代文学的上限往前推,有的推至清末,最早推至明末,即与世界同步。本文不纠缠这些,还是采用通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