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大学生认可教师职业。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整中心对3129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中,88.1%的人表示大学老师对他们的一生有影响,其中16.9%的人表示“影响很大”。77.3%的人认为大学老师应该是平等公正的,不应该根据成绩或者家庭背景区别对待学生。不久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刘海峰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大学教师不是蜡烛》的文章。他认为,大学老师不仅敬业,还能在教书育人中获得快乐。“对于理想的大学教师来说,在大学教书是一种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实现的生活方式。”调查显示,77.3%的人认为大学教师应该平等公正,平等对待学生,不要根据成绩或家庭背景区别对待学生;73.7%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教师应该充满人格魅力;72.0%的人认为大学老师应该对学生负责,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帮助。“他不为小事而不做作。这一举动简单、自然、纯粹,让很多对社会、对大学生道德失去信心的人,仿佛有所收获……”这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范忠信写给一名普通学生的亲笔信。2005年6月19日,当时还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二学生的刘冰,在去上课的路上,看到一袋早餐食品被汽车碾过,被行人踩坏。刘兵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这么小的举动被路过的范忠信抓住了。几天后,他把这封题为《好书生》的亲笔信委托给刘冰。“在那封信的字里行间,人们能感受到范教授教书育人的激情。只有真正快乐的老师,才能感染和影响学生,把那份激情传递下去。”刘兵说。调查中,85.0%的大学生认为教师应该以教书为乐,快乐的教师才是成功的。“我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和他们做朋友感觉很开心,从中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咏梅很受学生欢迎。有一次,她休产假不能上课,学院在排课的时候忘了改老师的名字。“后来有同学跟我说,‘王老师,大家都是带着看到漂亮老师的好心情选了你的课。结果第一节课就预料到了一个很强势的男老师,教室里的人都笑了。听到这个我也很开心。我觉得这是学生对我工作的鼓励。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英涛看来,教师应该成为“绿叶”,享受做“绿叶”的乐趣。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在线论坛上,学生们经常留言支持她的班级。“当然,我很高兴得到学生们的肯定。但是我最开心的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就像我的老师看到我快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会很骄傲。“1986期间,李英涛学生时代家里条件不好。她的导师,现在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张弘毅,拿出她仅有的几张粮票,让她买些大米带回家。“之后张老师还会时不时给我送点东西,给我补充一下生活。我能感觉到他很开心,因为他能帮我。”「归国教师」不如「本土教师」?采访中,不少大学生表示“现在的老师只忙于项目,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现在的师生关系更加功利”,“老师照本宣科,没有什么新意”。调查显示,40.9%的大学生对教师整体素质不满意,50.4%觉得“一般”,只有6.7%觉得“满意”。在北京某高校读研究生的小王告诉记者,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会“尽情地使用专业词汇”,很多词汇学生听不懂。“有炫耀他们技术的嫌疑”,有时候甚至下课铃一响,老师就冲出去不见了。“我们也想提问,但是一节课下来,不明白的地方太多了,就懒得问了。我非常想念高中的老师。我很细心,和学生关系也很亲密。”

考研政策不清楚吗?沈硕是不是和同等学力混为一谈?大学专业不好选?点击下方官网,会有专业老师解答你的问题。211/985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络申请名称:/yj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