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个博士,证书号“001”,走的怎么样?

中国古代有“学士”、“硕士”、“博士”等称谓,但在过去只是身份和官职的象征。近代以后,国家才正式将上述三个头衔作为“学术头衔”授予大学毕业生。

1915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特殊教育大纲》,规定学校可以授予学生学士、硕士或博士称号。

20年后,南京国民政府也颁布了相应的学位管理办法。但当时还没有人被授予“博士学位”。中国第一个博士要等到1982,43岁的时候才会出现。

这个博士曾经是北京大学物理专业的研究生。1978全国高考恢复后,他第二次考研,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物理专业。

因为专业基础扎实,他很快通过考试,进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进行“硕士和博士研究”。按照正常的学制计划,他应该是1984毕业,获得博士学位证书。

不过,最后还是被允许提前毕业了。他就是马中奇,中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那么,马中奇是如何成为中国第一位博士的,又为什么要考两次研究生呢?

马中奇于1940年出生于中国上海。50年代,16岁,考入兰州大学。后来一边读书一边参加劳动,毕业后在学校当了助教。

马中奇24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师从物理学家胡宁。没想到书还没写完物理教研室就解散了,他只好回兰州大学教书。

马中奇白天跟着学生下乡,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在晚上学习。出于对物理的热爱,即使条件艰苦,前途黯淡,马奇也没有放弃对理论物理知识的研究。

通常,马中奇会在晚上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有时他会委托他在北京的朋友帮助他从国外找到新的学术论文,并用一台旧打印机逐字逐句地打印出来。

有一次,马中奇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打印了一篇论文。没有任何功利目的,一切都是出于对物理的热爱,马中奇坚持了十几年。

时间来到了1978。当马中奇听说国家要恢复高考时,他重新燃起了学习的希望。但是,他当时已经38岁了,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年龄。

就在马中奇以为机会又要错过的时候,考试前50天,事情发生了转机。有一天,他突然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国家把参考人员年龄放宽到40岁。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马中奇成功报名并参加了第二次考研。然而,现在留给马中奇准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但是,多年来,马中奇一直把理论物理书籍当作精神食粮,日夜阅读,所以这次考试对他来说是完全熟悉的。经过考试,他考上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这个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来历很不一般。它最初是周总理为了促进我国物理科学的发展,指导有关部门在“原子研究所第一部”的基础上建立的。

建立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物理学人才。后来,中国第一位博士马中奇和第一位博士后陈和生都诞生在这里。

据说,马中奇曾在北京大学读了一年研究生,但没有完成学业,他回到了兰州。所以这次他考上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本科,所以要先读物理硕士。

学了三年,也就是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正式颁布,高能物理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有资格颁发博士学位证书的单位。

那么,第一批博士学位证书什么时候发放呢?按照学校原来的安排,第一批学生要到1984才能毕业;所以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第一个医生还要三年才会出现。

但这时有领导指出,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学生有一批基础扎实、专业知识扎实的人。他们在学习上进步很快,专业水平和外语都达到了博士学位的要求。

所以应该让他们参加论文答辩,通过了就授予博士学位。为此,马中奇参加了当年的博士论文答辩。

在场的七位导师都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马中奇的论文。就这样,他成了“中国第一博士”。

事实上,马中奇并不是高能物理研究所唯一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学生,也不是唯一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人。

然而,马中奇确实是第一个通过论文答辩并得到导师们一致认可的人。所以他的博士学位证书的编号是“001”。

之前有网友提问:博士学位证书是不同学校颁发的,所以每个学校应该有一个“001”。为什么马中奇是“中国第一医生”?

其实这一点我们之前也提过。因为中国的大学是从1981开始有资格颁发博士学位证书的。

当时首批获得这一资格的单位是在周总理指导下成立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其他学校拿到资格的时间,或者说学生毕业的时间,总是晚于高能物理研究所。

2018,马中奇捐赠了他的博士学位证书No。001到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马中奇确实是中国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人。

马中奇毕业时,博士学位证书是由中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颁发的。后来,马中奇也留在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1990年,马中奇获得“中国有突出贡献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几年前,马中奇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合作,在“冷原子”的研究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过去我们提到过70年代的高考“状元”。起初,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从城市到农村参加劳动,但他们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放弃在学校学到的书本知识。

当别人放弃了回城的梦想,在当地结婚生子,得过且过的时候,这些后来的“高考状元”几乎都在想尽办法,不断地复习过去学过的东西。

直到1978,国家宣布恢复高考,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来了。但在此之前,谁也不知道机会什么时候会到来;但是机会总是会被欣赏的——那些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