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学医?

没想到,我的第一篇大家日记居然是关于这个的。我找不到形容词来形容我现在的心情。没有学好临床医学入门,没有背过Hibakari的誓词。无论书本上学了多少道德理论,有时候都无法用所谓的知识去应对现实。理性伦理是用来实践的,不是用来考试的。时间回到去年夏天,高考失利的那一天。可笑的是,选择学医的通常都是成绩优秀、品德良好的学生。我失败了,进了最好的专业。家里花了很多钱,花了很多功夫,也花了很多人脉。我知道在外人眼里,学医是吃苦的人的热门专业,甚至可以成为家人炫耀的资本。父母陪我去银行交学费的时候我哭了,我也不记得那是一种怎样的绝望。我第一次觉得,一叠叠的钱是那么的耀眼,根本没必要花那么多钱在上面。我说我一定要好好学医,好好努力。但是大学根本不是我所期待的。学医也和我想的不一样。所有的知识点几乎交织在一起,没有任何逻辑。而那些知识点本身对我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我们能做的是从厚厚的一摞书里去猜测老师脑子里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去打听那些重要的不靠谱的小道消息。吃过人类理解的亏,吃过生理的甜头,关键点的存在变得更双面,更吸引人。我们变得机械麻木,分不清什么该信什么不该信。我们只能拼命地后退,后退得头晕目眩,后退得不知所措。熬夜看书的要么是研究生,要么是医学生。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未来更多的生命。如果付出和回报是对等的,也许我们会感到欣慰,付出是值得的。忘背忘背让我们成为最常见的考前心理状态,不想放弃。但是在考场上一切都分崩离析了,看到卷子的无望。他们说所有的医学生都是变态。看恐怖片就像看一具尸体的骨架,没有任何视觉冲击。学生理学,杀兔子青蛙。小时候唱的儿歌都是关于保护动物的。我们研究医学是为了拯救生命。但是,患者和家属真的把我们当人看吗?那句话心里真的有点震撼我。我已经无法回忆起世界上医生被打的各种报道,这只会让我们质疑这条路还有没有继续走下去的必要。医生是人,不是神,更不用说是神医。在你眼里,医生就是不收红包不看病的角色。在你眼里,医生一定要好好对待每一个病人,不能有任何闪失。我记得我妈从医院回来的时候讲了一个经典的笑话。家属质疑医生能力,说病人住院前没事。真有趣。为什么来医院?医院不是福利院。中国没有国外一流的技术,没有国外的医生保障体系,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的医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应有的价值体现,他们的贡献总是被别人忽视。看病难,看病贵,医生无良,长期敌对。呵呵,我只能说我好心寒。爸爸说现在医患关系很紧张。但他相信,等我工作了,这种情况一定会改善。至少到目前为止,我看不到任何希望。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如果不想再读两年博士,可能就找不到工作了。本科毕业后想出国,向往国外的学习模式。而我国的医学本科学历在国外是不被承认的。想出国,还得从本科开始。那你告诉我,我优秀的五年青春都浪费在福尔马林上了。来上海上新东方半个多月了,以后每节课老师都会花时间指导我们。考个双学位,通过中高级口译,在上海税后月薪上万就够了。但是医学生不行。没有时间考虑次要的,因为我们必须付出我们的一切。老师讲经济学,我不懂。我也不懂法律。我想看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书。除了医学,我不想当文盲。阅读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她的学生生涯。她说她考上了复旦大学的护理学院,做护士没意思,所以选择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她说得很轻松,我听得很认真。母校是什么?是一个我们可以骂,别人不能骂的地方。什么是故乡?是一个我们可以骂,别人不能骂的地方。什么是专业?是我们可以骂而别人不能骂的。新东方老师也说过,下班了一定要化妆,这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但是医学生不能留指甲,不能化妆,不能戴耳环或首饰。我们牺牲自己来满足他人。错过了我们多彩的青春。我不知道妈妈学医是对是错。不能穿靴子上班(不知道什么鬼逻辑从何而来),不能戴耳环(我没有做手术,为什么不能戴),连发型都要她来评判。从现在开始,她要求我遵守现在不需要遵守的规则。我今年19,快20了。理论上我是女生,不是医生。我不需要这么早就开始牺牲年轻时可以追求的东西。妈妈在电话里气愤地说:谁让你打耳洞的?这是不道德的。我在电话里沉默了很久,直到我妈匆匆挂了电话。是的,这是一件小事,但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