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研究生教育知识点:中国教育史部分(4)?

封建国家教育制度的完善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学改革——:–;(1)西晋郭子学:建立于晋献帝咸宁二年(276年),体现了教育水平,开创了官员向学者学习的先河;(2)南宋“四馆”及总观:南宋文帝(438年)下令在首都开设“四馆”(玄学、历史、文学、儒学),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学校。南宋明帝(470年)设总明观,设酒祭,设玄学、史学、文学、儒学四科;

2.隋唐教育体系的完备性。–;(1)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复兴儒学,重视佛道;(2)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制度的建立:隋文帝建立郭子寺,杨迪第三年改名国子监,设校一人,负责献酒,首次设立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和行政长官;(3)中央与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性:①中央官学。唐代“六学一馆”(国子监、国学、四书、书法、算术、法律、弘文博物馆、崇文博物馆);②地方官学。常氏负责地方公务;

3.私立学校-;–;唐朝明确鼓励建立私塾,以私塾和家塾的形式教授各种专门的学问;

4.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1)建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2)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育管理制度;(3)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知识面;(4)多样化的学校类型和设置形式;(5)提高了教育水平。

4.科举制度的建立-;–;(1)科举制度的萌芽和确立:杨迪三年任命十名科举考试官,即科举制度的开端;(二)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和方法:①科举考试的程序是乡试—省试—官试;②候选人来自学徒和农村贡品;(3)科举考试的科目有:唐代科举和军事科举。科举考试分为常规科目和制度科目两类。定期课程每年定期举办,科目有秀才、明静、秀才、秀才、法明、子明、舒鸣、一史、三史、开李源、道学、童子军等。其中,经常举行的有六科:明静、进士、法明、子明、舒鸣和秀才。(4)科举有五种方法,即贴经、表意、口试、提问、写诗;(3)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①积极作用是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在全社会形成了积极学习的氛围;它冲击了重文轻武、重经轻算、重成人轻儿童的错误观念。败坏学风和学者作风,腐蚀学者思想;败坏学校和社会风气,贪污贿赂之风盛行;(4)科举制度的影响

5.颜之推的教育思想——:–;(1)颜之推与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详细论述了儿童家庭教育和士大夫教育;(2)关于士大夫教育:从人性角度(三性论)论述士大夫阶层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知识教育。认为教育目标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内容应德才兼备,提倡五经是必读之书;(3)家庭教育论:①早期教育;②宽严相济;③互爱原则;④重视语言和道德教育;

6.韩愈的教育思想。–;(1)《性三性论》及其教育功能:性与情分为三类,五德七情。上品的本质是善;中国产品的性质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可恨的,还没有定论;劣质产品的本质是恶性的。性可以动,但是性的等级不能动。素质最高和中等的人可以接受教育,素质最低的人只能受到惩罚。因为人天生就有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容,教育要弘扬这种道德,儒家思想就是最好的教育内容。韩愈一方面肯定了教育在促进人性改变方面的极端作用,另一方面又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人性的三性是不可改变的,教育只能起到品味的作用。这种人性论不仅为封建制度的等级制做出了合理的论证,而且为大多数人接受封建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明显的宿命论色彩。(2)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考:要求整顿国学招生制度,扩大招生范围;要求不拘一格选拔人才;(3)论尊师:①“士必有师”“学无师”②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任务:历史上第一次体现了教师的基本职责;③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师不必优于徒,徒不必次于师”。

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史总结。

如果你对考研有疑问,不知道考研中心的内容怎么总结,不了解考研报名的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