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潮不是追求学历。

2019的考研人数达到300多万,但是2019的录取人数在70万左右,也就是说将近200万人会被排除在外。每年的研究生考试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态。其实在大家看来,大部分考研的目的无非就是这些。第一,我想提高我未来的就业门槛。希望以后找工作的时候能有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的资本和能力,让自己有选择的权利,有更高的工作门槛。

第二是我对自己很迷茫。我不知道我以后能做什么,但是我不想这么快工作。我把考研当成一个过渡。第三是根本不想工作,还想多玩几年。不考虑提高就业竞争力,只想多读几年书,多过几年轻松的生活。第四种是内心目标明确的人。他们是真的想在学术上或者研究上更进一步,这和就业无关。对于他们来说,考研只是为了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为了以后就业有更高标准的通行证。

2018考研期间,出现了“逃避式考研”话题热搜。大家都觉得现在大多数人的考研太功利了。如果是为了某种利益,考研之路不会很长。做学术简单,不允许有杂质。考研是为了逃避工作和残酷的现实。人们习惯了生活在象牙塔里,出来靠自己养活自己。很多人对身份或心态的转变没有做好准备,因此被贴上了“就业盾”的标签。如果他们不想找工作,可以在家里理直气壮地跟父母说自己要考研,绝对不会招来一片反对声。

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否认,越来越多的人真的把考研和未来的就业、求职联系在一起。在这个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社会,整个就业群体的学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高学历成为很多企业的入门门槛。在数百万的考研大军中,有36%的人的动机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从这个现象,我们不妨反思一下,为什么大家都去考研。除了考研就没有其他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了吗?

在那个研究生数量稀缺的年代,如果只是提升学历来提升自己在就业上的核心竞争力,那些不是研究生的人就只能吃上一顿没下一顿了。现在考研人数每年都在以几十万的速度递增。大家都认为考研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考研也确实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我们也反过来想想。当考研人数越来越多时,是否意味着学历逐渐贬值?

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也说明大家都把未来好就业的运气压在了考研上。但是,如果从现实生活来看,好的工作永远不是只靠考研就能获得的。不考研的人还是可以找到相对好的工作的。这并不是说考研不好,毕竟是追求高的表现。但从就业的角度来说,不应该把所有“高大上”就业的机会和能力都放在考研上。有的人考了。中国有技能的蓝领工人要学一技之长,差距很大。如果他们学好一门技能,不断学习,他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一定比研究生差。

另一方面,考研热潮的背后也是对就业心态的考验。现在大学生就业呈现这样的心态。因为我是大学生,有些工作注定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是大学生,所以我应该做一些与身份相符的工作。想要高薪,想要尊严,但是能力还是不足。如此高调的就业心态,让很多人看不起好工作,看不起普通工作。

考研也有很多人有这样的就业心态。之所以选择考研,是因为暂时找不到自己喜欢的。这找不到不是因为有一份和自己能力匹配的好工作,而是因为超出了自己的能力。

考研成了这群高调员工自我安慰的方式。在职场,永远是看能力。无论你的身份标签是什么,最终都是通过你的能力体现出来的。如果知道自己的能力,为什么不放低姿态,调整心态呢?没有什么工作是应该由人来准备的。如果没有能力,就只能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