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期间学校的事情很多。

当21考研尘埃落定的时候,当很多同学已经收到或者将要收到高校的转学文件的时候,上海师范大学翻译专业却如晴天霹雳!已经录取的30多名学生被取消资格!5月21日,上海师范大学翻译考生爆料。当天,拟录取名单上约30名考生接到电话,被告知取消录取资格。学校给出的理由是——漏题。但考生和学校持不同意见。因为整个复试都是录音录像的,交换题目是在复试完成之后,复试题目是随机选取的,所以题目的公开不能导致事实结果。这件事的起因是举报,和人大取消录取资格如出一辙。

告密者显然变得越来越“执着”。他在上海待了很多天,多次举报,准备了聊天记录和截图。司马昭的心是众所周知的。5月24日,上海师范大学重新发布拟录取名单,招收翻译80人,公示40人。事实上,学校在3月29日第一次公布了拟录取名单。按照第二次公示的时间10天来算,已经过了第一次录取名单公示的时间,这也是考生希望学校回应的重点——由于公示期已过,期间并未出示。

无独有偶,4月7日,人大法硕复试当天,多名考生被指在考研群里分享复试题目,导致包括初试第一名在内的20多名考生在复试中被判0分。虽然两所学校在接到举报后都停止了处理,但与上海师范大学的处理相比,人大既保证了结果的公正,也保证了程序的公正。什么是结果正义?什么是程序正义?结果就是正义,就是恶人(或善行)要有恶报,恶人(或恶行)要有恶报。从结果正义的角度来看,这些学生应该受到取消师范大学复试录取资格的处分。被视为“看得见的正义”的程序正义,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解释,就是案件不仅要得到正确、公正、完全符合规则的裁判,还要让人在裁判过程中感受到公平合理。

上海师范大学的这次处置,最受诟病的就是公示期过后取消考生的录取资格。当拟录取名单公示成功后,明确该名单的合法性已被学校承认。而上海师范大学的处置办法只是删除了3月份的公示,再次停止公示。并没有停止任何澄清,也没有给考生任何解释,以一种不人道的高姿态处理此事,实在可笑。

基于此,考生提出以下疑点:1。人大在处理复试题时,学校停止了对考生的沟通、调查和确认,确保被告人员是错误的一方,并说服了他们,而上海师范大学没有与考生沟通和确认,判了双方死刑。2.在已经公示完毕,档案调取函已经发出的联合点,整个拟录取流程在符合规则的情况下,突然取消拟录取资格。单独制定规则的学校能遵守规则吗?3.群里有57个人说了标题,但最后取消了30多名考生的资格。能不能只听举报人一面之词而不停止全面调查,而且这个事件也没有像人大那样公开,不符合规则。

这件事虽然看似保证了正义,但确实蹂躏了程序正义。这也是这次上海师范大学事件的问题所在。举报的调查、取证、结果公示都处于“三问不知”的状态。如何让人相信你确实保证了正义?在我们的文化里,正义的结果更多的是英雄,比如“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但这次去师大既不英雄也不正义,装疯卖傻只会显得可笑!平时的考研,很大程度上是一场信息战加经验战。在人大和师大之间的事情如火如荼的时候,康康,我觉得各位考生应该及时总结经验,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对所有同校竞争的研友稍微小心一点。人有千千万万,人知面不知心。朋友们,虽然世界很精彩,但人心往往是严酷的,一定要警醒!其次,巩固自己的才能,靠自己比靠别人强,杜绝任何想拿头衔的想法,就是这个道理。最后,由于师范大学的处理不当,我希望它能承担起一个学校应有的品格,停止披露整件事,并对考生做出赔偿。是的,因为其程序上的错误和疏漏,给考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不是一句道歉就能弥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