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应该怎么和导师沟通?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和导师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
禁忌一:把隐私当信息。了解导师的信息绝不是探究导师的隐私,而是从导师的学习经历、目前的工作情况、学术研究情况、师生关系四个方面对导师有所了解。
禁忌二:过于执着于自我形象,尤其是外在形象在交际中的价值。自我形象的建构是建立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并通过自我鼓励等方式进行的。,它使自身呈现出更完整的精神气质和状态,这是自我形象的关键。
禁忌三:初次接触不成功后的消极自我暗示。有些考生在第一次接触导师后,觉得导师不够热情,或者自己表现不够好,给导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消极悲观,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导师第一次接触陌生学生,不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化倾向,所以没必要太在意导师的热情。记住,第一印象很重要,但即使第一次接触不顺利,第一次表现的不足也可以在进一步的接触中修复。
禁忌四:经常联系导师。过于频繁的接触,不仅影响导师的正常生活,还会让导师感到厌恶,影响你的判断。和导师接触的不是次数,而是每次接触的质量。适当而恰当的接触是巩固联系的最好方法。
禁忌五:过于重视与导师接触的重要性。每个人都需要和导师联系沟通,不代表不联系导师就不能在考研中占据主动。考研的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学习准备。在条件允许、精力较多的情况下,加强与导师的沟通是明智的,但不是绝对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