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北大研究生?
首先,关于动机
我个人认为不能把单纯的喜欢作为报考的理由。单纯的喜欢并不能让我们对某样东西保持长久的兴趣。复试的时候老师问了我一个类似的问题,我回答“就像女朋友一样,如果只是喜欢,可能不会长久。到头来,可能是责任二字维系着男女关系。”(老师微笑)当然,没有对语文的热爱,我相信大家都不会考北大语文,但是当你骄傲的说你考北大语文是因为喜欢的时候,你是不是应该冷静的反思一下我们考试的动机?为了利益,我们谁都不应该来学中文。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可以盈利,但绝不是北大中文。“不义之财,贵如浮云于我。”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心态。
有人说,备考的战线不要太长。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是好的。这个“感”是指你的备考只是一个简单的准备,是一种投机行为。如果我们能发自内心的热爱语文,我们在备考期间肯定不会那么无聊和乏味。反而应该是一段很享受的时光(就专业课而言)。既然是考试,当然在备考过程中有方法,有主次之分。不用说,这其中有一些投机的成分,但这种投机的准备应该不会花很长时间。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为考试而学习,你可能会发现最后你离起点很远,但是因为不是正确的方法,你可能离目标更远。投机可能会让我们一夜爆炸,但更多时候是那种从云端掉下来的暴跌。
二、专业课的复习
我完全是从空白开始的。我高中专业是理科,本科在纯理工科学校。一点人文气息都没有。除了少得可怜的选修课,根本没有人文课程,除了自学也没别的办法。由于环境原因,信息非常有限。刚开始看文学史教材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有元版文学史。刚在图书馆找到一本60年代出版的文学史,查了一下。我不知道游国恩为什么是一个人,这个文学史有什么渊源,所以可以知道我的背景是清白的!我真正开始决定考中文系是在大二的暑假,也就是悉尼奥运会期间。在此之前,我自己的文学知识是惊人的空白,完全从零开始。也许我应该庆幸自己的信息不多,不然当时看的书不会这么广泛和杂。那时候读书全凭兴趣,弄了本书看,觉得还可以,就借过来仔细看(那时候看的书大部分都是图书馆的),不做笔记。很多书看完都留下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我对中国文学史只有感性的大概了解,更谈不上自己的思考。或许正是这种凌乱的阅读,才让“事后绘画”构筑了我不完整的文学之地。虽然不完整,但总比以前的空虚好多了。这也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点基础。现在当然不建议随便看书了。况且我们的精力在复习过程中是有限的,要更合理的安排时间。以下是我看过的书(推荐水平以*号标注,其中* * *号最高)和具体方法:
1,文学史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 *)
袁兴培的《中国文学史》(* * *)(无疑是最重要的)。
复旦大学郭宇恒著的《中国文学史》(*对研究生来说好像不是很重要,但很有条理,不时可观,可以及时阅读)(复旦张版比较有名,我只看了隋唐,是本好书,很有新意)。
储斌杰、袁兴培、李秀生的《中国文学史大纲》(* * *)(这本书虽然是电大的教材,但都是巨人写的,能体现北大的传统观点,简单易懂)。
刘中国文学八论(这本书是解放前出版的文学理论丛书,可不时采用,有闲时可读)。
储斌杰写了《中国古风概论》(* * * *)。
中国诗学丛书湖南人民出版社(分为先秦诗学、魏晋六朝诗学、唐代诗学、宋代诗学、明代诗学、清代诗学、现代诗学等)。可以先略读一下,然后选一些不太懂的部分。
袁兴培《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 * *)。
周先申写了《中国文学十五讲》(* * *)。
丁霞《千里之外:明清小说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
葛《诗国与盛唐文化的高潮》(* * * *)。
顾等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大辞典》(可以用任何文学大辞典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代替)。
袁兴培的《中国文学概论》和朱自清的《经典谈话》(* * * *)(强烈推荐)
钱钟书《宋诗选注》(* * * *)(对每个诗人的评价都特别精辟)
闻一多论唐诗的杂文(* * *)(贾岛和宫体诗在文采上特别精辟优秀,所以即使不采纳他的观点,也可以欣赏他的文采)。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 * *)
鲁迅的《中国小说简史》(* * *)
周先申的明清小说
元明时期的李健戏剧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典文学三百题》(* * *)(阅读方法因人而异,可以选择自己薄弱的部分阅读)
李泽厚《美的历程* * * *
《文史知识》杂志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钱理群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及其学习指南。
洪子澄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我能想到的就这些了,主要列出了可以说是必读的最重要的书。文学史的学习要和历史、哲学、思想史结合起来,有时间就去看看哲学、思想史的名著。有许多书。不要贪吃有嚼头,也不要怕看完它们。一步一步来,冷静下来。没你想的那么可怕。
不用说,文学史是最重要的。我们在研究中要注意系统的语境,最好是在总体上建立自己的文学史观。要经常思考,以合上书,用自己的话和观点复述相关章节为标准。还需要对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各个文学进程的发展脉络,其兴衰,各个时期代表作家的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一个清晰的把握。这样就必须要求我们多读原著。不读作品,是绝对无法支撑一种特定的文学史观的。有没有读过原著,差别很大。如果实在来不及,可以去图书馆翻翻书,至少要知道故事的梗概,然后选一些章节仔细阅读,了解其写作特点。这是必要的。至于先秦诸子的文章,最好读一读,但是不能,至少要读一些选本,至于诗词歌赋。
阅读时做笔记很重要。至于记笔记的方法,简单明了,要系统化,因为考前一段时间可能主要是看笔记,书的内容太多太乱,不像记笔记那么简单。我当时做笔记的时候,每页右边留三分之一或者多一点,第二天有新的想法和新的补充的时候留一个,然后就记住了一些重要的术语解释。
2.文学批评史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我用过一册)* * * *
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似乎不适合自学)
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 *这是一部早期的批评史著作,用文言文写成,言简意赅,所以推荐)。
复旦版的批评史也很不错,引文详细。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可以先详读一卷,再合四卷)
《毛诗序》,曹丕的《典论随笔》,钟嵘的《诗》,严羽的《沧浪诗话》(希望你至少能在这里背出它们的全文)。
学习文学批评史,结合《郭绍虞文选》,要把重要论述背下来,也要像文学史一样注意发展脉络。
文学批评史应该和文学史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考查而言,批评史的讨论可以也应该应用于文学史的讨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批评史的重要性不在文学史之下。
3.中国通史
张传喜的中国古代史大纲* * * *
张岂之关于中国历史的十五讲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史三百题》* * * * *
范树之国史大纲* * *
另外,我也看了一些钱穆、梁启超、黄仁宇的《国史大纲》之类的著作,但就考试而言,投入产出比比较小,不一一列举推荐。
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应主要关注各个朝代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特别是与思想史、文艺史有关的历史事件或制度沿革.如科举史、各个朝代的文化制度等。对于历史事件,也要有自己的历史观。像文学史的研究,要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靠背书来读。我反复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这真的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和北大中文系考研都会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复习的时候,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指望捷径,轻松看书,老老实实做笔记,用心学习,不要偷懒。至于答题技巧,不需要太担心。考前花一两个月时间,试着自己写。半小时四十分钟搞定一个问题。你自己是怎么安排和写的?解释一个名词以及如何准确简洁地写出它。多试试。可以说,答题的模式也能体现你的性格。每个人性格都不一样,为什么要求每个人都一样?
还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别人的学习方法多么适合他,你找的都是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要大方向好,只要我在预定时间之前到达,我是要走,跑还是跳,我需要别人照顾吗?
4.大集成
关于综合复习,我走了很多弯路,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只有一点:历年试题一定要看!
第三,关于心态
不要害怕甚至自卑。只要你看看我前面说的自己的底子,你就应该相信底子差不是我们害怕自卑的原因。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大胆和谨慎。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属于那种“无知无畏”的类型。总之,虽然我一开始什么都不懂,一点恐惧都没有,但是说实话,从决定考北大中文系开始,我真的几乎一天都没有开心的心情,因为学习的压力实在是不能忍受。看到自习的学生疯狂背托福/GRE,而我却捧着文学史翻着诗经的歌,那种孤独感油然而生。说到这,我真的要感谢北大中文论坛的帮助,不仅仅是在具体的复习方法和参考书目上,更是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持。希望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不要像我一样,要以更加开放快乐的心态去学习。
不要轻佻自负。这与前一种心态正好相反。这种人在复习的时候可能会狂飙突进,发现整个文学史也不过如此,历年考题在他们眼里也没什么难的。我想不出对他们更好的结局,除了他们考完试低下高傲的头颅,骂老师改卷不到位,学校黑幕,无知。
双管齐下才是正道。
相信大家在复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特别困难的时刻。记住,熬过去就好。不要自暴自弃,给自己找借口。我有过最难熬的两次:一是近一年前,也就是2005年4月到5月,我几乎放弃了考研,公务员考试的教材都已经买好了,毕业后很想随便找个工作。一种莫名其妙的对人生和世界的错觉占据了全身,觉得人生的一切都没有意义。虽然我还没想到死亡,但我放不下虚幻的想法。“希望是徒劳的,就像绝望一样。”我当时深有体会。但后来,我还是不能放弃,继续拿起书。二是2005年国庆节后,也就是考前三个月左右,突然陷入绝望。感觉北大中文系离我太远,知识太差,要学的东西太多。但是这次没多久,将近一个星期。后来,我适度调整了心态,然后我致力于进入书籍。因为时间是如此宝贵,我不再被允许随意浪费它。因为亲身经历,所以特别能体会其中的辛酸,但是考研复习不是简单的阴而是阳。学习的乐趣,尤其是专业课的学习,应该是每个考生都能感受到的。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文学史真的看不下去了,想换个胃口,不妨找找一些著名学者写的文章,不管是五四的还是当代的。总之,如果你觉得自己离目标不远了,可以放松一下,了解一下一些学者的思想。盯着那些文学史看到烦了也不是没用。
自信和毅力加上适当的方法,两者兼得,你可能离成功不远了。
但是,作为考试,你肯定有被刷的危险。无论你准备得多么充分,你也应该有万一失败的计划。如果你不能承受这次失败,就不要趁早准备,或者再考一次学校——跨专业尤其应该做这样的打算。
另外,考研只是一场考试,考北大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更好的学习的地方。没必要这么认真,说得这么悲壮。如果要考,认真准备。如果不想考,那就趁早干点别的。人生如此美好,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这么大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里要有底,要接受成功和失败。成功,一个小人的成功;如果你失败了,为什么还要来?!
说的不够,就漏了一百万字。得一个,心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