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的副教授待遇如何?

日照海滩,教授花园”,在日前开幕的北京秋季房展会上,来自山东省日照市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瞄准北京各高校教师销售海景房。

北京某媒体今年8月报道,在沿海城市日照,已有近400名北京人在当地“教授花园”小区买房,其中9人成为北京大学教授。

据悉,一家来自沿海城市的房地产公司也将于国庆节在北大开设班车,免费接送想看房的老师。

就在一些大学教师有钱在异地买房的时候,他们的一位同事阿忆在网上宣称,他只能靠工资“维持生活”。一时间,大学教师的工资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大部分年轻教师和低学历的讲师、教辅,只靠每月1000到2000元的底薪生活。

今年6月,江西南昌大学新闻系青年教师刘奕呈(化名)即将从第一届毕业。几个细心的班干部想给老师一个惊喜,没打招呼就拿着礼物敲了刘奕呈的门。刘奕呈不好意思让学生进屋,家里连椅子都找不到。

一直在外面租房子住的刘奕呈,住的离学校很近,喜欢和学生相处,但他很少把自己的地址告诉别人,因为房子条件很差,也没有家具,招待来的人不容易。

硕士毕业后,刘奕呈以外国人的身份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求职,成为了这所省属大学的助教,教授新闻理论。当时因为学校没有房,也没有教职工宿舍,他不得不在校外的学生租赁区租了一间农民房。此时他的月收入才2000出头,除去生活费还要给家里寄点钱。一年攒下来的钱非常有限。

虽然教师的工作相对稳定,但行业内的收入差距刺激了刘奕呈。为了尽快拿到职称,他攒钱准备考试。“没有房子,以后结婚都是问题。”年近30的刘奕呈对自己目前的收入并不满意。

该校讲师陈峰(化名)去年接受了一项江西省“高校教师满意度”调查,在工资待遇、购房补贴、培训机会、职称晋升等方面画出了“不满意”。

“很多人觉得大学老师工作轻松,收入高,但其实只看到了大部分教授、副教授的生活。”冯老师说,在教授这个层面,教师的工资确实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也可以通过校外兼职赚钱。然而,大多数年轻教师和低学历的讲师和助理构成了高校教师收入金字塔的底层。这些人只靠每月一两千元的底薪生活。

在国家税务总局将高校教师列为“高收入个人”后,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教授曾对媒体表示,如果年收入在65438+万元以上,那么真正高收入的高校教师占高校教师的比例不到5%。在中西部的高校,比例就更小了。

有些老师对收入讳莫如深,兼职成了他们的主业,而教书则退居副业。

北京大学副教授阿忆在网上公布了他的平均月薪4876元,扣除各种生活费用后,结果是负数。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一位副教授表示,高校教师的收入非常零碎,工资条只是一张皮,并不能说明员工的真实收入。

副教授以自己为例。他每个月的工资卡上实际有2500 ~ 3000元,这和他的工作年限、职称密切相关。另外学院每个月会给固定一笔钱,相当于基本工资的30%,大概300到400元。由于学院会举办一些考生的培训班,学院可以从中获得收入,这也会给每个教职工每个月1000元左右。再加上指导研究生论文的补贴和班费,他一个月至少4000元,还不算工作之外的收入。副教授一直在媒体兼职,每周给一家报纸写专栏,一个月收入3000元左右。

采访中,虽然大部分高校教师在被问及收入时都很遮遮掩掩,但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有很多高校教师兼职或挂职做项目,使得他们有很多灰色收入。

近日,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笔者了解到,参加本次论坛的一位法学界顶级专家,薪酬高达7000元。据知情人透露,高校知名专家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获取报酬,已经成为“灰色收入”的重要来源。

去年,在关于“经济学家的良心”的争论中,有媒体报道:“北京一级经济学家年薪百万以上,二流经济学家年薪六十万。这些经济学家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是在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在这份名单中,有萧灼基、、张、等仍在高校任教的教授。”

相对于大学老师靠兼职赚外快,象牙塔里真正的有钱人是靠在培训班教书和持有课题组技术股份创业的。

中央财经大学一位法学院教授发现,由于多年来的“考研热”和“考证热”,许多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教授作为名师加入考研政治或英语培训班,而一些法学院教授则通过举办司法资格考试和法律硕士考试的培训班赚得盆满钵满。这个教授的法学院很多教授都是富人。

今年8月,可容纳3000名观众的海淀体育馆座无虚席,亓航培训学校暑期政治强化班正在进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的教师与亓航培训学校合作。

近年来,考研市场迅速扩大,很多名师都瞄准了这个赚钱的机会。在航海培训学校,以考研政治课为例。为期一周的课程,每个学生要交500多元的培训费,每期都有上千名学生报名。既然教授的报酬是从几千名学生的培训费中抽取的,那么学生越多,拿到的提成也就越多,老师们自然也会从中获益良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袁明(化名)表示,大学教师这一职业更有资格在外兼职,因为课时量少,节假日、周末等自由时间较多,学校也没有明令禁止。然而,当教师在兼职工作中占用过多精力时,对其教学的影响不容忽视。“当教授的‘外快’变成工资的两三倍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青睐兼职,教书育人的工作就成了副业。”

袁教授说,他两年前在一家电视台做兼职节目,月薪5000多元。当时他每周要参加两次选题会,轮流值班。当他发现这份工作不再是兼职,几乎要求全职时,他立即辞去了这份工作。“很多年轻教师因为收入差距的刺激,想尽办法兼职赚钱。如果这种做法形成氛围,高校的教育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位副教授认为,在工资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兼职是合理的。工人下班后为邻居打沙发,收入与正式工作无关。收入不是大学带来的收入,与大学无关。但据他所知,北大的老师没有那么多时间做这些事。

与社会接轨,专业多了能多赚钱。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董卿在谈到高校教师收入差距时说:“社会关系多的专业可能挣钱多,但社会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有钱老师的数量和比例没有统计。感觉学校大部分老师都很差,比如搞古代汉语和宗教科目的。这样的老师占大多数。”

学科的社会适用性差异决定了本学科教师收入的差异。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说,经济和管理类的教师收入很高。除了完成部门的教学任务,他们还为企业加班,有的人还给非正规注册的学生上课挣钱。“我知道有些学科老师的收入一年可以接近百万元。其实很多部门都很重视赚钱,只是有些学科跟社会接触比较多,可以赚更多的钱。其他部门不想,但是不能。”

北京理工大学吴教授说:“目前名校和非名校教师工资差距很大,同一所学校不同学院教师工资也相差很大。”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文科类大学,教师工资、岗位津贴等收入都比理工科大学低。

“在科研项目多的理工科院校,项目经费占教师收入的比重很大。“吴教授说,北京理工大学的科研经费数额在北京高校中排名前三,有时一个项目的科研经费高达上千万元。

“近年来,理工科院校教师平均收入上升,很多教授年薪超过30万元。相比之下,文理学院大多数教授的年薪不到65438+万元。”吴教授提到。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很多大学教授都在积极找课题、跑项目、要经费。因为有些项目经费可以自由支配,很多老师忙到连教学都不想再搞了。除此之外,很多理工科的老师在一些公司做兼职工程师,或者搞专利发明,开公司推广技术等。,而且他们的收入也很可观。

“有的人拉项目十几年能赚654.38+0万元,平均年收入10.8万元。”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告诉记者。

他透露,很多教授为了拉项目,不停地请客人吃饭,这在高校是普遍现象。很多老师申请项目却便宜给学生。“纳税人的钱被浪费了。"

学校不同部门创收能力的差异,使得部门之间发放的奖金数额有很大差距。

据了解,高校不同的院系都有自己的创收方式。

比如北京某大学的人文学院,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单独考试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在北京工作过,参加过学院组织的考试。因为不在国家计划内招生,学院会收取比统招高得多的培训费,而这部分多出来的费用会以讲课费的名义分给授课老师。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王楚辉教授曾在《大学教师知道多少》一文中对大学教师的收入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他指出,社会和市场直接需求的学科更容易办班,所以班多,招生人数也多,相应的收入也大。对于各类办学创收收入,学校有明确的划分规则,不同类型的学校,学校留成比例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学校的留存在45%-55%之间,有一部分归直接创收的部门所有。直接创收部门拥有的部分,按学校规定的比例分成三部分:发展费、集体福利费、奖金。当然,发展费用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而奖金则由直接创收单位根据各单位规定发放给本单位教职工。集体福利基金作为教职工奖金,一部分也用于提高本单位教职工的福利待遇,还有相当一部分以实物形式发放给本单位教职工。这成为学校不同部门之间收入和实际福利差距的重要因素。

根据他的调查,由于学校各个部门的创收能力不同,各部门之间发放的奖金数额差距很大。创收多的学院和院系,可以给教职工每人每年3到4万元的奖金,而有些院系是没有能力给教职工发奖金的。还有一些部门领导没有办法创收。为了安抚民心,到年底只能给每个教职工几百元奖金。总之,各个院系的教职员工之间奖金收入差别很大,最终导致了在同一所学校工作的教职员工之间经济收入的差距。

北京大学教授刘新志高兴地从日照市市长李兆前手中接过入住日照北大教授园的金钥匙(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