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的是努力的程度,而不是谁更聪明。这是真命题吗?

我觉得从这两年来看,未来考研数学的解题模式可能会接近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越来越考验的是适应随机变化的能力,而不是刷题的熟练程度。喜欢背水一战的没那么聪明,没有数学天赋。估计他们也拿不到几分。所以考数学的可能性和高考是一样的,都要争夺人才。

有句话叫“不要用身体上的勤奋来掩盖内心的懒惰。”这里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意思是你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开动脑筋,综合分析自己的兴趣、优势、劣势等能力,然后确定自己的目标。这个选择过程需要你深入思考,做出选择。最终选择想考的学校和专业,需要你付出时间、大脑和精力。

而不是相反:比如你觉得你想进一所学校,因为你很喜欢,很向往。你什么都不管,也不分析自己是不是喜欢数学,擅长数学,喜欢背书,擅长背书。这不是果断,是不负责任。

每个人都是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选择过程花了你很多心思。我一开始就决定进浙大,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到底喜不喜欢新传记。我没在意浙大的录取率。我想,只要我努力,我一定会进入备考的。我真的在努力。图书馆里的每个人都认识我。他们对我的评价是“每天靠墙学习,工作很努力,从不玩手机”。当我反思自己时,我深深地意识到“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的重要性

做决定的时候没有仔细考虑,也解释不清为什么要考这个学校的专业。难怪我考砸了,因为我一开始就简化了最关键的思考和决策过程。我想当然的认为努力就够了,其实真的不是。所以恳请所有今年考研的同学,在选择目标院校的时候,对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全面的评估。慎重选择学校,还是那句话:不要用物理的。